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风竹影壶”的审美特征

2022-05-27周彦希

山东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竹枝竹影竹节

周彦希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器,其影响力相当广泛,普通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对其有一些印象。传统紫砂壶质朴、简洁、典雅的外形相当的深入人心,在广大爱好紫砂的人群中,紫砂壶的美有着各自的青睐,但对于其根本的质朴、简洁、典雅是公认的,无论是紫砂光器还是花器,亦或是筋纹器,紫砂的这种特质已成为一种文化艺术符号,当代几乎绝大部分的紫砂壶都是这种文化符号的衍生和拓展,所以想要做好紫砂壶,就必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的农耕时期,竹子是一种普遍且易于取得和加工的生活资料,每一片竹海旁都存在着大量的竹制生活用品,人们对于竹子是亲切而熟悉的。在紫砂壶中也产生了大量有竹子印记的作品,最典型的当属“竹节壶”,用紫砂材质易塑的特性还原竹子的外形轮廓,其中不乏夸张写意或是生动逼真的创作,这些作品都绕不开一个内在的主题,那就是以竹为题的人的品德。

图1“清风竹影壶”中的竹子元素不是特别强烈,这是由于构成茶壶主体的身筒部分并没有采用竹子的造型。在通常的审美印象中,壶身是茶壶最主要的部分,将壶身制作成竹节的形状,那意味着作品整体就是围绕竹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创作,由于竹形的身筒有着十分明显的外形特征,这种审美印象也就尤为强烈;另一方面,只要身筒部分不以竹的造型为主,而是将竹节分布在壶流、壶钮、壶把这些部分,那么审美的印象就会颠倒过来,这时的竹子就成了茶壶的附属装饰,是为茶壶而生的形体创作,这把壶的创作主题自然而然就引申到竹所带来的美好意蕴中来。

图1 清风竹影壶

“清风竹影壶”用壶的形态,描绘了日常竹林中普遍出现的景色。在青翠的竹林中,一阵清风拂过,竹子齐刷刷地晃动,一片片的竹影撒落下来,而光滑的竹节表面也相互映照着彼此,静与动之间的界限便由此被打破,通过静止的茶壶,感受到生动的竹林,以及那令人向往的自然。

要让静止的竹子表现出足够的动感,就要充分观察现实中竹子的状态,竹生有节,每一根竹子都极有韧性,当风大的时候,竹子会随风摆动,竹节和竹枝都会形成一定的弯曲,而当风停止,竹子的韧劲又会轻易地让竹子回归原位。在“清风竹影壶”的制作上,竹枝的塑造就集中在竹子的韧劲之上,从壶流根部延伸的竹枝,构成一个卷曲的角度,镂空贴塑在壶面之上。要注意的是,竹枝弯曲的方向与壶面的竹叶贴塑要形成联动,因为叶子是连缀在枝条上摆动的,两者不可能构成相反的方向,竹子有着符合自然生长的形态,只有当风吹过的时候,枝叶才会被动地发生运动,这时候竹叶才会与竹枝形成相反的方向,这种逆向的方位塑造可以非常明显地突出竹子与风的联系,让静止的竹叶贴塑生动起来。

除了在塑造竹元素的时候要符合自然、结合实际以外,“清风竹影壶”的各个部分也都要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尤其是壶盖与壶面的装饰要形成联动,竹枝大小不同,镂空的方式要一致,不同长度的竹枝竹叶在受风时候的反应是不同的,壶流与壶身部分的塑造展现的是竹叶重竹枝长时的状态;壶盖上的竹叶则是在描述竹叶轻而竹枝短时的状态;前者竹枝弯曲,后者竹叶弯曲,这是同一状况下的不同反应,将生动二字刻画进茶壶内里的韵味当中。

竹中的寓意是人的美好品德,壶中的美表面是在说竹林中的美景,实际上则隐含着对人美好品德的歌颂和赞美。人生便像这竹一样,在不同的阶段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唯有持“节”,才可以坚守本心,最终如同翠竹一般清澈,如品茶一般沁人。

综上所述,紫砂壶有造型和装饰之美,包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文化又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紧密相关,只有将紫砂壶文化与人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表现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生活需要情趣,性情需要陶冶,紫砂壶艺作为民间手艺中诞生的一朵奇葩,将伴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持续地用质朴和典雅熏陶出更多新的美的果实。

猜你喜欢

竹枝竹影竹节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月夜情思
偶感
“竹节人”中说“趣味”
苦竹
竹影垂帘
铜铃山中
高节临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