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醴陵釉下五彩瓷双勾分水技法研究

2023-01-14彭静昊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色料分水醴陵

彭静昊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湘潭 411201

釉下彩属于彩绘瓷工艺的一种,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四川邛窑褐彩,但这一时期并未成体系,直到唐代出现的长沙窑才标志着中国釉下彩绘的诞生。分水技法自清康熙中期就已初见端倪。可惜昙花一现,到康熙晚期这种技法便衰退了。二十世纪初期,青花大王王步以其“青花分水写意技法”使沉寂多年的青花分水技艺焕发第二春。1915年醴陵的《扁豆双禽瓶》荣获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此时醴陵彩绘中的“墨线双勾分水”法已经日趋成熟,此法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说,醴陵釉下彩瓷的创烧是中西方技术文化交融、中国传统绘画装饰与特有工艺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清末,在实业救国的大背景下以熊希龄为首的一批实干家选择湖南醴陵瓷作为地方瓷业的代表于1904年开启了对中国传统制瓷业的改良,先后创办了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难能可贵的是,醴陵瓷业在颜料研制的同时,还采用了“三烧制”的烧成方法,烧制出了前所未有的釉下五彩瓷,之后又研制出了“双线分水”的独特技法,利用“水油分离”的原理,基本解决了彩绘中线条堵水的问题。且墨线在烧制之后会形成露底白线,类似中国画中的没骨画效果,这种效果是其他窑口分水技法里没有的。所以“双勾分水”便成为醴陵釉下瓷彩绘的独特技法。这种分水技法最大的特点是堵水功能强并且能够呈现出丰富的色相、纯度及明度变化。醴陵釉下彩在分水的彩料调制与管理、操作技法等方面亦有其严格的要求。

一、分水彩料的调制与管理

料水的调制是釉下彩分水操作中首要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彩料在调制的过程中最好有一个陈腐期,少则几天,多则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这样可以使色料充分吸水膨胀,增强粘稠性。陈腐的彩料数量较多,料水冲稀的浓度没有固定的标准,往往都是由经验丰富的绘制者根据彩料的显色度和纹样颜色深浅来判断的。此外,料水的浓度还要考虑胚体的吸水性。同一种色料,吸水性弱的胚体色层相对较薄,吸水性强的胚体色层较厚。再从彩料本身出发,其发色力的强弱也影响料水的浓度。发色力强的色料色层比较薄,料水的浓度宜调试得较小,反之,发色力弱的色料色层较厚,料水的浓度应较大。水料的管理也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所有的分水料在静置期都需要妥善保管,需要防止干涸和变质。目前最好用的办法是将暂时不使用的水料用盖子密封好,如“棋子形重迭料水碗”。如果发现料水因保管不当出现发霉变质等问题,要及时换上新鲜茶水,去掉霉物再使用。总之,要保持彩料的清洁,不要因彩料质量的问题影响最终的绘制结果。

二、分水的操作与技法

除了彩料的调制与管理,分水的操作与技法也要十分娴熟,这样才能使彩绘填色的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正所谓熟能生巧,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料水。操作上,首先是分水的执笔技巧。釉下彩的填色技法与绘画技法相似,都需要用到毛笔,因此五彩瓷的装饰也要拥有一定的绘画修养。像铁线描、颤笔描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描绘技巧在五彩瓷的工艺中也是经常运用的,其勾线十分讲究执笔时起、承、转、合等用线方式。绘制精工产品时,执笔要靠近笔根,拇指、中指、食指捏住笔管,无名指向笔肚用力,料水随即被挤出,一落坯,笔尖立刻带水流动。当料水注满一个色块后,将胚体向一侧倾斜,用侧笔回收多余的料水。挤水、走水、收水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要求我们执笔一定要灵活。蘸料时,笔毫始终要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以便落坯时笔端圆齐,笔尖集中。同时,料水落坯前,对于走水的路线,起笔与收笔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装饰的纹样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所以不能用单一的“以线破之”的办法去处理,大多情况下还是要优先确定走水的路线以解决一些复杂的纹块。以条形、曲型和岐型的纹块为例,每种纹块的分水方式都各不相同。条形的分水最为便捷,料水落坯后能够直接到达终点,不过如果是特别长的条形纹块是比较麻烦的,需要慎重对待。曲型分水也比较简单,它与条形相近,但是如果是曲型较多且宽度宽的纹块就需要采用其他办法解决。岐型纹块相对复杂,遇到岔路多的岐型我们需要顾虑到各个分叉的水量要保持相等,所以走水时动作要更加干净利落。

走水路线是分水中的重要法则,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分水前要根据纹块面积的大小来确定笔毫的含水量和走水的快慢。其次走水时笔尖不能触及到坯面,否则色块中就会显现痕迹。再次,走水时要保持流畅地流到终点,防止色块因吸水时间不一而产生浪痕。最后走水的起止顺序是从左至右,或者从胸前向开边流动,同时,身体的动作也要和走水的方向尽量保持一致,左右手要紧密配合才能准确控制料水。关于平水的填色问题虽然看似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要想使填色效果达到平整、光洁、均匀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其中最困难的是在原形体的装饰上添加非饱和状态的中、淡水。对此我们采用了一些办法:料水增稠法、回水法、润湿法、重迭法等。当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色块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时,几种方法也可以在同一色块中一起使用。

在材料颜色的搭配上要掌握罩色与接色的方法。罩色指的是在一层底色上再覆盖另一层面色,使色彩更加富于变化。运用罩色前一定要了解各种颜色的呈色性能,这样才能够烧制出预想的色调。比如以淡蓝色为底色,再覆盖一层较深的黑色,烧制后不会呈现我们预想的墨蓝色,这是因为黑色中的一些着色元素显色力高,但是如果以黑色做底色,再覆盖上较厚的镐白,结果也会变成灰白色或纯白色,这是因为白色含有氧化锆,遮盖力度强。所以我们在罩色时,除了要了解一定的色彩原理,还要清楚各种色彩搭配后的显色规律。接色是两次浓淡不同的罩染,即将两种颜色在同一种色块中不露痕迹地衔接起来,只要相接的两种色系能够互相调和,都可以做到自然过渡、层次分明、色彩良好的效果。这种两次分水的接色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频繁,如红接淡黄、墨绿接淡白、海碧接浅绿等等。此外,还有三分水接色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所以平常较少使用。

三、分水操作中常遇的问题

在分水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线条不堵水、料水车边、料水翻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轻则影响彩绘的质量,重则会影响整个分水的操作。因此我们要清楚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针对线条不堵水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原因:1.勾线时笔带水太多或者是印线过薄。2.乳香油的浓度小、粘性差,或线料中的油脂太少。3.分水时线条未干。4.室内气温太高。室内温度高会影响线条堵水主要是由于乳香油遇冷会浓缩成半凝固的状态,遇热又会全部熔化。线条堵水是因为乳香油凝固,线条不堵水是因为乳香油熔化,所以我们可以人工降低室内温度,调整分水时间。因料水的粘稠性差会导致色块边缘厚、中间薄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料水车边”。常用的办法是将料水进行陈腐,加强粘稠性。也可以在料水中滴入阿拉伯树胶或甘油进行改善。料水翻生是说彩料颗粒有时会出现急剧下沉的现象。这种聚陈的彩料在未被处理之前是不能够使用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料水中存在两种不同电荷的胶体,异性相吸,导致彩料下沉。产生翻生现象较多的是同时含有氧化铝和氧化铁的色料,两者相融只要产生了万分之一的氢氧化铁、氢氧化铝胶体,料水就会开始出现下沉的现象。为了防止翻生现象的产生,我们应该注意:首先不要轻易大力度加热料水,其次不要让茶水变质,再次注意勾线的油性色料不要和分水料相混。最后含有石灰和氯化物等杂志的水不宜调制彩料。如果已经发生了翻生现象,我们也可以滴入少量树胶、牛胶或糖汁,这样料水便可以继续使用了。

醴陵釉下五彩瓷因莹润雅致在中国陶瓷史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学特质。“双勾分水”技艺也处于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过程。期间出现了几位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熊声贵先生一生主要致力于釉下“双勾分水”技法,他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传统分水的局限性,结合景德镇与醴陵的各自优势,用分水将中国画笔墨的意趣表现出来,题材广泛且具有“文人瓷”的意境。陈扬龙先生则以釉下五彩瓷的分水技法为基础,于90年代概括出的“薄施淡染”制瓷工艺已成为当下釉下五彩的主流风格。“薄施淡染”较之传统工艺层次更加多变,色彩更加厚重和通透。白、薄、透、润是这种工艺所不断追求的质感。还有彭玲老师的“重彩分水”也极具表现力和识别度。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醴陵釉下五彩瓷想要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绽放自己独特的魅力,必须在跨地域、跨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将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向世界传达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勾线分水”技艺正是体现了传统工艺以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符号,践行了形式再生与文化转译。所以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研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对于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活态保护而言也是极具价值的。

猜你喜欢

色料分水醴陵
孙建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探析
基于闲置分水指标的黄河分水方案调整研究
打造醴陵第一所大學 圓醴陵百萬人民教育夢想
——湖南陶瓷技师学院,湖南工业大醴陵陶瓷学院简介
打造醴陵第一所大學圓醴陵百萬人民教育夢想
——湖南陶瓷技师学院、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简介
近红外反射陶瓷色料的研究进展*
一种陶瓷喷墨打印用金黄色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陶瓷色料及其应用
漫话康熙民窑青花瓷
萧红亮 作品
分水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