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缕茶香染山海

2023-01-12隋斌

走向世界 2022年50期
关键词:崂山区崂山全域

隋斌

一缕清风拂过脸庞,一抹茶香浅浅袭来,暖阳下满目皆是茶之芬芳。

从远古以茶充饥到“神农尝百草”,从“南方之佳木”到“从来佳茗似佳人”,历经悠悠数千载,可见小小的一片绿叶孕育出的深厚文化底蕴。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好山好水孕育了崂山的一方好茶。可谓,名山蕴名水,名水育名茶 。

崂山茶也因此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作为“崂山茶”的主要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干茶近千吨,则被誉为“江北第一茶乡”。依山傍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酸性土壤多,特别是崂山水中矿物质元素丰富,造就了崂山茶味香俱佳、耐冲泡的独特品质。52公里的海岸线、大面积的山区和海拔的差异,也让崂山茶在王哥庄街道的不同区域被孕育出不同的品质、香味和口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茶”。无论在海拔较高、日照充足的青山、长岭等“山上的区域”,还是在海拔较低的晓望、庙石等“山下的区域”,一山春意,缕缕茶香。

在崂山,茶早已经从方士神仙、道家文士走向了民间,茶成了“家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件,可见茶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清代莱州举人林钟柱说:“潮落儿争蛤,春深女摘茶。”明代《华楼次韵》中曾记载“烹茶供野栗,春稻煮山菁”,意思为村庄中的百姓用野栗子佐茶水来招待客人。明代官员张允抡将采摘春茶比喻说:“潮落人争鳆,烟香灶制茶。”清代进士赵似祖也言:“网得海物形容怪,制得山茶气味清。”把崂山临海的特点和制茶情景写得形象生动且有趣。

再说说“奠茶”,即用茶供神。在崂山,这种受道家影响明显的民俗仪式至今依然很盛行。人们会在春节、元宵、清明等岁序节令和喜事丧亡中,在“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等神位前“奠茶”以示虔敬。因为从道士佛徒到文人学士以至平民百姓,都把茶看得圣洁非凡不可方物,不敢独自享用,不仅祭祀时“奠”,甚至在会宾客大宴时,为了表示对来客的敬重和尊贵,也要在酒宴之前先上茶, “上茶”的“上”,既表示“敬上”之意,也表明这是“上好”之茶。

你对茶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据了解,茶的种类可以按照季节,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其中以春茶最为有名,具体来讲,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即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清明之前采摘的茶,被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茶,被称为雨前茶。这两种茶,因其品质优良,常被视为茶中珍品。这是因为,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因此春茶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外形条索紧结重实。

如今,随着南茶北移的成功,崂山遍布着郁郁葱葱的茶园,用甜沁心脾的崂山泉水泡制一壶淳厚清香的崂山绿茶,那种愉悦,那份享受,岂是语言所能道明的。而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创新的过程。崂山茶文化创新需立足于崂山特有的文化脉络和地域特色。其中,道教文化作为崂山文化的主脉,为崂山茶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精神沃土,使其养生茶文化与休闲茶文化等更为融合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实现了崂出茶文化历史与时代的接轨。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崂山茶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也更加适应现代文明的要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手段,采取雅与俗、赏与品、表演与体验、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茶文化设施和活动,全面推动了崂山茶文化及产业的发展。此外,茶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塑造了“青岛有酒、亦有茶,既有啤酒的热情奔放,又有绿茶的自然清雅”的崭新城市形象。

此外,以消费者为导向研发的茶文化产品、建设的独具特色的主体茶文化设施、打造的茶文化旅游载体、积极倡导的养生文化,都从不同角度提升了茶的品质,使崂山茶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独特的一脉,更使崂山茶成为青岛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和“旅游名片”。正是这种融合了地域性、包容性、时代性的特点,折射出“江北第一名茶”的魅力,使崂山茶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独特的一脉。

时间回到2017年,国家“大力發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消息传来,对于亟待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来说,无疑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其中,崂山区因其“全民皆从旅”的良好基础,以“乡村振兴”为路径,率先探索实践出一条“全域共建、精明增长”的全域旅游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全域皆景区”,不仅是美景、美丽乡村,更重要的是,崂山拥有以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这不仅是崂山农业产业的优势所在,更成为其探索“全域旅游”的全新突破口。

以崂山茶为例,作为崂山区兴农、强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崂山茶不仅承担着区域内就业和增收任务,更是实现崂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产业基石。将优势产业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不仅意味着采摘或农家乐等传统旅游方式的实现,对崂山来说,“文旅融合”依然是其打造“全域旅游崂山样板”的主旋律。

而创办于2004年的崂山茶文化节则是以茶为媒,集开幕式文艺展演、茶文化研讨交流及茶叶展销、旅游文化活动于一体,以“承传统茶文化、兴现代茶经济”为主题的特色节会活动,旨在整合茶文化资源,做强崂山茶品牌,在弘扬崂山茶文化的同时,打造富有崂山文化特色的“全域旅游乡村样板”。

事实上,在此之前,青岛早已拥有众多知名的文旅节庆活动品牌,都与其行业产业一道,在岁月积淀中成为这座海滨城市的“金名片”,在积极构建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元素。

对崂山区来说,以节庆活动品牌的打造,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助力产业寻找新增长极,不仅是这座“山海品质新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更是其推动乡村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的新路径。

因此,在崂山区开启“全域旅游”时代的同时,王哥庄街道也以崂山茶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以节庆活动打造文旅品牌,突破乡村旅游融入全域旅游格局的新路径。

每年5月,谷雨前后,是崂山茶上市的季节,王哥庄街道的茶园里一片忙碌,茶农们开始采摘春茶。在王哥庄街道,每年春天都是茶农增收致富的好时光。如今,借助崂山茶文化节的举办,每年春天也成为了王哥庄街道乃至整个崂山区的文旅“黄金期”。

更重要的是,崂山茶文化节走过近20年,其中的文化因素正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被不断放大。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崂山茶文化节上,文化创意产品卡通形象“崂山茶宝贝”的发布,成为讲述崂山茶文化的最佳载体。这一卡通形象中充满了崂山茶元素:以山、海、茶的颜色为设计基调,象征青山绿水、山海茶园风光;“崂山茶宝贝”身穿山海主题服装,上衣为“青山”,裤子为“碧海”,寓意崂山为海上第一仙山,突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头部将崂山茶的形状动态化,嫩绿的茶鲜叶元素寓意着依山傍海的生态优势突出,为崂山茶生长绝佳之地;水汪汪的大眼睛映照着翠绿的茶田,寓意钟灵毓秀,仙山圣水孕名茶,展现出茶叶长势喜人、产业蓬勃发展。除了发布“平面文创”,为了弘扬崂山茶文化,王哥庄街道还以“崂山茶宝贝”为主人公制作了主题片《山海小城王哥庄 请您来喝茶》,讲述“一片茶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崂山茶、爱上崂山茶。

多年来,中共崂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崂山茶产业的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崂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崂山茶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连续13年实施了有机肥、生物农药和苗种改良直补,创新实施了茶叶气温指数保险和茶产业项目贷款贴息贴费等普惠政策,崂山茶效益和品牌影响力连年提升。

通过着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制定了《崂山区一体化扶持茶企发展奖补细则》《崂山区茶产业项目贷款贴息贴费办法》等扶持政策,涌现出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品牌,现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山东省名牌产品4个,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4个。并高度重视茶产品质量安全,22个无公害茶基地全部纳入青岛市质量追溯监管平台,每年抽检800多批次,达标率均达到100%。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连续多年开展茶农“万人培训”,积极引导茶农标准化生产新技能,不断提升茶农的科学化种植、采摘、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崂山茶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以茶兴业、以茶富民。小小的一片叶子,承载了一段历史,更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下一步,崂山区将持续打造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并以此为引领,推进崂山茶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惠农政策,调整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加快崂山茶产业健康发展,在凝聚各方共识上展现新作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求突破,建设崂山茶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打造崂山茶产业创新团队,提升崂山茶数字化管理水平,研发适应崂山生长繁育的优良品种,提高病虫害绿色化防控水平,在创新驱动上取得新成效。

Laoshan tea is known as "the most famous tea in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anggezhuang Subdistrict of Laoshan District, as the main production base of Laoshan tea, has a tea planting area of more than 10,000 mu and an annual dry tea output of nearly 1,000 tons, earning its name as "the most famous hometown of tea in the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e to the 52km coastline, a large stretch of the mountain area and the difference in altitude, Laoshan tea in different areas of Wanggezhuang Subdistrict has a different quality, fragrance and taste, with each area’s tea having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ether it’s areas on the mountain like Qingshan and Changling with high altitude and sufficient sunshine, or area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like Xiaowang and Miaoshi with low altitude, spring is in the air and wafts of tea fragrance also spread in the wind.

In Laoshan, tea was already brought by alchemists and Taoist priests to the common people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seven necessities for every family (firewood, rice, oil, salt, soy sauce, vinegar and tea)", from which we can see the popularity and importance of tea.

猜你喜欢

崂山区崂山全域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妈妈不哭
青岛市崂山区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崂山茶事
登崂山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编制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