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草色青青到枫叶深红,我都被一种力量鼓舞着
——读《山上人家》有感

2023-01-12薛梅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家风伦理信用

文/薛梅

《山上人家》

李春秋 郜舒笛 编

团结出版社 2020年3月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李春秋、郜舒笛母女共同编辑的家族诗文集《山上人家》,无疑为强化新时代好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路径和实践方法。

《山上人家》是河北省滦平县西沟乡三道沟村二道沟门李氏家族的集体记忆,他们整个家族聚集了每位成员的文学力量,用写作上的力争上游,将平常日子里的点滴珍贵的情感以及饱满富足的精神状态,一一诉诸笔端。一本并非厚重的册页,但蕴藉着厚重的心灵力量。一如李春秋在后记《力量》中所写:“从草色青青到枫叶深红,我都被一种力量鼓舞和支撑着。这种力量是家的力量,是亲情的力量,更是思想和文字的力量。”《山上人家》是对普通百姓家庭文学的抒情表达,是对优良家风的弘扬和传承,也具有了在写作意义上的无限延伸的可能性。

勤俭持家,德善传家

勤俭与德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勤俭,即勤奋简朴;德善,包括忠孝、诚信之德和感恩、敬畏、悲悯之善。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不是截然的命名和独立的生存,而是联成一体的整体结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章句上》)《山上人家》以李春秋的“献给父亲母亲”特辑开篇,即交代了本书的家庭成员是从父母之辈开始,历第二代7个子女,第三代21个子侄,第四代6个孙辈的回忆随笔和诗歌抒写,李氏四代人真正将“持家”和“传家”生动地呈现出来,不仅有了“家”庭、“家”族开枝散叶的福泽,更有了“家”的成员之间的彼此搀扶和深挚守望,读来令人动容,感受亲情美好的同时,也深深为这四代人共同秉持的勤俭和德善击节而赞。李春秋的首篇《大写父亲》是首长诗,是小女儿在绵绵岁月的长河中敬奠、缅怀父爱的追思之作。他给予儿女的“精神骨骼”,就是“到处给地主打零工扛长活/养活奶奶和家人”的忠孝之德,就是“曾经救过很多人”的悲悯之善,就是当了生产队长、敢为人先的敬畏之善,就是当了手艺人帮乡亲们盖房的诚信之德、感恩之善,就是腿折了又站起来的刚毅之德,就是在与癌症抗争中仍不忘托付家人的仁爱之善……正是这些“做人的本色”,“让我们胸怀坦荡面对一切/我们在阳光大路上行走”。

好家风立起做人的本色,一代代后人才能真正成为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用的大写的人,才能昂首挺胸迈步走在新时代的阳关大路上。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因为如此,《山上人家》通过三代人的辛勤笔耕,将勤俭持家、德善传家的好传统化育在家国理想中的方方面面,在对各自父母亲人的深挚情感中,既有对毛主席、周总理、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由衷赞美和热爱,这是一种民族的高度,也是一种民族的大义;又有对老族长、景老师、警营师傅、保安、医者等普通人的敬意和礼赞,这些表现了亲情的美好、人与人的美好、社会的美好,支撑起了《山上人家》最幸福的日子,似乎这“山上”自带燕山的高度和巍峨,将人心的高度举得更高,更令人仰望。这《山上的人家》既姓李,又并非姓李,因为这动人的情感、这明媚的品质、这代代的传承,正是无数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家家都崇尚和追求的境界。

崇文尚学,继世重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山上人家》注重这样的心灵方向,诚如第三代子侄辈、也是本书的编辑郜舒笛在《山上人家和我有关——代序言》中所谈到的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一句至理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或许,这更是鲁迅这些先哲们笔健力行的文学启蒙的精神品质。《山上人家》将它留了下来,同时留下来的还有崇文尚学、继世重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良家风。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山上人家》用三代后人的笔力践行,将一个家庭的向学之心、向上之心,凝聚成一个家族的素质和教养,将书香和山间草木的清香融合一体,沁人心脾,有着透心透肺的舒爽与慰藉。这些文字,有年过七旬老人的芬芳,有年过半百的子女的芬芳,有人到中年的子侄的芬芳,还有花样年华的青少年的芬芳。一代代励志而为,求学而上,从乡村到都市,从农舍到楼房,枝繁叶茂,衣锦归乡,或在民间生辉,有滦河的颂歌,有梨园的欢畅,有煤油灯的温暖,有毛驴的珍重;或在街巷辉煌,有国旗的仰望,有当兵的自豪,有当保姆的骄傲,有医者的幸福。可以说,笔下的一切都格外动人,从生活的细处,到灵魂的深处;从日常的点滴,到精神的硕大,无一不透露出向学之思、向上之力。

教育、读书、知识,尽管是“山上人家”,却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世代相传的大事;爱国、务实、律己,正因为是“山上人家”,才更懂得生活幸福、家国安宁的珍贵和珍惜。《山上人家》记录了第二代我和我的兄弟姊妹们,都秉承着父母“就像滚滚车轮/不停地往前走”的精神禀赋,不懒惰、不懈怠、不软弱、不糊涂,为人清明,做事执着,再苦再累也供孩子们读书、求学,鼓励他们上进和努力,并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职业尽责,为生活尽力,为农者自食其力,为工者兢兢业业,为父母尽孝,为儿孙楷模,好的品质要传下去,最好的教育就是指向心灵的教育,最打动人的心灵就是向美向学的心灵。

第三代侄子李昭在《做人不能忘了本》中诚实记录了这样的诗句:“老姑教我学做人,/为我买书写作文。/我邮北京去批阅,/她改过后让我学”。外甥姑爷赵柏义也情不自禁《说说心里话》:作为村里的一名护林员,“孩子们长大了,我还在奋斗”,因为“我这么想,可得要守好村子,对得起人”。第四代孙女岳之音在《看到阅兵仪式后我非常高兴》中倾情诉说:“看着气昂昂的人民军队,我心潮澎湃,因为我的爸爸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这使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尤其令人动容的是长孙李杰的随笔《岁月并不苦难》,这是一篇军人的成长史,从懵懂孩童到求学少年,从入伍战士到医务干事,人生的每一步路,都是因着心中向学的信念,将苦难的人生谱写成一首动人的诗篇,并给予读者和后人更坚定和真挚美好的心声:“我爱我的国家,甚至从未想过出国。因为我的国家没有战乱,没有饥饿和贫穷,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了,我们国家正在新一代的领导人的带领下奔小康,就像一条巨龙永远屹立在东方!”这是一名军人的情怀,更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心声,这也是所有百姓的瞩望,是我们共和国挺起的脊梁。

宗族和睦,和合家园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崇尚“和合”文化,这既是治家之道,也是处世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组成部分。《山上人家》以四代人的心灵沟通建立起了“和”与“合”这两个基本内涵,在每个人生命成长的历程中,都以个体间的和谐、和平为血脉,以整体间的联合、合作为骨骼,将每一个丰满的个体和葱茏的整体活生生立起来,那样鲜活、那样美丽、那样充满温暖和幸福。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山上人家”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也体现了所有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如果说《山上人家》是一面镜子,那么它照见的就是友爱亲人、和睦邻里、和谐社会的家兴、业兴、国兴的日盛隆昌之象;如果说《山上人家》是一座桥梁,那么它连通的就是注重生命、注重文化、注重仪式感的生命共同体的教育完形。在《山上人家》中,有父慈子孝,母善女悌,既充满了抚育后代之劳,又收获这含饴弄孙之乐;有邻睦友善,民爱众好,既彰显了民间情义的淳厚,又显现了民族大爱的和美。这其中所深蕴的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乐观通达、平等友善、慈爱济世,在与时俱进的奋进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让一代代新人成为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共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尽管《山上人家》不是专业性的写作,在散文随笔和诗歌写作中还几乎都是业余水平,但这本著作最可贵的是在认真修撰家风的仪式感中,具有更深层的民间文化、家庭文学的意义建构和范式探索。似乎这创造性的熔点就在编者李春秋的笔底心上,她对每一个人、每一篇文章所做的短评,正如打铁花四溅的花束,滚热炽烈又绚丽缤纷。尽管有着不同的代际关系,但其中包含着一个“真”字,真的文字,真的思想,真的俯首甘为,真的亲情缱绻,字里行间透射着真情意,真情怀,真情境,“那人,那山,那水,那条山沟,水在心里,萦在梦里”(李春秋《力量》)。

是的,是生命之梦,是理想之梦,是亮堂堂的中国梦:“就在那个冬天/我贫穷的屋子里有了电灯/就挂在我的头顶/我的土屋亮了 我的眼睛亮了 我的心亮了/从此,我可以亮亮堂堂地写我的梦想”(李春秋《仰望明灯》),“写着写着,内心就宽阔了,眼光就放远了。/岁月安好,安好!”(李春秋《力量》)

推荐阅读

《知识产权信用体系与科研诚信》

刘瑛 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1年12月出版

本书在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和已有信用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及各分支系统、科研诚信法治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书中设计了知识产权信用体系的建设框架,包括知识产权征信与信用信息共享、知识产权信用评估评级、知识产权信用担保、知识产权信用标准、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以及知识产权信用人才培养六大系统;厘清了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信用体系;阐述了知识产权信用与科研诚信之间存在的多层次关系,为科技创新“赋能”和“加码”,对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工程伦理引论》

张恒力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年3月出版

本书立足于工程职业的发展经验和我国工程实践的境域特点,以工程伦理理论选择与进路(从道德觉醒到工程旨向)、工程伦理教育方法与效果(从社会责任到职业教育)、工程伦理规范历程与标准(从伦理规范到道德理想)、工程伦理职业理想与愿景(从工程实践到职业制度)四个维度系统探讨美国工程伦理学的职业制度特征和道德责任困境,深度挖掘我国工程实践的伦理问题和文化制度根源,初步构建了我国工程伦理发展的职业建设路径和选择方案。

书中有理论依据、调查事实以及较为系统的伦理论证,适合工程学、伦理学和管理学等有关领域的工作者、工程师、 管理者和其他社会群体阅读参考。

猜你喜欢

家风伦理信用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家风伴我成长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