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君县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探析

2023-01-13

地下水 2022年4期
关键词:宜君县水土保持县域

王 琳

(宜君县水务局,陕西 铜川 727299)

0 引言

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点区,水流失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41%,中度—剧烈侵蚀面积占到36%,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引起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1]。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宜君县不断加快的社会经济,为水土保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科学预防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宜君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宜君县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此提出宜君县水土流失治理的目标和具体对策,以期为解决县域水土流失问题提供参考。

1 宜君县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关中平原之北、是关中地区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东隔洛河与洛川县相望,南靠白水县和铜川印合区,西、北与黄陵县毗邻、县城东西长52 km南北51.5 km,总土地面积1 511.82 km2。宜君县地处子午岭东边缘,属暖温带半干早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县域辖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综合服务中心,117个行政村。全县户籍总人数89 560人,其中农业人口57 455人,非农业人口32 105人。

水土流失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宜君县水土流失分布广泛、土壤侵蚀侵蚀严重。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19.55 km2,占全县土面积的40.98%。其中轻度侵蚀面积395.98 km,中度侵蚀面积165.4 km2,强烈侵蚀面积34.08 km2,极强烈侵蚀面积20.84 km2,剧烈侵蚀面积3.25 km2。

水土流失是水土流失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因之一是宜君县水土流失问题与自身所处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和气候因素决定有紧密联系、。宜君县降雨集中、且多暴雨、7-9月份降雨量超过年降雨量的70%,暴雨是直接引起土壤侵蚀的动力条件,降雨量越大,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宜君县地面主要组成物质为黄土,质地本身疏松多孔透水性及湿陷性强、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全县地貌单元复杂,地面起伏大、塬、梁、峁、沟等结构分布,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地面坡度大,加剧了水土流失。由于自身所处地理条件,宜君县植被覆盖主要分布在山地区、残塬沟壑区、梁峁丘陵区等地区、其中残城沟壑区、梁峁丘陵区植被稀少、覆盖度低,郁闭度不高。以上降水、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四个方面的特点构成了发生发展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使得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具备了客观因素[2]。

人为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往往具有双重作用,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会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宜君县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严重。如:筑路、开山等开发建设活动,随意开坡、弃置废土、废渣等,开发建设活动占用耕地,更进一步加剧了坡耕地的开垦;县域内的城镇建设以及园区开发回填大量的土石方,也导致了大量的开山取石;日常工程建设中的基础开挖及桩基设置,产生的大量弃土及泥浆占用和淤塞河道;还有部分丘陵山区群众采用陡坡开荒、不合理的采伐林木,造成植被的大量破坏,进而造成水土流失问题。随着县域工程开发建设规模和范围的逐年加大,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强度大、危害愈发严重,加大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重中之重。

人为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往往具有双重作用,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将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1)筑路、开山等开发建设活动,随意开坡、弃置废土、废渣等,开发建设活动占用耕地,更进一步加剧了坡耕地的开垦;(2)城镇建设以及园区开发回填大量的土石方,造成大量的开山取石,同时,由于基础开挖及桩基设置,产生大量的弃土及泥浆占用和淤塞河道;(3)部分丘陵山区群众采用陡坡开荒;;四是不合理的采伐林木,造成植被的大量破坏。由于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强度大、危害严重,且目前工程开发建设规模和范围逐年加大,因此,须加大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2 宜君县开展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关中平原之北、是关中地区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东隔洛河与洛川县相望,南靠白水县和铜川印合区,西、北与黄陵县毗邻、县城东西长52 km南北51.5 km,总土地面积1 511.82 km2。宜君县地处子午岭东边缘,属暖温带半干早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全县域辖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综合服务中心,117个行政村。全县户籍总人数89 560人,其中农业人口57 455人,非农业人口32 105人。

宜君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19.55 km2,占全县土面积的40.98%。其中轻度侵蚀面积395.98 km,中度侵蚀面积165.4 km2,强烈侵蚀面积34.08 km2,极强烈侵蚀面积20.84 km2,剧烈侵蚀面积3.25 km2。

我总认为自己一个人漂惯了,心肠挺硬,但是,当时我真的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就一个声音——“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妈妈好!”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生产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宜居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适时提出了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的战略。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2019年9月18日,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中的主要目标任务“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以及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精神指出“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宜君县不断加快的社会经济,为水士保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科学预防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宜君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3 宜君县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治理目标

宜君县水土流失的近期目标到是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主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预防区基本实现预防保护,重点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应建立明确具体的综合治理目标、预防监督目标和水土保持监测目标。

3.1 综合治理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预防保护、监督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初步建成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以期在短时间内将近期目标: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61%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8 km2,水土流失面积中的20%侵蚀强度不同程度降低,年减少土壤侵蚀量20 t,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城镇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产生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

3.2 预防监督目标

完善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做到监督“三同时”制度,建立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健全城市水土保持科技培训与科普宣传、定期普查及成果公告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与队伍、监管能力和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建设,实现水土保持管理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

3.3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

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体系完整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基本实现水土保持监测自动化、信息发布定期化。基本实现对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验收运行率达到100%。

远期拟实现具体目标为:规划建设期末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5%以上,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19.4 km,水土流失面积中的60%侵蚀强度不同程度降低,年减少土壤侵蚀量40万 t,水土流失侵蚀强度进一步降低,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健全水土保持综合监管体系,加大水土保持科技培训与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全市水土保持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建成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规划区所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达到100%。

4 宜君县预防保持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策分析

通过对宜君县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可将宜川县水土治理区划分为预防区、东北部黄土残塬重点治理区和东南部丘陵梁峁重点治理区三个小区,按不同的小区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可实现宜君县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4.1 预防区

(1)预防区范围包括水土流失潜在危险程度大的西部山地次生林区、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饮水水源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即被划分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的全部区域。

(2)保护现有的天然林、郁闭度高的人工林、覆盖度高的草地等林草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它治理成果。

(3)受人为破坏后难以恢复和治理地带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和地衣等地面覆盖物。

(4)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河流的两岸以及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

(5)预防开发涉及土石方开挖、填筑或者堆放、排弃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

(6)预防垦造耕地、经济林种植、林木采伐及其他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4.2 东北部黄土残塬重点治理区

(1)合理布设沟头沟边埂、径流排导课、谷坊、淤地坝及防洪排涝型涝池等治理工程,提升维护现有梯田和水保工程,适地建设坡改梯工程,固沟保源。

(2)优选水土保持树草种,营造水土保持混交林。

(3)发展部分经果林,促进经济发展。

4.3 东南部丘陵梁峁重点治理区

(1)按照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治理原则,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

(2)以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主,实施坡改梯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植被保护,防治面源污染。

(3)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雷塬河水生态保护。强化水源涵养林设与保护,采取生态护岸综合修复和生态河道建设等治理措施。

(4)做好水库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区的预防保护,加强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强化区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有效制止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5)适地建设坡改梯工程,发展旱作梯田,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6)加强宜君早作梯田水土保持示范园区的预防保护及建设美丽乡村,适度发展现代化的娱乐休闲与田园风光相结合旅游产业。

5 结语

宜君县属于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点区,水流失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41%,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宜君县实践“科学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突破口,必须长期坚持和实施。远期要继续对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坚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不动摇,因地制宜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保证到2025年,达到宜君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61%以上的治理目标,实现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宜君县水土保持县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水土保持
探讨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宜君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促进林业跨跃式发展
浅谈宜君县国有苗圃改革及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