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学总论实验一流课程建设及其成效研究

2023-01-13谢哲陶敏王欣王行环

浙江医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总论外科学武汉大学

谢哲 陶敏 王欣 王行环

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武汉 430071;2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学系,武汉 430071

2019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1],推出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即用3年时间建成1万门左右国家级和1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实施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2]。在我校专业必修课程中,外科学总论实验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授课内容为外科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和常见操作,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外科基本技能的规范操作。作为医学生外科操作的入门课程,外科学总论实验内容多学时少,缺乏适宜教材,操作规范无统一标准,且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无法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要求。目前,针对外科操作课程的一流课程建设鲜有研究报道。借助双万计划的契机,本课程团队在建设外科学总论实验一流课程的过程中,重建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反馈机制、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构建外科学总论实验一流课程的举措

1.1 重建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

“目标导向,课程优起来”。课程负责人依托武汉大学规划教材建设主持项目,与王行环教授共同主编的新教材《外科学总论实验指导》于202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课程内容中融入了思政元素。这里,以“清创术”章节的教学为例来介绍课程思政的相关情况,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清创术”章节融入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1.2 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反馈机制

“改革方法,课堂活起来”。建立结合形成性评价的实验课程教学新模式。实验课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学习、完成作业并评价反馈;实验课开始时在教室进行相关操作的抽查演练评价和问卷星测试反馈,实验室分组练习及时互动、评价反馈(主要课堂教学时间);实验课结束时在教室进行相关操作的抽查演练评价和问卷星测试反馈;实验课后在医学技能中心进行相关操作的反复医学模拟操作练习,练习视频上传到MOOC平台,开展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具体情况详见图1。

图1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结合形成性评价的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

将问卷星、MOOC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医学模拟教育技术融入本课程教学中,并增加对执业医师要求的外科学护理操作技能和外科发展新技术。在武汉大学珞珈在线平台上建立外科学总论实验MOOC课程,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课前让学生主动学习,完成MOOC作业;课后让学生把在医学技能中心练习的操作视频上传到MOOC平台,开展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

1.3 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能力,教师强起来”。外科学系通过考核组建了包括15位主讲教师和15位骨干教师的课程团队,统一教学备课,统一教材和教学资源,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评价,完善了课程的同质化教学。将以前每间实验课教室1名脱产教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更新为每间实验课教室1名课程团队教师加1名脱产教学教师的授课方式。

“科学评价,学生忙起来”。依托学院医学技能中心,让学生课后积极预约模拟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反复练习,拍摄操作视频,上传互评和讨论。评价规则和每一项具体操作的评价标准都放在武汉大学珞珈在线平台MOOC平台上。通过珞珈在线平台和医学技能中心数据,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评价。课程成绩评价由课前和课中学习与评价20%、课后操作练习与评价20%、终结性的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考核60% 构成。

2 外科学总论实验一流课程建设的成效

2.1 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

本研究中,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的建设结合形成性评价,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改革,从学生的成绩和满意度上看,其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达到96.2%,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76.5%的满意度。反映该教学成果的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年10期,进行了宣传推广[3]。本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荣获了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决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互联网+智慧模拟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10余项竞赛奖励。

2.2 整合了良好的教学内容

2021年,本课程被评为湖北省一流线下课程。在年度课堂教学评价全院课程排名和教师排名上,本课程和团队教师均名列前茅。珞珈在线“外科学总论实验”MOOC的学习访问量明显增加,累计页面浏览量从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的120次/人,增加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的1 155次/人。外科学总论实验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2003年以前一直使用外科学教研室史海安教授1999年编写的《外科学总论实习指导(第六版)》教材,本课程负责人参与了该教材的编写;2003年以后使用的教材是外科学教研室刘志苏教授编写的《外科学总论实践指导》,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外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和手术综合技能。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不断更新,包括动脉采血和静脉采血、吸氧和吸痰、胃管置入等外科护理技能相应增加,目前12次实验课36学时中,有3次实验课9学时是根据执业医师资格考核的要求和本科生培养计划完善的新内容[4]。2013年以后使用的教材改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学生临床能力操作指南》第2版(陈红主编,2014年)和第3版(姜保国主编,2020年)。2021年课程负责人主编的新教材增加了微创手术技能外科新进展、伤口处理新技术等外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提高了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水平。针对本课程新编的《外科学总论实验指导》已于202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课程教学内容的完善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人才,体现了培养医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实际要求。

2.3 培养了优秀的师资队伍

本课程团队在2022年获得第二届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团队教师3次获得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还荣获武汉大学首届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武汉大学年度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先进个人、学院优秀本科生导师(烛光导师)、学院优秀临床带教教师、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教学奖励。团队教师在2020年武汉大学第10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在2021年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讲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近5年来,本课程团队完成和在研的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立项的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大学医学部和中南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各级教学研究课题7项,发表教学论文7篇。团队教师还多次被湖北省和其他省份聘为住院医师师资技能竞赛的指导和评委,指导我院青年教师参加2020年湖北省首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师资教学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被其他学科推广应用。

3 建设外科学总论实验一流课程的思考和展望

3.1 良好的课程思政是一流课程的灵魂

专业课程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在外科学总论实验一流课程建设中,我们融入了大量思政元素,通过思政元素进行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但提高了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5]。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在培养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目标的定位下,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在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教学中始终贯彻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学系所传承的“精益求精、医者仁心”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注重隐性课程思政建设,以学科发展史、重要事件与大师的故事,讲出“故事背后的故事”,挖掘出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社会贡献等思政元素;以讲案例,通过对问题的警示、反思和因果分析评价等,挖掘出制度敬畏与遵守、宪治法治、严谨和科学观训练等思政元素。通过提炼显性、还原隐性素材中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先进性,聚焦和提炼其背后的文化与价值观,正确确定职业志向、职业需求和自我职业定位。

3.2 良好的教学反馈是一流课程的利器

一流课程建设中,我们开展了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其特色创新主要体现在:打破以前课堂上教师讲、学生练的单一教学方式,将形成性评价落实在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应用让课程教学活跃起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课程的“高阶性”[6]。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使课程教学实现及时反馈,全方位、更科学地了解和评估学生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的学习情况,如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突出了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性”[7]。通过问卷星、MOOC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医学模拟教育技术的融合,开启了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结合形成性评价加大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和科学“增负”;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课程教学的“挑战度”[8]。

3.3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一流课程的支柱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是关键[9]。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的主讲和全国其他医学院校一样,以前也是由教学医院每学期的脱产临床教师担任,每学期脱产不同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加强了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的教师团队建设,对教学优秀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利用武汉大学和第二临床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师资培训资源,组织本课程骨干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教学研究。积极利用武汉大学教学督导的优势,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取教学督导意见,不断提高课程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课程团队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和教学研究[10]。优秀的师资力量为一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综上所述,在外科学总论实验一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和实践,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将不断对接新时代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进一步优化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程[11],既要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要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以培养具有临床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谢哲:课程实施、论文撰写;陶敏:课程实施;王欣:课程构建、论文修改;王行环:课程指导

猜你喜欢

总论外科学武汉大学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行外科学系对外科类住培专业基地统筹管理的经验探讨
李斌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女性主义与《总论》教学
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17届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通知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