APP下载

雕塑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

2023-01-14刘忠坤刘晔轩

山东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形体雕塑陶瓷

刘忠坤,刘晔轩

(淄博永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129)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品”在当今世界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以至于各个艺术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朝着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的方向发展。陶瓷与雕塑这两类学科也存在着上述现象,所以对雕塑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运用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雕塑形体语言的类型及定义

经过历代先辈艺术家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出现了“具象雕塑造型、意象雕塑造型、抽象雕塑造型”这三种形式。

“具象雕塑”的造型强调的是科学和理性主义的精神,这体现在对于所面对的研究对象要有准确的形体、严谨的解剖构造和空间感的真实表现等。具象雕塑在展现其自身的形体魅力时,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再现,同时展现出内在情感和外在表象的双重真实。即“严格遵循客观,力求真实再现”。这类作品呈现出的视觉感受是直接且印象深刻的。

“意象雕塑”的造型强调的是主观情感的抒发,但没有真正脱离客观对象的依据,呈现出了一种雕塑的“新风貌”。这类作品所展现出的形式是除“直接表现”之外,颇有“趣味横生”之余香。

“抽象雕塑”的造型强调的是完全抽离具象,脱离意象,注重内在精神领域的探索和表达。在抽象主义看来,现实世界是具象的、感性的,但它也是动荡的、变化的,而抽象艺术可以把客观事物的变化从不定的偶然性中抽离出来,变成一种永恒的形式。这类作品所表现出的气质就会相对各异和独特,使人们能感触到更多的可能性。

无论是具象雕塑、意象雕塑还是抽象雕塑,它们所阐述的形体语言既相互存在着联系,又有着各自的区别。在这三大领域的影响下使得各类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

二、雕塑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

在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的各时期出现了众多艺术家和经典作品,所以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将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案例进行论述。

(一)具象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

1.秦始皇陵兵马俑

要论中国古代写实陶塑成就最高者,当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俑造型崇尚写实,在手法上相对比较严谨,塑造的形象各有特色,性格十分鲜明。而且,在规模上中国历代无出其右。布局方面则以众多直立静止的形体做重复排列,造成了排山倒海之势,使人心生敬畏且印象深刻。秦俑是中国陶塑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2.定窑孩儿枕

中国传统造形艺术在发展中经常出现高超的写实瓷塑。在宋元时期烧制的“定窑孩儿枕”则是其中之精品佳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瓷枕虽是以“孩童”为依据,但塑造手法极为写实,烧制工艺也十分高超,呈现出了栩栩如生之态。

3.女孩披纱

“女孩披纱”作品是何念祺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所创作的瓷塑作品。作者通过刻画女孩儿宁静愉快、天真活泼的神情,充分反映了新中国孩子们的幸福童年生活。此作品运用了圆雕与薄纱镂空相结合的技法,使少女披在头上的瓷纱与真纱巾非常相似,在当时被誉为“一次超过世界艺术水平的成功创作”。

4.钞氏兄弟«东方红汽车系列»«百年问道系列»

钞氏兄弟的作品以写实和体量巨大最为著名,他们的«东方红汽车系列»«百年问道系列»以写实与史诗性纪实相结合的手法,记录着中国时代不断发展的变化。无论是作品中的“物件”还是“人物”,皆是以陶塑的表现手法将要表达的主题展示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的作品中极具代表性。

依中国古代及近现代艺术家的探索成果来看,具象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为意象形体语言和抽象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提供了基础。

三、意象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

(一)石器时代陶塑

以新旧石器时代的陶塑为例,当时的人们对形体的认知有限,但以他们有且仅有的认知,却创造出了意味十足的作品。如新石器时代出土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陶塑“少女头像”和庙底沟类型的“鸮形陶鼎”、安徽蚌埠双墩出土的陶塑“纹面头像”等,这些作品虽不是写实,但又不脱离具象,形成的作品趣味生动,耐人寻味。

(二)西汉陶俑

没有了秦时陶俑的宏大气势,西汉时期的陶俑则小巧灵动。以西汉时期的陶塑仕女俑和东汉时期出土的立式说唱俑为例(当然此时期的动物俑也极具风味):侍女俑长袖飘拂,体态轻盈,虽是简约但不“失衡”;说唱俑则以其神情姿态洒脱陶醉而独具韵味。这一时期的作品为中国陶塑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唐时独韵三彩俑

唐朝时期尤为繁盛,繁盛之下包容性极强,极强之余诞生了名噪一时的“三彩俑”。其中的人物和动物俑既有西汉时期的玲珑小巧之美,又不失大唐盛时丰腴盈满之态。初唐的三彩俑造型简洁生动,以陕西西安中堡村的三彩女立俑具人工表性;盛唐时则出现了许多造型丰富的胡人乐舞俑,其中西安出土的开元十一年鲜于庭诲墓骆驼胡人乐舞三彩俑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唐朝的陶俑没有受具象写实的限制,反而以“具象为本”创造出别样之作,它们既整体又感性,在整个中国及世界陶塑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四)宋、元及明清时期的瓷塑

随着时代的后移,古人对陶土与火特性的掌握也渐渐臻于完善。在宋、元一直到明清时期出现的名窑数不胜数,其中有许多经典的瓷塑作品,且以风格独特的宗教题材作品偏多。例如:南宋时期景德镇出产的“青白釉道士瓷塑”,元代时期景德镇出产的“青白菩萨像”;明清时期德化出产的“白釉溥及鱼人款坐岩观音像”和“白釉渡海观音像”,清朝时期德化出产的“白釉骑狮观音像”,等等。这些作品均是各个时期的上上之作。造型虽然来自于宗教题材,但瓷塑的特点则是结合了当时的民生百态,而在这种结合情况下,“万象其中,意味自成”,意象便是如此。

(五)近代现代陶瓷雕塑

在近现代时期陶瓷造型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在此以孙家钵和罗小平的作品为示例。孙先生的«牧归»表现出了极具特色的陶塑新风貌,运用极为简单的泥片交叠,生动简明的形象便应运而生,所表现的形象既不“失真”,又能“添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罗小平的«人民广场系列»则采用陶片速塑的方式结合“写意”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出了人民广场上的民心、民生、民情、民态,虽是“平凡”的泥片,但经他之手变得“不凡”起来,形象生动又自然,展现了艺术家所具备的“眼力”和“心力”的深厚功力。

意象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其实质是依着研究对象而非依靠研究对象,完成作品的其他成分则完全靠着作者自身所积累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主观进行创作,这就是齐白石老先生所提到的“似与不似”了。对比起来,我们今天的陶瓷塑造型发展便是如此,所呈现的形体既没有具象的“真”,也没有抽象的“无”,完全自成一派,可渭于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四、抽象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

抽象一词的提出出现于近现代,而众多当代艺术家将此观念结合在了陶瓷创作之上,塑造出了不少的佳作。

(一)郅敏的«天象四神»

当代艺术家郅敏的«天象四神»把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理解和东西南北的天星图通过一个个陶瓷单体的无限组合呈现出来,以无规律的组合呈现有规律的含义,打开了观者的思维,激发了受众的想象空间。同时,作品中既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基因密码,又突破了陶瓷本身对于空间的限制,最终形成的作品别具一格。

(二)Matthew Chambers 的«陶瓷漩涡圆雕塑»

英国艺术家Matt hew Cha mbers的陶瓷作品形式十分新颖,打破了以往人们对陶瓷的认识,那些抽象又复杂的陶瓷漩涡圆雕塑都是以一层层极薄的粘土叠加烧制而成,最后形成的色彩既质朴又自然,呈现出非凡之态,既能表现出作者精湛的技艺,又能展现出自身对生活、对事物的感受,一经展出便令人印象深刻。

抽象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既脱离了真实对象,又抽离了意象的成分,通过直接展现作者的观念来打动观者,以出众的形式来引起受众的共鸣,以此来拓宽陶瓷雕塑的无限可能。

纵观比较便知,各种雕塑形体语言对中国以及世界陶瓷造型上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而处于这个时代下势必会出现多元化的艺术作品。无论“具象”“意象”“抽象”的作品都在不断地通过自身去阐释当时当下艺术家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进而不断地拓宽和发展形体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从而反作用于当下的各个艺术领域,以便日后有更加精深的艺术理论和成果。

猜你喜欢

形体雕塑陶瓷
巨型雕塑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我的破烂雕塑
通辽市家畜感染无形体属病原体的调查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写实雕塑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