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巧用转化妙解最值
2023-01-13陈俊
文/陈俊
二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其中,动点与最值问题,又是同学们感到比较棘手的一类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以往所学的知识,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迅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一、利用“将军饮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例1如图1,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M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当点M到点B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最小时,点M的坐标为 。
图1
【分析】点B与点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利用“将军饮马”模型,可以将点M到点B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转化为点M到点A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
解:∵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
∴令y=0,得-x2-2x+3=0,
解得x=-3或x=1。
∴A(-3,0),B(-1,0)。
令x=0,得y=3,
∴C(0,3)。
设直线AC的表达式为y=kx+b,把A(-3,0)、C(0,3)分别代入直线y=kx+b,
∴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3。
设直线AC与直线x=-1的交点为M,则此时MB+MC的值最小。
把x=-1代入直线y=x+3,得y=2,
∴M(-1,2)。
即当点M到点B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最小时,点M的坐标为(-1,2)。
【小结】求两条线段之和最小值的问题,常采用“将军饮马”模型。对于这类问题,首先将动点所在直线看作“河”,再通过找对称点,求出直线表达式,便可解决问题。
二、利用“三点共线”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例2如图2,已知直线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D,抛物线与直线交于A、E两点,与x轴交于B、C两点,且B点坐标为(1,0)。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使 |AM-MC|的值最大,点M的坐标为 。
图2
【分析】由于点C和点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那么要求 |AM-MC|最大,即求|AM-MB|最大。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当A、B、M在同一直线上时,|AM-MB|的值最大。
解:由直线可 得 点A坐 标为(0,1)。
将A(0,1)、B(1,0)坐标代入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B、C关于直线对称,
∴MC=MB。
要求 |AM-MC|的最大值,即求|AM-MB|的最大值。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当A、B、M在同一直线上时,|AM-MB|的值最大。
由A(0,1)、B(1,0)坐标可求出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1。
∴点M坐标为
【小结】我们对比发现,例1是“三点共线”中求线段和的问题,求的是最小值;例2是“三点共线”中求线段差的问题,求的是最大值。
三、利用“图形分割”和“坐标相减”解决面积最值问题
例3如图3,已知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点D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与点C、B不重合),过点D作DF⊥x轴于点F,交直线BC于点E,连接BD、CD。设点D的横坐标为m,△BCD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表达式及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并求出S的最大值。
图3
【分析】本题直接表达出△BCD的面积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如果通过图形分割,分别求出△ECD和△EBD的面积,就可以表示出△BCD的面积。本题的另一个难点是动点D的运动使得线段DE的长度发生改变,只要能求出DE的最大值,就能求出S的最大值。
解: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y=kx+b(k≠0)。
∵直线BC过点B(3,0)、C(0,3),
∴y=-x+3。
设点D的坐标为(m,-m2+2m+3),
则点E的坐标为(m,-m+3),
∴当时,S有最大值
【小结】二次函数图像上点的位置的“直观变化”与二次函数表达式确定的“数量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二次函数问题时,我们始终要以“变化与对应”为基础,感受数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