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理论教育效果要加强“三个研究”
2023-01-12隋书卿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理论课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主干课程,上好理论课对于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坚定干部的政治信仰,使干部在任何风险考验面前能够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至关重要;对于干部学懂弄通党的理论,善于运用党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作为党校(行政学院)教师,要加强“三个研究”,不断提升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打造好教学内容是提升理论教育效果的重中之重。研究教学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每堂课都有讲授的主题,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准一堂课要讲哪些内容、达到什么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堂课的基本框架。基本框架的组成部分之间要有逻辑关系,形成一个体系。基本框架确定后,再研究每一部分要讲授的内容。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对于讲授内容,教师一定要研究透,只有研究明白了才能讲得透彻清晰。理论课观点必须正确,不能出现方向性错误;要有科研含量,能够以学理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科学性;要联系实际问题分析理论观点,使学员能更直观地理解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理论课要坚持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政治性是把方向的,学术性是说明道理的,实践性是应用层面的,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坚持政治性,要求教师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发自内心地传输党的理论观点。如果教师对理论研究得不深不透,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讲起课来就可能生搬硬套、人云亦云,甚至出现错误观点。对党的理论研究得越全面深入就越坚信不疑。因此,作为党校(行政学院)教师一定要有深刻把握理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苦学深研,坚信理论,坚定信仰。坚持学术性,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学术底蕴,能够讲清重大论断的学理依据。讲清理论观点的学理依据,实际上也就是讲清理论本身的科学性、真理性,提升理论的说服力。同时,通过学理分析给学员提供一套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要讲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动态,以便使学员不仅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在课后也持续关注相关问题的研究状态。坚持实践性,要求教师对现实有研究,能够结合现实阐释理论,能够通过现实案例说明理论的作用。理论课要有现实支撑,避免空洞说教。教师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提升对现实的了解程度,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分析,让学员真实感受到理论对实践的强大指导作用和推进作用。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理论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研究教学方法必须要把握理论课的特点。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员掌握理论、认同理论。对理论的认同包括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两种。理性认同是在对理论有了深刻的认知,确认理论的科学性的基础上,在理性上对理论的认同。情感认同是基于对理论指导现实取得的成就的直观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的对理论的认同。理性认同形成于主体的思维活动,情感认同来源于主体的实际感受,两者是相互加强、彼此融合的关系。对理论认同的最高层次是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的高度统一。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寓情于理、寓理于情,通过教师的阐述抓住学员的思维和情感,使学员产生思想上的共识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对理论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認同。
抓住学员的思维,指的是通过分析探究、逻辑论证等方式,激发学员积极思考,实现师生思维上的同频共振,使学员认识到党的理论的科学性。抓住学员的情感,指的是通过对现实案例的生动阐述和具体分析,实现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交融,使学员感受到在党的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党校(行政学院)理论课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这是上好一堂课的根基。同时,也需要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相关学科,将其运用在教学中。要遵循思维规律、认识规律等设计讲授内容的顺序、表达的方式、表达的节奏等,使阐述的道理逻辑严密能够紧紧吸引住学员的注意力,讲述的典型案例生动深刻能够触及学员的心灵,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切合学员实际情况是提升理论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理论课不是教师单向输出就完成了,还包括学员的接收,只有讲授内容学员听进去了才算完成。同时,一堂高质量的理论课不能只关注学员当堂课的学习,还应当激发学员学习相关理论的兴趣,使学员在课后继续思考和学习。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高度重视课堂讲授的针对性。要因材施教,不同班次讲授的内容、讲课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一堂课的主干内容有统一要求,具体内容需要结合不同班次学员的整体构成以及所需所求来确定,对于学员熟悉的内容要略讲,对于学员感到困惑的问题要详细阐释,对于和学员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可重点分析,以便让学员听得更认真、学得更主动。同时,讲课的语言风格、案例的选择也要结合学员的特点,以便提升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员整体构成指的是某一个班次学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员的工作领域、学历、专业、年龄等。学员所需所求包括学员想要在课堂上听到的内容、学员希望教师解答的困惑、学员喜欢的授课方式等。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查阅学员手册、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了解某个班次学员基本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专题座谈、随机交谈等方式了解学员的需求,以其为依据设计具体讲课内容和讲授方法,以便在课堂上讲授学员想了解的内容、为学员解疑释惑、采用学员更容易接受的讲课方式等,让学员能够有更多的收获。一堂课讲完后也可以跟学员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交流,使学员对理论有更深入的把握,教师对于课堂讲授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更清晰的了解,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党校(威海行政学院) 隋书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