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教学实践中思政融合建设思考
——以噪声与振动控制课程为例

2023-01-12苑春苗贺曹迪陈洋洋贾荣田董哲仁

高教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噪声思政融合

苑春苗,贺曹迪,陈洋洋,贾荣田,董哲仁,李 畅

(1.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819;2.东北大学PBL 教学创新研究中心,沈阳 110819;3.沈阳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168)

在安全科学与工程本科培养知识体系中,噪声控制原理与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作为专业平台课程,主要讲述噪声聋、白指病等关键职业危害的控制原理与技术。课程核心内容以噪声危害的产生、传播、评价及控制为主线,在阐明噪声危害基本原理、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基于现行相关标准法规的危害分级评价方法、隔声、吸声和消声等工业常用噪声控制技术。课程整体内容结构鲜明和逻辑清晰,兼顾基本理论与工业现场应用,是培养卓越安全工程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知识环节。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工作,遵循“整体性推进、个性化实施、渐进性开展、动态化调整”的原则对教学内容思政建设进行改进。

一、本科课程教学特点及现存问题

基于慕课平台本科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针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者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科学(或技术)事物,来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再具体介绍和说明这些现象或事物背后的原理;在教学评价方面,平台本着学以致用、注重基本知识的理解及着重于实际运用能力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了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或设计书和考试等功能。

(一)本科课程教学特点

1.学习内容紧靠前沿

教师可以实时上传最新的课程信息,保证课程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混合教学方式能够将基本声学理论与噪声在工业中的实际控制措施结合起来,让学生认清理论与实际的区别、联系,从而能够根据所学理论来解决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能够提供噪声设计所用的设计原则、计算流程、材料库和设计标准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良好的教学交互

教师可以将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解决情况,通过平台发布出去,并将解决文档展示在平台中,便于学生浏览查看。同时,在平台中同学们和教师可以就不同课程资源板块发表帖子,实现网上答疑。

4.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学习过程中仅仅着眼于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除了上课所用的教案、PPT、习题和答案,还为学生提供一些扩展性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发布在平台中。

5.自学效果能够及时评价与反馈

学生除了可以进行简单的章节学习测试外,也可以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测试(章节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等),测试结果会提交到网站上,老师可以后期对学生的整体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以便于整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每个人的问题进行实时反馈。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过于追求前沿,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性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过程更加复杂,内容更加前沿,但却忽视了教学的目的性,产生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2.思想政治建设薄弱

在慕课平台中,存在着教师片面追求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忽视对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现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差距,思想政治工作宣传不够到位。

(1)课程思政融合学时较短。以噪声与振动控制课程为例,本课程共七章,每章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冗杂。在授课时,学生需要回顾并运用多门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例如第二章噪声控制的声学基础,需要授课老师及时补充思政相关知识。此外以经典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接受思政融合点。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必然将课程思政融合学时压缩过短,学生无法对课程思政有个整体的了解,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点中的重点论与两点论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完全理解和掌握。以至于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只对最后的思政口号粗略了解,而无法运用思想精髓。

除此之外,本课程思政融合的涉及大量概念性问题,由于课程思政融合都十分复杂、抽象,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家学习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很难从直观上形成对该课程思政的整体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该课程思政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学习,其直接表现为无法深入理解各参数物理意义。因此在录播讲授该课程时应注意区别概念并适当引入相关运用思政融合实例,如墙的隔声量。

(2)课程思政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思政融合内容过分强调完整严密的思政知识体系,导致课程内容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难以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

本课程是在教室教学的短期课,但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课程采用学生自主看录播的非实时授课方式自主学习测试并组织答疑。但是,录播授课并不能达到如剧情波澜起伏的电影般吸引学生,它很容易造成学生听觉和视觉疲劳,进而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进一步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单纯阅读参考资料,机械记忆思政的口号,难以真正理解并熟练运用相关知识,严重影响思政融合教学效果。教师仅凭学生反应,对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无法全面了解。

二、本科课程教学改进建议及思考

(一)指导思想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构建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本论文的建设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总框架图

(二)建设要求

(1)课程应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2)课程注重体现学院办学实际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课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课程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以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同时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4)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但内容应由教学团队共同研究讨论决定。

(5)教师应该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

课程内容及思政结合点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及思政结合点

(三)思政融合教学的途径

1.提高思想认识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教师应提高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2.加强课程内容研究。

教师在工作开展中要深化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研究和理论探索,厘清“课程思政”的主体、内容和目标的内在规律,要打破“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同义转换的误区、“课程思政”是思政元素简单嵌入各门课程的误区、“课程思政”是对各门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功能消解的误区,避免出现泛化、机械化和标签化等现象。

建议平均每学分至少包含八个课程思政知识点。

3.经费支持与使用

为激发专项建设课程授课教师的内生动力,提升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有关机构应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制订专项资助计划、划拨专项工作经费,每门课程给予相应的建设经费。

(四)本科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

学科专业课是思政教育融合的“骨骼”,思政教育融合是“血肉”,具体到噪声与振动控制课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

首先是针对性:通过针对阐述噪声危险源的产生、传播、危害量度、评价与控制知识,有针对性地融合思教点,做到“寓教于教”,充分融合,使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教师应编制适当的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立德树人,师德为先,言传身教更易被学生理解思政思想。

其次是实用性:思政教育内容应根据教学实践基础上积累而成,编写过程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及时效性,及时补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常见以图表等直观易懂的方式进行重点详细阐述。

最后是先进性:教材内容充分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内容、法律法规等知识点的更新特点,剔除了过时废除的知识内容,对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举例,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可以将原本的知识平铺式结构体系转化为立体结构体系,在复杂的知识间穿插应用思政分析与历史发展,适量穿插一些噪声学科的发展史、著名人物和经典案例等,从枯燥的思政融合点中寻找兴趣,从而多维度、更好地学习冗杂的思政知识,使学生更加完整地全面地认识了解噪声与振动控制这门学科的同时,增加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兴趣。建议授课既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根据用人思政教学的需求。如此一来,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思政教学实际需求。

将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融入到噪声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中。从噪声定义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辩证的能力,学会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处理客观世界的矛盾;宣讲“基础科学、基础研究”对国家未来发展、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战略性重要地位,通过音速、音障等概念,宣传我国歼-20“大国重器”的发展,强化爱国强国意识。

三、结束语

线上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对整个实验全过程加以指导和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课程思政融合教育,让学生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自己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应肩负的历史责任。从课程自身的内容特点出发,定制挖掘适于融合的思政元素,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弘扬正能量。提高学生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应具有的责任意识,打造示范思政课程。

猜你喜欢

噪声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汽车制造企业噪声综合治理实践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