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平: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01-12勒川
文本刊记者 勒川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发人员,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时刻洞悉行业最新趋势和前沿技术,才能不断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段红平在接受《中关村》杂志采访时表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指导思想,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段红平于2011年7月加入纳通,凭借在材料学、医疗器械研发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多年来在医疗器械研发岗位上不断深耕细作。在2011—2016年期间,段红平深入企业研发一线,承担纳通下属多家工厂骨科植入物产品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升级、齿科种植体表面微纳米涂层工艺开发、不锈钢产品电解钝化工艺改进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工作。相关工作成果大幅提升了纳通工业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带动国产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自2016年起,段红平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研发及院企医工合作研发的管理及相关技术工作,与团队成员不断提升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借鉴临床医生的丰富经验和国内外先进医疗器械产品技术优势,提炼自主研发的创新思想;通过对临床需求和问题的深入分析,挖掘自主研发的创新理念;融合企业自有条件和外部优质资源,落实自主研发的创新举措;突破国产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质量自主研发的创新发展。
守正创新,促进发展
段红平所就职的纳通是一家集自主创新研发、规模化生产、专业化营销及优质医疗服务应用为一体的国际化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其中骨科植入物业务始于1996年,旗下拥有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纳通始终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遵循国家政策指引,完成了产业价值链上的完整布局,是国内创新能力突出、渠道建设完善、生产实力雄厚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为满足临床诊疗中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技术和服务需求,纳通在聚焦医用内植入物领域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新材料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医疗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纳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宗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发协同战略布局,总部设于北京,在天津、厦门、芬兰坦佩雷、德国图特林根等地设有研发分中心。纳通秉承开放式的研发理念,于2017年成立了和义广业创新平台,广泛对接全球先进技术和项目资源。纳通先后被认定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杰出贡献企业、行业领军企业”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医用内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功能性医用生物材料及器械工程实验室”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智能外科及康复器械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资质。
纳通作为一家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紧密围绕国家和首都创新发展目标,结合自身业务领域和研究方向,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和创新产品转化。
数年前,我国人工关节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关节置换手术费用高,且进口的人工关节与国人的骨骼解剖特征和运动功能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为此,纳通不断通过自主创新、深入探索。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纳通通过建立国人骨骼解剖数据库,对与国人关节产品设计相关的关键解剖参数进行测量、统计、分析,掌握了与国人解剖尺寸相符合的假体关键参数,并利用数值仿真技术优化假体设计,开发了多款可满足不同临床适应证且更符合国人解剖结构特征的人工关节产品,实现人工关节产品的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
此外,针对金属类骨科创伤产品在临床手术操作中塑形性差、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取出、普通可吸收非金属材料强度低等问题,纳通在下属子公司芬兰Inion可降解聚乳酸产品开发基础上,研发团队进一步在材料成型工艺优化和材料体系调控等方面开展技术探索,成功开发了聚乳酸自增强成型加工工艺、无机材料增强聚乳酸材料和生物玻璃复合聚乳酸材料等多种创新技术和产品,拓展了可吸收材料在骨科植入物领域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为临床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秉承‘帮助患者以最小代价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企业使命,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科技创新的奋斗目标,把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为人民健康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在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大背景下,纳通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全产业链发展和全球资源协同布局的优势,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力拓展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医疗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已经开展的智能化医疗器械产品包括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康复机器人及医用电子鼻等自主创新产品。相关工作不仅为临床应用和检测智能化、精准化提供有力支撑,而且也使纳通的国际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守护健康,担当使命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纳通恪守“推动医学技术进步,引领医疗产业发展,帮助患者以最小代价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企业使命,遵循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医药健康各项规划开展研发和生产相关工作,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段红平说:“秉承‘帮助患者以最小代价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企业使命,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科技创新的奋斗目标,把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为人民健康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纳通作为本土民族企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纳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京津两地紧急增产口罩,打通了从原材料、口罩机到产品的全产业链条,扩大产能并丰富产品线,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打赢疫情攻坚战。同时,纳通的研发团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理念,在口罩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发出了高防护性能的N95口罩、植物基天然木浆口罩、高效低阻的夏季清凉口罩等多个款式的口罩,可满足不同场合和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特别是围绕“防疫、防寒、安全、有序”的目标,纳通参与设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理念的高颜值口罩,圆满完成了6.8万余名观众的服务保障任务。纳通旗下德尔康尼医院作为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从防控诊治康复等环节入手,运用科技手段,探索和搭建医疗保障体系、研发移动医疗保障平台、建设运动员专用门诊和病区等,多措并举筑牢中国冰雪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的健康防线,贡献科医力量,圆满地完成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医疗保障任务,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开放融合,服务社会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一方面需要结合各种工程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充分结合临床应用需求的变化,且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复杂、周期长。因此,医疗器械技术和产品创新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难度比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在企业发展中,纳通将“和义广业,成人成己”的企业哲学,深度融入产业生态,将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进行有机融合,推动行业共同进步。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理念,整合国内外企业、高校和医院等优势资源,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知名高校和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科学技术为驱动力,积极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
同时,为了支持不同科研团队跨学科、跨部门开展前沿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纳通还与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淀区政府共同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围绕骨科损伤修复方案、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中医诊疗及康复器械、骨科术后康复等前沿领域开展资助工作,有效地将产业需求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凝练为自然基金项目指南,借助市基金的品牌优势,高效遴选出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优势科研团队,并逐步探索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技术研发无缝衔接的科技成果培育、转化、产业化的新路径。
此外,在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下,由纳通、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起成立了“大健康 •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旨在深耕医工高精尖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大企业领军作用,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帮助大健康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转化落地和应用推广。同时,打造助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一站式科创服务平台,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创业活力,推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现大中小企业在全产业链的紧密连接,进而形成产业生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段红平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企业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将继续立足本行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助力纳通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生物医药等健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使纳通成为能为行业下定义、定标准的头部企业,充分发挥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以心怀“国之大者”要求自身,以“匠人精神”努力做好自主创新工作,致力于提供满足国家、社会和民众需要的优质产品,修炼好企业研发工作者的“内功”,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