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朔州市平鲁区:探索科普新路子 打造科普新局面

2023-01-12杨洋

科学导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进校园全区科普

杨洋

“加强全区科普组织、科普队伍和科普阵地建设,有效地提高了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了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了科普工作的社会环境。”1月3日,记者从朔州市平鲁区科学技术协会了解到,自该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以来,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实现科普工作领导有力、宣传网络健全完善、经费投入保障到位、硬件设施完善配套、知识传播手段丰富、技术措施扎实有效为切入点,在改善全区科普工作环境,发挥科普示范引领,推动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营造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平鲁区各乡(镇)、街道、社区、经济开发区都成立了科协机构,各基层组织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服务工作,形成了医疗服务团队,脱贫攻坚技术服务团队,科普志愿者等一大批科技服务团,80%以上的乡村有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形成了以科技致富能手为主体的农民科普队伍。全区12个乡镇都有科普活动室,80%以上的社区、村有科普宣传栏(画廊)。所有中小学全部建有科技活动室,全区科普设施建设具备一定规模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据了解,平鲁区现有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处、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处、省级优秀科普示范社区3处,科普惠农服务站1处、农村科普e站1处。此外,平鲁区财政每年为区科协预算科普事业费20万元,接近了人均1元的标准。该区将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纳入党政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大力表彰科技创新、科普示范和科普带头人。

一直以来,科普大篷车以其鲜明的形象、功能的强大、科普宣传教育手段以及互动式的参与方式,丰富着传统科普工作的手段和形式。在开展科普大篷车“三下乡”活动中,平鲁区坚持“乡乡必到,行政村必去”的原则,针对百姓喜好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此外,平鲁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区60%以上乡镇干部,80%以上村干部和农村党员每年接受科技培训至少1次。同时,把“长良农牧”合作社打造成农技推广实践培训基地,形成了专家理论授课和“手把手”操作的培养农技人才新格局。

2016年以来,平鲁区各中小学坚持把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各中小学全部配备科技辅導员,经常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区科协每年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邀请中国流动科技馆山西流动站进校开展展览3次;邀请省科技传播中心进校园开展大型科技秀3次;邀请省科学传播专家进校园讲授科学知识5次。平鲁区博物馆长年向青少年免费开放,传播红色文化及科技知识。全区10个社区全部建有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街道科协、社区科协每年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重点向老年人、妇女、儿童开展安全、健康生活等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宣传栏宣传疾病预防、科学饮食、文明健康生活等科普知识。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平鲁区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据了解,平鲁区每年开展领导干部任职岗前培训、领导技能培训等,正科以上领导干部年培训率达100%,副科以上达80%。平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和失业人员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各类人员约3000多人。组织部门大力开展乡镇干部和社区干部科技培训和科普教育,培训率达90%。

多年来,平鲁区一直在积极探索科普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总结科普和创建工作中积累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了平鲁区科技创新能力。平鲁区的科普工作不仅让先进的文化、科学、健康等方式源源不断地“流”入生活,更让当地的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科普带来的实惠与便捷。

猜你喜欢

进校园全区科普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科普达人养成记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