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玉米兄弟”:用一根玉米撬动乡村振兴
2023-01-12刘鑫林
刘鑫林
“来自山西的70后”“做一根干干净净的玉米”“让家乡更美丽,让农民有尊严”……打开玉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的视频号名片,醒目地写着这些内容,意思直白明了,但全面准确介绍了“玉米兄弟”的创业追求和情怀。“忻州是全国糯玉米之乡,我们要让家乡的好产品走出去,让乡亲们的日子红火起来!”“玉米兄弟”深情地说。
糯玉米是山西省忻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玉米兄弟”就在这片土地上创业圆梦。“玉米兄”大名张世元,土生土长的忻州人,学校毕业后一直创业,养蜗牛、种大棚蔬菜、卖羊肉串,但均是付了学费增长了阅历;“玉米弟”王勇峰是大同人,卖过鞋、开过婚庆公司,但收获不多。相同的经历,不服输爱折腾的性格,最终让他俩走到一起共同创业。二人将目光对准了农业,选择了种植加工糯玉米,采取线上线下销售,策划了“玉米兄弟”网名,并将这注册为商标,开启了创业人生。
创业路上奋力奔跑,收获越来越沉甸甸。2010年成立公司,当年就实现赢利,但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头一年就赚了20多万,第一次赚这么多钱,非常开心,也有了做大的大胆想法。第二年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生产量,但走得过快、经验不足,导致积压亏损,负债200多万。”张世元回忆道。跌倒了,爬起来,再出发。总结成败教训、认真调研市场,兄弟二人尝试做有机糯玉米,坚信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有需求,有机农业有足够大市场。
“玉米兄弟”在忻府区南合索村承包流转土地196亩,开始进军有机糯玉米市场。为了让消费者眼见他们是货真价实的有机农业,在基地安装了异地监控摄像头,通过物联网让消费者看到产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摸爬滚打渐渐打开市场,产品越来越得到消费者信赖,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创业路上也越来越顺风顺水。2014年,“玉米兄弟”抓住线上销售的大好机会,开始做真空带皮加工。玉米及时采收、不过夜加工,质量更加保障,市场销售火爆。“人生有风也有雨。我们也经历了债主上门逼债、春节不敢回家的窘境,但人不能欠债活着,能赚一千就还一千。两年后,还清所有债务,感觉一身轻松,还在忻府区合索镇陀罗村建了新厂,企业走上了正常轨道。”“玉米兄弟”说起来轻描淡写,但看出创业艰辛和不易,“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很有滋味,但确实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要方向正确,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不服输爱折腾,蕴含在“玉米兄弟”骨子里,这也影响着他们的选择。当有机玉米售卖得如火如荼时,他们又试着种植油菜花,寻找新的商机。“起初是为了当绿肥来改良土壤,做更健康的糯玉米。没想到,广袤大地上,油菜花金灿灿似海,吸引成百上千乡亲和游客‘打卡’玩耍。”“玉米兄弟”说,“我们发现这是新的机会,不仅宣传了‘玉米兄弟’品牌,也能做乡村旅游,还能帮助老百姓销售土鸡蛋、蜂蜜等农产品增加收入。”“油菜花海”成功“出圈”,让“玉米兄弟”看到了农业土地上的新希望。
创业人永远年轻,创业永远在路上。“玉米兄弟”将二次创业战场瞄准了忻府区陀罗村。陀罗村位于忻州“古八景之冠”的陀罗山脚下、“奇村、顿村、合索”温泉带。近年来,陀罗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依托“原山原水原生态”自然生态优势和“原乡原味原生活”人文生活禀赋,以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发展“农业+文化+休闲旅游”,带动全村产业发展,村民有工作有收入。张世元说:“陀罗村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我们有创业想法和经验,通过合力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能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想法就要行动。“玉米兄弟”开办陀罗村夜校、举行“村企共建”生态村倡议大会、打造露营基地、开启短视频运营,还承担社会责任,协助陀罗村村民发展跑山猪、跑山鸡养殖,发起公益售卖玉米、引泉水下山等,为留守老人带来了欢笑,增加了村民收入。“玉米兄弟”说:“我们的新口号是:村企共建生态村,再造魅力新故乡。”
“公司在农忙时节雇佣70余人用于生产、加工等环节,每人每天的工资在150元左右,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明年我们计划种植2500亩的有机糯玉米,并通过公司自身土地流转、与种植大户合作、与经济合作社合作三种模式,让更多的村民受惠,用一根玉米来撬動乡村振兴,做一个忻州人骄傲的企业!”张世元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