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和钟声因谁起

2023-01-13叶康乐

杭州 2022年22期
关键词:吴越永明钱塘江

文 叶康乐

一日午后,我携北方友人从西湖文化广场长驱而至之江路,重游阔别多年的六和塔。六和塔雄伟壮观,它不像保俶塔那样苗条,也不像新雷峰塔那样富丽堂皇,而是保留着一种原始的粗犷。六和塔为八边形(八棱塔身),占地890平方米,高59.89米。站在外面看六和塔,塔为十三层。塔内七层与塔身相通,六层封闭,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登至第七层,实已至顶。这种设计很有意思。佛教的许多建筑与之类似,喻指“一合相”。

逐级而上,于第一层便看到乾隆题写的匾额,曰初地坚固。这位清朝最爱游山玩水的皇帝,给六和塔内每一层都题了四个字,各层的题词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鳌负载、七宝庄严。每幅题词对应层数,可见费了不少心思。

六和塔每层开有24扇窗户,透光通风,塔外塔内景色相融。从塔上往西南西北眺望,可见峰峦层叠、茂林修竹;往东北眺望,可见波澜壮阔的钱塘江和著名的钱塘江大桥;往东南眺望,则能见到上有两道彩虹翩翩而立的之江大桥,其所处位置正是钱塘江、富春江的汇合之处。登至第七层,中有一圆木柱子,此为他层所无。这是在告诉我们,已经到顶层了。此时,一阵清风徐来,六和钟声在耳畔悠然而起,不禁让我思绪飘向远方,这六和钟声最初是几时响起,又是因谁而起?

我们曾经听闻过,钱王组织人们用弓箭射退钱塘江大潮的民间故事。或许正是这个故事,让人们认为:钱王喜欢干一些制服钱塘江的事。六和塔是钱王所建,用以镇江一说,或源于此。然而,在明末张岱的《西湖梦寻·六和塔》里,却写着:

月轮峰在龙山之南。月轮者,肖其形也。宋张君房为钱塘令,宿月轮山,夜见桂子下塔,雾旋穗散坠如牵牛子。峰旁有六和塔,宋开宝三年,智觉禅师筑之以镇江潮。塔九级,高五十余丈,撑空突兀,跨陆府川,海船方泛者,以塔灯为之向导。宣和中,毁于方腊之乱。绍兴二十三年,僧智昙改造七级,明嘉靖十二年毁。中有汤思退等汇写《佛说四十二章》、李伯时石刻观音大士像。塔下为渡鱼山,隔岸剡中诸山,历历可数也。

张岱的这段文字指出:六和塔为智觉禅师所建,且当初海船以六和塔上塔灯为向导。显然,六和塔既满足了最初的镇江愿望,又是一项有益于民生的工程。

宋度宗咸淳年间,潜说友撰写的南宋地方志——《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二记载:

六和塔在龙山月轮峰,即旧寿宁院。开宝三年,智觉禅师延寿始于钱氏南果园开山建塔,因即其地造寺,以镇江潮。塔髙九级,长五十余丈,内藏佛舍利,或时光明焕发,大江中舟人瞻见之。后废,已而江潮汹涌,荡激石岸,舟楫沉匿。至绍兴二十二年奉旨重造。二十六年,僧智昙捐市钱及募檀越,因故基成之,七层而止,自后潮为之却,人利赖焉。

从这两则史料来看:建六和塔镇江潮的人,是智觉禅师。当然,智觉禅师是用了钱氏南果园开山建塔,也说明,智觉禅师建塔离不开钱王的帮助。那么这位智觉禅师是谁呢?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永明延寿(904-975年),唐末五代时僧人,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俗姓王,余杭人。据《五灯会元·卷十》记载:

杭州慧日永明延寿智觉禅师,余杭王氏子。总角之岁,归心佛乘。既冠不茹荤,日唯一食。持《法华经》,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诵之。感群羊跪听。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属翠岩永明大师迁止龙册寺大阐玄化。时吴越文穆王知师慕道,乃从其志放令出家,礼翠岩为师。

智觉大师不仅建六和塔以镇江,也曾受吴越国忠懿王钱弘俶邀请,复兴杭州灵隐寺,并于建隆二年(961)迁住永明寺,接化徒众。永明寺于南宋时改称净慈寺,为禅宗五山十刹之一。

智觉禅师的一生,与吴越国几乎同始终,与几代吴越王都有交往。其临终前,吴越王钱弘俶前往探病,对宋灭南唐危及吴越一事,向禅师求教,禅师劝谕钱弘俶“纳土归宋,舍别归总”。这位功德无量的禅师,不仅促进了北宋和平统一吴越,而且他的影响力还跨越国界,播于海外,直达高丽,是杭州的骄傲。

此时,我的思绪从遥远的吴越时代拉回。站在六和塔的七层窗台边,耳边再度响起穿透千年的钟声。这钟声,在这千年里,也曾经中断过,但今天却特别洪亮。祝愿这钟声,一直能响彻下去。

猜你喜欢

吴越永明钱塘江
胡永明:“粮”心人的三大法宝
锥形弹性挡圈应用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钱塘江观潮
《吴越春秋》“折易”新解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吴越“双绝”的千年相逢
河流
吴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