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状况与问题探讨
2023-01-13党水云
党水云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河道和水库管护中心,陕西 延安 716200)
0 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为农业提供用水的小型工程,包括农田灌溉工程、小型灌区、水库等,其中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主要是解决农户及牲畜的饮用水需求,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1],对保障完善广大农村地区灌溉及生活用水起着重要作用。宜川县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化程度不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加之个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宜川县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粮食需求量的增加,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加快宜川县小型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精准掌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才能真正发挥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价值和优势,使其更好地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2]。
1 研究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宜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滨,北靠延安宝塔区,南接黄龙,毗邻韩城,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地处东径109°41′36″~110°32′44″、北纬35°42′39″~36°23′39″之间。宜川县东西长76.36 km,南北宽75.32 km,国土总面积2 931 km2,辖6镇3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住地丹州镇,距延安市区(经富县、甘泉)为160 km,距省会西安市区347 km。
1.2 地貌特征
宜川地处渭北高原、黄河沿岸、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塬面破碎,沟壑纵横、川原相间,梁峁遍布。地形地貌以“山、川、沟、塬”为主,以海拔和地形划分为三个地貌区:
1)黄河沿岸为薄层黄土覆盖的石质丘陵区(峡谷基岩山丘区),区内主要川道有白水川、河儿川。白水川起于马坪沟,至老吉堡,全长64.9 km,宽1 000 m左右,多耕地,主产玉米、小麦,是宜川的主要农产区之一,河儿川起自石台寺,止舌头岭,全长77.8 km,是宜川主要农产区、稍林区,盛产玉米、小麦、核桃、花椒等。
2)县川河以北和云岩河流域为黄土破碎塬区(黄土残原区),川道开阔平缓,沿河两岸多为河流冲积土壤,土质肥沃,灌溉便利,是主要的农耕区,种植小麦、玉米、豆类、瓜菜等类。
3)西南部为梁状丘陵土石山区,特点是植被良好,且以森林为主,坡沟、沟头丛生灌林。耕地少,人口少,川道内较平坦。大南川自谭家湾至县城,长15 km,宽500~1 000 m。耕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
1.3 水土资源
从宜川县2014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看,宜川县国土面积439.65万亩,全县耕地面积24.23万亩,园地29.22万亩,林地244.89万亩,牧草地131.0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51万亩,其他用地9.76万亩。宜川县水资源总量13 109万 m3,50%、75%、95%来水保证率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1 535.97万 m3、8 689.87万 m3、5 768.07万 m3。地下水重复量6 333.77万 m3。宜川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 621.8万 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 621.8万 m3,地下水253 m3(重复利用量)),50%、75%、95%来水保证率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2 307.2万 m3、1 678.0万 m3、1 153.6万 m3。
1.4 农业生产种植结构
从2014统计资料看,宜川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1 59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65 700万元。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38 291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02 057亩,棉花种植面积233亩,油料种植面积8 538亩,烟叶种植面积10 450亩,水果面积292 206亩。全年粮食产量3.6614万 t,棉花产量7 t,油料产量1 029 t,烟叶产量2 075 t,水果产量41.340 8万 t。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8 334 KW,大中型拖拉机247台,小型拖拉机7 413台,农用运输车9 407辆。
2 宜川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状况
宜川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范围涵盖9个乡镇202个村,类型涉及小型水库、堰坝(闸)、小型灌溉泵站、机井、水窖(池)等小型水源工程及相应的渠(管)系工程。以统计的2015年底数据看,共有农田水利工程1 413处。其中,机电井3眼,小型水库4库,堰坝(闸)9座,水窖(池)1 374口。灌溉渠道总长98.7 km(已有防渗渠8.90 km);灌溉管道总长度300.80 km。2015年全县耕地面积24.087 5万亩,设施灌溉面积6.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32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427万亩。各类水源工程设施灌溉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分布情况如下:
(1)有机电井3眼,全部位于交里乡,总装机33 KW,完好率100%;设施灌溉面积850亩,有效灌溉面积850亩。
(2)现有小型泵站23座,其中交里乡4处、集义镇10处、丹州镇3处、秋林乡4处、牛家佃乡2处;总装机1 150 KW,设施面积1.0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827万亩。
(3)宜川县现有刘庄、木头沟、钟楼寺和崖底等四座百万方以上小型水库,均为小(1)型水库,总库容996万 m3,兴利库容760万 m3。其中刘庄水库、木头沟水库位于英旺镇,钟楼水库位于交里镇,崖底水库集义镇。四座水库于2009-2011年间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均能正常蓄水,安全运行。可供农业灌溉用水350万 m3,设施灌溉面积3.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4万亩。
(4)宜川县现有堰坝(闸)9处,6座完好,3座老化失修,其中交里乡1处、集义镇2处、寿峰乡2处、丹州镇1处、秋林乡1处、牛家佃乡1处,壶口镇1处;设施灌溉面积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7万亩。
(5)宜川县现有水窖1 374口,其中交里乡48口、阁楼镇980口,寿峰乡6口,秋林乡200口、新市河乡(现归云岩镇)140口,设施灌溉面积1 200亩,有效灌溉面积260亩。
(6)渠道总长98.7 km。其中集义镇23 km,英旺乡33 km,寿峰乡30 km,丹州镇5.4 km,壶口乡1.5 km;管道300.8 km,其中,其中交里乡78 km、阁楼镇8.1 km,丹州镇119 km,秋林乡40.7 km、牛家佃乡55 km。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
宜川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修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受当时财力和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建设标准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主体缺位,维修养护资金难以落实,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5左右[3]。由于工程老化失修、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灌溉面积锐减。这些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宜川县水利化程度较低,有效灌溉面积少。全县耕地24.09万亩,设施灌溉面积6.3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5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9.46%。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不高,现有渠系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完好率低下,渠道及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斗渠多为土渠输水,水量渗漏损失严重;建筑配套不全,量水设施基本没有完善,控制用水基本处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中,导致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灌溉保证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灌溉面积逐年下降,极不适应现代发展的农业灌溉需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灌溉的农田多为山坡地及小量河滩地,小块地的特点。主要以小型抽水站、集雨水窖灌区灌溉为主,规模小、分布零散、管理不便等诸多特点,量大面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因老化失修、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小型农田设施老化失修问题突出。工程超期运行、冻胀突出、维修养护资金短缺、老化破损严重。现有的3眼机井大多数不能正常运行;23座小型抽水站中,能正常运行的仅3座;270处集雨水窖沉砂设施配套不全、窖体质量差,渗漏、淤积严重,基本失去集雨能力;9处塘坝3处淤满,成了淤地坝而失去调蓄能力。由于水源工程存在诸多问题,与之配套的渠(管)等输配水渠(管)道形同虚设而处于无人管护的境地,大多破坏或被填埋侵占。
(3)宜川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模糊、管理缺位、经营不活,工程长期处于有人用,没人管的境地,维修养护资金无着落,老化失修问题突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不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困难重重,至2014年底,宜川县仅有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4个。
(4)跨村组的小型灌区一般规模较小、行政边界清晰,一般都由镇水利站管理,也有部分由村委会或几个村联合管理。抽水灌区规模较小,以泵站为单元,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经营管理;塘坝等水源工程,一般由村集体管理,效益好的工程由村委会将使用权承包给个人管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般由村委会或个人管理,管理较松散,且没有编制、没有经费。
4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民心工程。近年来,宜川县通过实施“口粮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宜川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状况与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可为宜川县远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