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思维的应用

2023-01-12蒲晓璐崔玥王琳刘易东

食品工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食品类新工科思维

蒲晓璐,崔玥,王琳,刘易东*

1.食品与生物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 050018);2.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 050018)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国内外对于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阵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之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已成为了国家战略方针的长期目标。

“新工科”是教育部2017年2月以来积极推进的教育改革,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导向,目的就是要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1]。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都非常强的工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食品领域相关的产品研发、科研、技术开发、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思维深入、全面地融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适应新时期食品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成为开设食品类专业的高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阐述和总结了在高校食品类专业教育中应用创新创业思维的价值、途径以及成效,为推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人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1 创新创业思维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创新思维是指突破常规思维的范围,以新颖、独创的视角或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想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够显著提高开展创新活动的主动性,有助于产生新颖、与众不同、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业思维或创业者思维,是以自我认知为出发点,以创造价值为基础,关于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和用户的认知闭环[2]。培养创业思维旨在以创业者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解决挑战性问题,并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新时期食品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工程实践技能过硬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故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在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1 与新工科高等教育要求相融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社会企业更需要实践动手能力强、进入企业能直接上岗的人才。但目前部分高校,特别是部分地方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创新平台建设还存在问题[3-4]:(1)过于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2)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清晰,协同创新机制缺失或不足;(3)创新创业思维在课程内容体系中涉及不够,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较少。这些原因导致了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跨界融合能力欠缺等问题,难以满足产业和社会需求,就业形势严峻。

新工科高等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众多高校急需在新工科建设中精准定位、错位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要素,适应当下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等理念。只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将创新创业思维贯穿食品类专业教育课程,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自身专业优势,不断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才能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2 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不断突破历史新高。虽然政府颁布了很多增加就业机会的政策,但高校毕业生仍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来越多,而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创业成功,食品类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挑战,比如创业经验较少、诚信意识不强、法律意识缺失等,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5]。

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多元化、全方面、创新创业的能力。所以,高校食品类专业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及技能,其主要作用如下[6]:一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者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明确、长远的人生奋斗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潜在能力,提升学生的本质力量;二是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借助政策扶持,加入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进行学习或工作,从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也能为自主创业积攒经验;三是帮助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创业的方式将学生的内心想法和目标变为现实,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完成自我追求。

2 创新创业思维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如何有效、深度、全面地应用创新创业思维,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食品产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思维的主要应用途径总结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思维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的主要应用途径

2.1 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思政引领

在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强调思政引领的方法主要如下[5,7]:首先,通过积极开展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和创新,最大程度发挥思政教育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把个人价值同国家价值有机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观等思政精神,帮助学生以更宽阔的眼界去衡量事物、意识到思政在食品创新创业问题中的重要性,加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积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爱国情怀意识;再者,结合现实生活真实发生的案例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律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并对自身的做出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创业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另外,将心理辅导融合进思政教育,构建线上创业沟通网络平台和食品创新创业相关学习资源,以投放问卷形式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开设留言服务功能以便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想要或正在创业、面临困难与挫折的学生排忧解难以及提供实时心理疏导,帮助学生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2.2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要在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就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且设定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在课程设置时,针对食品行业岗位要求,增设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将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特色的课程分成3个教育模块[8]:(1)通识性课程,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2)专业性课程,比如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等,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为创新创业奠定专业基础;(3)能力拓展性课程,比如食品工程分析技术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等,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食品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食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等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将这三类课程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有机地连贯起来,持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逐步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效果。

另外,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虚拟与现实结合,深入探索并积极应用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2O(offline to online)、BOPPPS、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虚拟仿真、智慧教学、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与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9-10]。在课程考核方法上,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过程性考核、开放性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评定、企业评定等方式,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方式作为对学生培养目标具体化的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11]。

2.3 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

为了在实践中不断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思维课程建设,食品类专业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建立和完善以下几种双创教育实践平台[4,6,12](图2):

图2 食品类专业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平台功能示意图

2.3.1 创新创业训练平台

基于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中心、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探索导师引导学生进科研团队、进科研实验室、进科研项目、进实训基地的“一导四进”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思维与教学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实习、实训等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科研带动教学提升、科研平台拓展教学资源、科研项目衍生科研小组,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成效。

2.3.2 创新创业竞赛平台

通过指导教师提供项目申报、大赛辅导、产品研发、专利申报、知识产权等一站式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相关的比赛,比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李锦记杯学生创新大赛、“盼盼杯”烘焙食品创意大赛、开放性试验项目等,通过以赛代教的方式,锻炼并培养学生的技术管理、学术创新、创业实战能力。

2.3.3 模拟实训平台

基于国家级、省市级或校级虚拟仿真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线上资源互动学习实验操作,以多渠道的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4 创新创业实战平台

创建创新创业指导公众号,为学生持续推送前沿、权威、丰富的创新创业新资讯与新动态;打造特色“众创空间”“众创实验室”、科技园孵化基地,或鼓励学生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或联盟,发挥好学生第二课堂作用,将不同专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汇聚到一起,提供合适的企业环境和实践锻炼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知识储备。

2.4 产学研创协同育人

产学研创即产业、学界、科研、创新创业相互辅助、互补和配合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形成集研究、开发、生产、创业于一体化的强大体系[13]。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基地四者教育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管理与运行机制,可以实现产业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促进四个协同作用(资源共享协同、培养目标协同、教师团队协同和管理机制协同)和四个链(教育链、知识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3]。故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通过如下方式与专业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孵化基地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14-15](图2):比如共同建设实验室、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参与课程设计等;除了上述提到的创新创业基地,还可以让学生在科研院所实验平台实践创新理论和进行创新项目实训,在高校中试基地对研发的产品进行中试,在企业实践创新基地、科研项目合作企业以及创业孵化基地锻炼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努力实现学生校内培训、企业实训、社会锻炼等多方协同育人功能;聘请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兼职教师,充分调动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每年选派高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定岗实践”,提升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定期邀请一些知名食品企业家或者创业成功人士举办创新创业专家讲座,以自身经历出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实践探索精神;组织学生去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参观或短期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产业与科研,提高学生对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实际环节的认知,了解食品行业人才和技术需求,提高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创新创业思维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成效

目前,国内外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思维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并获得可观的成效,其中部分食品类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食品、农业、生命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提供数十门创新创业类课程、本科生创新创业辅修专业、硕士研究生创业项目、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创业认证培训项目、基于创业空间的实践项目、创新创业服务、管理和资源等途径,与商界成功人士、产业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投资人、法律顾问、财务顾问等多领域的专家合作,实现了学生创新创业潜力、精神和能力的挖掘和培育,利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成果创造社会价值[24]。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食品产业需求,创立思政引领、模式改革、科研反哺、产教融合、双创提升“五位一体”的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显著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并获得近90%的用人单位的认可[25]。同时,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系参考借鉴该培养体系后,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产创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科研驱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使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实现了从科研实践训练到专业创新创业的突破[26]。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过深入开展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不断完善科研创新训练体系,提升了食品专业学生的参与度及科研创新项目的覆盖率,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12]。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学校实际与自身特色定位,构建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食品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实验室-含有小型生产线的校内实训中心-以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校外实践基地-科研平台”阶梯式工程实践实训平台体系等实践途径,有效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27]。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通过构建“三合一助”校企协、产学研高效结合的途径和“需求对接、资源共享、人才共用、信息互通”的产学研高效结合新机制,显著提升了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达到了行业、企业、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8]。

4 结语

随着后疫情时代疫情常态化、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大国博弈持续加剧等形势发展,全球对于创新创业人才求贤若渴。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国家积极推出和建设“新工科”,指引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解决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思维及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食品类专业教育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要适应新时期食品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思政引领,不断优化与改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全面搭建多元化双创教育实践平台,有效利用产学研创协同育人管理与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培养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目前国内外高校食品类专业都在积极推进和应用创新创业思维并取得可观的成效,从长远来看仍值得继续推广与探索。

猜你喜欢

食品类新工科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