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导向的小学语文名著单元阅读教学

2023-01-12徐丽鹃曹朝霞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

徐丽鹃,曹朝霞

(1.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2.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环城小学,广东 佛山 528000)

一、研究缘由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文化自信”的新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注重文化自信的培育。新课标提出:“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1页。“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2页。“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4页。如何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文化自信,这方面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2.“中国古典名著”与“外国文学名著”文体单元的新亮点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增强文化自信。名著阅读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设置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和外国文学名著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这两个单元分别编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两个单元都是小说文体的节选文,配套整本书阅读,能极大程度地反映各国文化的精髓。同时,新课标首次将“整本书阅读”单独设置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学习任务群,“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3页。以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为基础,让学生逐渐建构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经验,这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3.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目前,学界普遍更关注中学阶段名著教学的实施情况,小学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够丰富,尤其对小学高年段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和外国文学名著单元缺乏整体观照,有待重视并深入研究。

据笔者调查,统编版小学语文高段中外名著单元教学实践存在如下问题:对“教读”“自读”课型的区分不清晰;将中外名著两个单元的教学策略混为一谈;对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持续性指导不足,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和主体较为单一,学生课后的名著阅读效果难以保障。总体上,教师对名著单元“三位一体”编排思路的理解有待深入,对不同课型特色的发挥有待强化,尤其是如何从名著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这些问题尚未解决。

基于以上所述,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视野出发,整体把握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适当的统编版小学语文中外名著单元阅读教学建议,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建立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及其与名著阅读的关系

1.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文化自信是在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和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对青少年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化自信主要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包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部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和血脉,“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及惩恶扬善、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这些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核心是对中华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的坚持,发挥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也要汲取别国文化的有益成分,推进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协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文化自信并不是盲目自大,而是敢于“和而不同”,敢于“合异”。以“和而不同”为志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表达的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最高旨趣。③金惠敏:《文化自信与星丛共同体》,《哲学研究》2017年第4期,第119-127页。

新课标的总目标明确提出:“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6页。可见,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培育可通过多种途经交流、借鉴、吸收、转化、创新。在多种文化的交融中,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也会应运而生。

2.文化自信与名著阅读教学的关系

(1)名著阅读教学内容是优秀文化资源的集中体现

朱自清认为:“经典的价值不在试用,而在文化。”⑤朱自清:《经典常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中外经典名著是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具有典范性,重视价值取向。名著阅读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实现文化自信。“四大名著”选文涉及历史、政治、艺术、民俗等方面,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教读课文《草船借箭》和《景阳冈》,学生通过回目梳理、跳读等方法,感受人物的“德、忠、智、勇”等性格特点。自读课文《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保留了原著部分语言风格,文白相间,学生可通过阅读加强对中国语言文化的认同意识,并展开想象,体会丰富的文化意蕴。

世界各民族文学名著也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如西方冒险游记类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和《骑鹅旅行记》,体现乐观创新、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冒险精神。这种精神是人性发展及自我价值追求的最直接表现,在《西游记》中也能得到互文阐释。通过对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互文性阅读,借鉴、吸收各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可创新性转化本民族文化传统。

(2)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是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4页。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贯通、不可分割。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发展思维,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具备高雅的审美情趣,由此积淀并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新课标提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6页。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施“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三位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教与学的框架,其核心就是“阅读方法”,共同指向阅读能力结构培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在推动学生充分感受世界文化多样性、传承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作用。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名著单元阅读体系编排及其结构分析

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为实现阅读教学层层推进,教师要了解教材阅读体系的编排结构。温儒敏提出,统编版《语文》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强调“教读”和“自读”的课型区别程度,把课外阅读也纳入教材体制。③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第3页。这是统编版教材的一大创新。该阅读体系是对传统教材的一次固本拓新,它以“三位”之别为前提,以“一体化”为目标,着眼于从课内到课外延伸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读”课型强调“教”,侧重于阅读方法和策略的传授。教读课是先导和基础,是“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自读课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进行阅读实践,注重课内向课外的阅读迁移,巩固提升阅读能力。“自读”是联结“教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与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课内课外相联结,实现“自读”向“课外阅读”转化。“教读—自读课—课外阅读”的阅读体系注重课型区分,能有效辅助教师分清层次,明确教学重点。

如前所述,“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核心是“阅读方法”,该体系在不同学段、文体、主题单元中有其创新性。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两个名著单元是小说文体,因而其构建了以小说为主的“教读—自读—整本书阅读”的系统化阅读结构体系。教师可根据这个单元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在不同的课型上归纳阅读方法,“教读”学阅读方法,“自读”练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用阅读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和六年级下册外国文学名著单元结构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一个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④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2期,第11-15页。为实现单元整体性教学,必须明晰单元要素。笔者以“三位一体”为基点,结合统编版教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和学习任务群,对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结构进行统整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整体架构

古典名著单元选文的编排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前两篇教读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是学生首次接触这类文本,教师应侧重于阅读方法的传授。后两篇自读课文《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要求学生迁移所学方法自主阅读。“快乐读书吧”栏目是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整本书阅读而设置。另外,依照新课标提出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笔者将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习作“写读后感”版块,统一归为“创意表达”版块。“语文园地”则旨在进一步总结巩固这一单元的总体目标。

六年级下册外国名著单元的选文为游记和冒险类作品,同样依照此种结构思维,外国名著单元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外国文学名著单元整体架构图

以上两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差异决定了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古典名著单元要求用回目,理脉络,初步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体悟传统文化。外国名著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则要求借助梗概把握情节,读写结合,更强调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总体上,五年级古典名著单元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六年级外国名著单元、感受多样文化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要做到了解事件梗概,能简要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12页。,笔者提炼三个能力训练点,对照以上两个单元进行相应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名著单元能力训练点对照表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不断研读结构化的教材体系,明确中外名著两个单元的差异与联系,在能力训练梯度上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才能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序提升。

四、统编版小学语文名著单元阅读教学框架设计

在梳理名著单元知识结构化体系的基础上,语文教师需要对照阅读能力培养要求进行教学。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核心,大致分为阅读理解基本能力和阅读理解高级能力。阅读理解基本能力指信息获取与简单推理等,阅读理解高级能力包括归纳与概括、评价和鉴赏能力、迁移和运用能力。②王文静,罗良:《阅读与儿童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190页。本文依据新课标对学生不同阶段阅读能力的阐述,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大致分为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创造力。

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名著单元教学可分为三层:最内层是教读课,以教读课文为例来学习阅读方法,主要训练学生对小说文体、主要人物与经典情节、优秀文化等的感知、理解和鉴赏;中间层是自读课,用在教读课上获得的阅读经验、方法进行练习,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迁移的能力,实现从课内到课外阅读的衔接;最外层是课外阅读,即名著整本书阅读,是课内教学和课外整本书阅读相融合的重要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创造能力。这三个层级逐层递进,形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笔者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和名著单元教学内容为依托,拟提出统编版小学语文名著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框架,具体从以下四个要素展开:文体意识、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和文化自信(见图3)。

图3 统编版小学语文名著单元教学设计分析框架

1.文体意识是名著单元教学的前提

文体单元的设立,旨在端正文体的认知,建构契合文体特征的教学目标,确定立足相关教学内容,选择凸显文体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各年级编排了多种文体单元,包括小说、古典名著、外国名著、诗歌、寓言等。在文体意识观照下,教师能运用有效的策略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是章回体小说,其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章集中叙述一两件重心故事,回目以一两句对仗形式概括本章内容。教师结合回目梳理故事情节进行教学设计,能使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在单元结构分布上,《草船借箭》被列在单元首篇,这与《三国演义》叙述部分多为白话,“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文体特征有一定关联。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梳理借箭的情节,同时结合鲁肃、周瑜、曹操的行为表现,分析主要人物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红楼梦》文字相对更具有古典气息,精炼雅致,各人所言与身份地位契合,闻其声即知其为何人。因而执教选文《红楼春趣》,除教会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通过语言风格体会贾宝玉性格特点。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外国文学名著单元基本是冒险类小说,人物形象多具有冒险精神和成长意识,情节擅于制造悬念,趣味性强。教师可以紧扣这些文体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寓教于乐。

中外名著在体裁、语体、结构上都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将文体意识作为统编版小学语文高段中外名著单元的教学前提,是出于对民族文化的肯定和尊重,能使学生感受其蕴含的文化差异。

2.阅读方法是名著单元教学的线索

在注重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需通过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什么是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是程序性知识,学科专家或有经验的读者基于研究或实践经验,提炼出有效的阅读方法,要求或建议学习者予以采纳。阅读方法受制于语篇类型,不同的语篇类型有不同的阅读方法。”①王荣生:《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7期,第72-77页。有效的阅读方法是紧扣典型语篇类型特点的阅读方法。

温儒敏指出:“和传统教材相比,‘部编版’语文教材更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②温儒敏:《把学生败坏了的阅读胃口调试过来》,《内蒙古教育》2017年第12期,第12页。统编版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特别关注三种课型,其中穿针引线的重要线索是阅读方法。名著单元的阅读方法主要根据名著的语体、体裁、主题风格等特征展开。如《红楼春趣》“交流平台”提示了四种阅读方法,教师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暂且放过难懂词语”等阅读方法。古典名著整本书的“阅读方法”训练任务则是借助“回目”推测每回的大概内容,让学生感受文言传统,这对阅读古典章回体小说能力提升十分有帮助。六年级下《骑鹅旅行记(节选)》是外国名著单元第一篇自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受,学生巩固“列小标题”的方法路径并迁移应用,在文中做出批注,或找出感兴趣的章节目录并猜测故事内容。

3.整本书阅读是名著单元教学的内在驱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养好阅读习惯,丰富精神世界。整本书阅读将片面的、平面的阅读,转化为完整的、立体的阅读,从而将知识链条纵深拓宽,促进学生完成文化沉淀和思维训练。名著整本书阅读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最佳路径。

整本书阅读实施重在“课外”阅读是否有效,在真实任务驱动下,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来促进学生“课外”用法。“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三种课型有步骤地推进实施,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西游记》导读课,教师提炼总结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制作阅读计划单。六下外国名著单元“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科书里编入了法国卢梭和意大利卡尔维诺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评论。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不同人的阅读体验,联结课外阅读与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写出阅读感受,并进行一定的思辨性读写。

综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和单元教学目标,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学习任务,以阅读活动贯穿始终,适度恰当地设置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有效驱动这两个名著单元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积淀,建立文化自信。

4.增强文化自信是名著单元教学的使命

文学名著能帮助学生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形成高尚的伦理道德和优雅的审美情趣。名著单元教学的重要使命就是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名著单元设置的意图之一。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可使学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源。这些名著中有大量诗词歌赋、历史典故以及蕴含的民俗文化。六年级下册外国名著单元可通过主题阅读方式,让学生了解西方探险文化的特点,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成果。通过名著单元教学的熏陶、濡染、浸润,学生逐渐建立文化自觉意识,并增强文化自信。

综上,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课程资源,本文建构了要素关联的单元知识体系结构。小学语文高段名著单元教学设计主要确立以下要素:文体意识是名著单元教学的前提,阅读方法是名著单元教学的线索,整本书阅读是名著单元教学的内在驱动,增强文化自信是名著单元教学的使命。

五、研究建议

结合上述小学语文名著单元结构要素及教学设计框架,本文从文化自信导向出发,对小学语文名著单元的阅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1.研读结构化体系,达成单元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热爱文化

教师在进行名著单元教学设计时需要运用结构化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化以单元为背景,对各知识点的元素进行筛选,找到核心元素,并找到各元素间关联的内容,它使知识结构变得更多维立体。①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65页。因此,首先,教师应树立单元整体意识,以单元导语为抓手,在各个板块的教学中逐步落实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其次,要借助助读系统和训练系统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适当分解、细化,在“教读—自读—整本书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基础上,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实现整个单元教学层层推进,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热爱文化,落实文化自信。

2.紧抓方法主线,提升阅读能力,涵养健康审美情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教读—自读—整本书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区别主要在于“学法”“练法”和“用法”。名著阅读方法的训练,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等,可以直接迁移至自主阅读中去。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关联其他单元中提及的速读、批注、摘抄等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将多种阅读方法运用于不同类型的文本和书籍当中。对于名著阅读,教师要紧抓方法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涵养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文化价值为引领的整本书阅读

除了课内的阅读方法指导,整本书阅读指导能让学生感受各民族的历史、民风民俗和精神美德。新课标要求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整本书阅读可从内容、手段、方式上进行跨界教学实践。如《西游记》《三国演义》《骑鹅旅行记》,通过“配音秀”、制作角色脸谱、“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活动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能及时检测课外阅读效果。

中外文学名著有各国优秀文化的烙印,兼具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运用多种活动形式,促使学生交流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汲取文化智慧,建立文化自信。

4.探索动态增值评价,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最后登录日期:2020年10月13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提出“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结合”。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3/t20210317_520238.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1年3月4日。关注学生发展,探索增值评价方式,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业质量评价原则和建议具有内在一致性。

首先,运用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以关注学生进步为理念,主要追求学生的过程性发展。以名著单元教学为例,教师注重把握阅读能力发展的进阶序列,在丰富的文学名著阅读体验中建立阅读图式,从名著文体特征和学生学情出发,结合阅读方法、态度和兴趣方面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阅读进步情况表”,全面评价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迁移能力等。

其次,综合运用跨学科学习评价方式。新课标的评价建议指出:“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阶段性评价,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阅读。”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12页。通过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和跨学科的活动任务,激发学生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的责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也是当代新媒介传播语境下实现从文化感知到文化自觉,从而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总之,文化自信的培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以文化人”的宗旨出发,整体把握小学语文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课程资源,构建了一个从课堂到课外、从课本到生活的阅读体系,从而引导青少年依托中外经典名著传承、创新、转化传统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