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康熙民窑青花瓷

2019-11-04王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7期
关键词:青花瓷康熙

王浩

摘 要:清朝初期施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进一步深化“官搭民烧”制度,废除匠籍制度和开放海禁。在这样一个社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康熙民窑青花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康熙青花瓷胎体细腻厚重,胎釉结合紧密,器形挺拔昂扬,青花发色浓翠艳丽,画法上引入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艺,纹饰绘画题材空前丰富,取得了难以复制的卓越成就,是景德镇瓷业明清时期的又一座丰碑。

关键词:康熙;青花瓷;官民竞市;分水

青花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元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已经成熟,明清两代青花瓷的制作到达顶峰,已经成为主流的陶瓷器产品。《饮流斋说瓷》评价:“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1]可见康熙民窑青花瓷的翘楚地位。

1 崛起背景

康熙一朝历经61年,统治期间,尊儒重道,接受中原传统的汉文化,提倡与民休息、爱养百姓、安静为善、不事烦苛的治国思想,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为景德镇瓷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康熙时期“官搭民烧”制度相对于明代更为深入,进一步减少了官窑对民窑的盘剥和控制,官窑、民窑互相对立、排斥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缓解。民窑可以和官窑一样使用优质的瓷土资源,雇佣优秀的制瓷工匠,官窑大量的精湛制瓷技术流入民窑,民窑丰富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制作题材也作为官窑的借鉴。清初匠籍制度的废除,制瓷匠人获得了自由的身份,可以在市场的竞争中凭借自己的意愿出卖劳动力,身心的解放激发了匠人们的创造活力。加之海禁的开放,使民间手工业市场获得了良好的正向刺激,民窑瓷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推动了景德镇瓷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康熙民窑青花瓷在器形、胎釉、纹饰、绘画风格上都从明末清初青花器物风格中脱胎换骨,在市场竞争中走向全面繁荣。

2 胎釉与造型风格

康熙青花瓷在胎土原料的拣选和淘洗方面十分严格,胎体洁白纯净,坚硬缜密,密度大为增加。在上手康熙瓷器时,会有明显的厚重感。部分康熙青花的大件器物由于胎质过于细腻这一特征,导致少量杂质无法与胎土均匀融合,在烧造过程中会在底部迸裂出来,形成里大外小的黑色针篦眼。康熙青花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俗称“紧皮亮釉”。釉面由早期的青白色逐渐演化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色。

耿宝昌先生评价康熙瓷器造型种类:“此时瓷器造型之众、规格品种之多,难以数计,与明代宣德、嘉靖、万历三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开清一代造型的先河。”[2]康熙时期瓷器除承袭传统器形之外,日常用品和文房用具的种类增多,并创烧了很多改进传统器形的新品种,如棒槌瓶、油锤瓶、柳叶瓶、荸荠扁瓶、凤尾尊、观音尊、莱菔尊、太白尊、苹果尊、百鹿尊、马蹄尊、茄式壶、贲巴壶等。

康熙民窑青花瓷大件器物种类较多,不过康熙瓷器无论器形大小、胎体薄厚,造型都给人以古拙、质朴、挺拔之感。“一般来讲,重心偏低的器物往往庄重有余而秀巧不足,在处理造型线条时,稍有不慎就会流于臃肿笨拙。康熙瓷器能够准确把握肩、腹、足等关键部位的合理尺度,使器物拙而不笨,稳定中有一种挺拔向上之感,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造型风格。”[3]康熙瓷器的这一突出特点在棒槌瓶、凤尾尊等大件器物上格外凸显。康熙晚期瓷器造型有所转变,引导出雍正朝轻薄隽秀的造型风格。

3 青花发色和画法技巧

明代晚期改进了钴料的提炼方法。得益于此,康熙时期便出现了一种浓翠艳丽的青花发色,这种康熙青花最为主流的色调称为翠蓝色,亦有“宝石蓝”的美誉。此时,使用分水技术,借助点、描、皴、染等绘画技法,分明地展现出绘画纹饰的不同层次,区分阴阳向背,突出光感,从而加强物像立体效果,具有如同中国水墨画一般的生动气韵,被誉为“五彩青花”。“五彩青花”中的“五”指代丰富的含义,即一种层次丰富的蓝白体系。

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绘和染由不同的工匠负责,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匠人们亦可专注于一种技艺。分水法即是负责晕染的匠人专注领域。分水亦有混水的说法,就是根据青花纹饰画面的需要,调配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等青花料浓度不同的料水,在青花轮廓线内使用皴、染等画法进行快速的填色。分水法出现于明代晚期,青花的纹饰画面有了浓淡层次,并出现了指印纹。康熙时期分水法趋于成熟,青花瓷器出现了丰富多彩、浓淡相宜的画面。

4 装饰绘画

康熙时期民窑青花瓷纹饰绘画题材空前丰富,包括人物、山水、走兽、花鸟、鱼虫、乐器、文房、宗教器物等。瓷画的构图、造型、笔法十分精湛,借鉴水墨画晕染技巧的分水画法趋于成熟,成就了康熙民窑青花瓷画的惊艳绝伦。

明清之际,雕版印刷术的成熟使书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书籍中的版画插图题材非常广泛,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均有涉猎,其中不乏反映普通人世俗生活的戏曲故事、传奇小说等通俗的文学题材。同时,版画中出现了很多具有学习和鉴赏作用的画谱作品,如《顾氏画谱》《唐六如画谱》《十竹斋画谱》等。康熙十八年(1679)《芥子园画谱》成书刊印,被后世誉为中国绘画入门的经典教科书。康熙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爱养百姓”的治国方略,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体市民阶层成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温暖惬意的世俗生活更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为了迎合市场需要,版画艺术被引入到了康熙民窑瓷画中,不仅丰富了康熙民窑瓷画的题材,绘瓷工匠們通过临摹版画中名家绘稿,在构图、造型和笔法的应用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康熙民窑青花的绘画技艺和审美情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聚焦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是康熙民窑青花瓷纹饰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题材有“耕织图”“渔家生活”“仕女婴戏”“戏曲小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政治稳定、百姓生活安定的清平世道。

明末清初战乱频繁,致使务农人数骤减,农业生产一度停滞。康熙皇帝发布奖励农桑的政策,命人绘制发行《康熙御制耕织图》,“耕织图”纹饰在官窑和民窑青花瓷中都很盛行。“渔家生活”亦是青花瓷画中的流行纹饰,青花山水为背景,展现拉网捕鱼、江中独钓、酌酒欢聚等质朴、乐观的生活场景。康熙民窑青花“仕女图”中所绘女性健康、飒爽,并常与婴戏组合同一件器物之上构成教子图,展现世俗生活母子亲情。耿宝昌先生曾归纳康熙仕女图盘的特征:“此时的盘心常绘形象高大、静坐或梳妆的仕女,其特点是:发髻高耸,脸庞丰满,眉似弯月,唇如朱点,端庄稳重”。[4]戏曲小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现实生活写照,给人们以娱乐、启发、慰藉和共鸣。康熙时具有代表性的题材有《西厢记》《南柯梦记》《红拂传》《竹林七贤》等。康熙三十年(1691)以后,官民窑青花大量出现的“刀马人”纹饰绘画的来源亦是戏曲小说,体现了人们对强大军事力量的崇敬和尚武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刀马人”绘画中人物身形奇伟、轮廓线条坚韧有力,这种充满生机和阳刚之气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昂扬,也是深受西方消费者青睐的外销瓷。

山水在康熙青花瓷绘画上多使用宋、元笔法,效仿中国水墨画的皴法来描绘山石的轮廓和纹理,并使用分水技法描绘浓淡层次以显示山水的立体感。题材上,“以四季风光和远近山水为题,有的加绘人物,如读书、下棋、观瀑、野外漫游、待渡、泛游、访友、夕阳归舟、钟子期、秋山草庐、东坡赏古、归窠、晚霞等”[5]。

花鸟纹饰中,“翎毛花卉、昆虫鱼草、应有尽有”,月影梅、月影玉兰以浓艳的青花勾勒轮廓,淡雅的青花填色,画意疏朗,精致高雅。冰梅纹最为多见,以用分水法晕染的青花为地,衬托出白色梅花纹饰。

另外,走兽、博古图、书法纹饰在康熙民窑青花瓷中也十分常见。还有少数国外订制外销青花瓷,在绘画纹饰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异域特征。

康熙民窑青花以其质朴古拙、昂扬明快的风格在清初社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恣意绽放,取得了难以复制的卓越成就,是景德镇瓷业明清时期的又一座丰碑。

参考文献

[1]许之衡,徐重阳.《饮流斋说瓷》详注[J].景德镇陶瓷,1997(4).

[2]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香港:两木出版社,1993:186.

[3]穆青.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及其仿品的辨识[J].文物春秋,1997(1):32-41.

[4][5]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香港:两木出版社,1993:206

猜你喜欢

青花瓷康熙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破碎的“青花瓷”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康熙下象棋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蒋宇涛??《青花瓷》
如此原因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