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语言结合称赞性语言对小儿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3-01-11王丽丽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儿科肢体依从性

王丽丽

(临沭县妇幼保健院 山东 临沂 276700)

临床上,因为患儿的认知功能发育不健全,无法对自身不适有效表达,所以开展综合护理十分重要,有利于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患儿治疗护理依从性的提升[1]。与单一的语言比较,肢体语言结合称赞性语言更适合应用到儿科中,经过与患儿的沟通和交流,使患儿减少对医护人员的惧怕,优化护患关系,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在本文中,将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结合称赞性语言的价值。

1 临床数据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数据资料

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100例患儿,按照计算机表法进行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50例的划分。

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23:27,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7岁,平均年龄(5.21±1.23)岁。其中,肺炎、高热惊厥、小儿腹泻以及过敏性紫瘢分别为24例、4例、30例、2例。

研究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24:26,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7岁,平均年龄(5.22±1.24)岁。其中,肺炎、高热惊厥、小儿腹泻以及过敏性紫瘢分别为20例、5例、22例、3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年龄为7岁以内,患儿以及家属知情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不全者、代谢紊乱疾病、血液疾病以及精神疾病障碍者。

以上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一般护理。在护理中能以乐观、良好的精神状态,且面带微笑开展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衣着需整洁,特别是在患儿沟通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语调要温和、缓慢,禁止频繁的更换患儿身体姿势等,对患儿的日常活动全面分析,打造和谐、良好的治疗氛围。

研究组:肢体语言结合称赞性语言。具体措施为:第一,在治疗前期,可以抚摸患儿头部,称赞患儿,夸赞患儿勇敢。在对患儿血管寻找的时候,可以以温和的语气和患儿、患儿家长沟通,称赞孩子长的漂亮、帅气,且暗示家长血管不好找。当成功完成穿刺后,护理人员竖起大拇指给予患儿鼓励。第二,在和患儿进行语言沟通的时候,需要对患儿的面部表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保证和患儿之间的目光对接,用眼神传递真诚、赞赏等,保证患儿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亲近程度不断增加,使患儿的恐惧心理不断得到缓解。期间需注意到不能仰视患儿,以免患儿发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还需要为患儿、家属的肢体语言提供充足关注,对患儿的眼神、动作等详细观察,期间进行患儿心理情况、生理情况的评估。第三,对病房的温度、湿度有效控制。在为患儿健康宣教中最好站在患儿安全感的位置,保证护理人员能够积极负责,为患儿和家属留下良好印象。

1.3 效果判定标准

(1)护理满意度。使用问卷调查进行护理服务工作的评价,且对患儿家属填写调查表的评分情况。满分100分,十分满意为80分以上,一般为60-80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

(2)工作依从性。配合说明患儿在吃药、打针方面都未呈现恐惧、抑郁情绪等,能够积极配合;一般是患儿在治疗中能够配合,但是有一部分的哭闹现象。抵触是患儿的哭闹情况十分严重,对治疗、护理工作不配合。

(3)护理质量评分。主要分析的内容为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和护理文书书写。满分为100分,随着分数的增加,代表护理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如表1所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两组比对后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2.2 护理工作依从性对比分析

如表2所示,研究组工作依从性为94%,对照组工作依从性为80%,两组比对后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对比两组护理工作依从性(n/%)

2.3 护理质量评分

如表3所示,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对后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n/%)

3 讨论

对于幼儿或者儿童来说,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对事物或者疾病的认识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在对小儿进行护理期间,经常会在病情观察、护理评估等方面发现问题,加上患儿对自身疾病不具备准确的认知能力,导致临床工作难度较大[3]。实际上,儿童对医务人员都存在较大的恐惧感,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或者护理中,经常存在配合度较差的现象。小儿护理工作内容比较复杂,会给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比如:在对低年龄段的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按照患儿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等,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肢体沟通语言则是姿语,在特定的环境下,基于自身思维、身体实施动作、姿势等,并为患儿传递需要表达的信息等。近几年,随着护理工作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儿科护理工作肢体语言沟通方式充分应用,其应用价值较高[4]。儿科护理中,基于常规的语言沟通条件,为其提供肢体语言结合称赞语言的结合,能使儿科的护理现状不断改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肢体语言结合称赞性语言,能使医务人员和患儿之间关系增进,特别是在婴幼儿治疗护理中,能使工作情况逐渐改善,这样患儿也能积极配合,在保证护理工作充分完成的情况下,也能给临床的疾病治疗提供重要条件。肢体语言结合称赞性语言护理方式能结合患儿的心理情况进行交流,经肢体、语言等方面和患儿之间相互沟通,避免患儿发生一定的焦虑、恐惧心理等,使患儿治疗中获得更高的自信心,保证患儿积极配合。肢体语言作为一种沟通技巧,其作用高于说话,肢体语言中,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站姿、坐姿或者眼神等一些详细动作,是促使身体各个位置的协调,以保证为患儿表达真实意思的一种沟通方式[5]。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期间,肢体语言是距离和各种动作的结合,能使双方关系逐渐改善。人们在与外部传递信息中,一般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仅仅占5%,期间还需要保证语言语调、肢体语言的相互协调。称赞主要是对人的赞扬和认可,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美,也喜欢被赞美。对于孩子来说,通过赞美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帮助孩子进步。但是,称赞也要掌握一些技巧,不能过于夸张,也不能过于称赞,以免使孩子感觉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导致面对较大压力。特别是儿童,因为他们的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为他们提供针对性、更适合的护理措施[6]。儿童对疾病缺少正确认识,在疾病治疗和护理的时候常常存在一定恐惧感,我国大部分的患儿对医生、对护士的认识均停留在打针方面上,因为害怕打针和对打针的陌生感导致患儿护理中的依从性较差,无法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护理中,需要和患儿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通过目光平视、身体下蹲或者态度和蔼等方式使患儿的恐惧逐渐消除。在治疗中也要称赞患儿勇敢、坚强等,保证患儿依从性的提升。所以说,护理人员需要促使肢体语言结合称赞性语言,保证很大程度的降低患儿的恐惧感,逐渐和患儿增进关系,促使患儿治疗和护理中依从性的提升[7]。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的提升,人们给护理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儿科患者一般比较特殊,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区域,且儿科收治的患儿年龄比较小,在治疗、护理中不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治疗依从性较差等,自身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水平等都受到很大限制,这种情况下导致护患关系沟通较为困难。在实际护理期间,因为患儿无法充分、准确的表达自身感受,导致护理人员在分析患儿病情方面给准确性带来很大影响,所以,为儿科提供高效护理,是医院、患儿家属重点关注内容[8]。肢体语言存在一定的广泛性和简约性以及连续性特点,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将其应用到小儿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以目光、表情、姿势或者身体运动等方式,保证患儿加深对护理人员表达意思的掌握,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身体语言沟通主要利用非语言形式进行沟通,经合理肢体语言能保证护患沟通质量的提升[9]。在为患儿护理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充分掌握患儿的肢体语言、患儿情绪、心理和感受等,分析患儿的不适症状、不良反应等,保证为患儿提供针对性护理。在与患儿沟通中,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能重视患儿情绪,在沟通期间保持微笑,为表现良好患儿给予表扬和鼓励,确保患儿能积极配合。因为患儿年龄比较小,对疼痛存在较差耐受性,在进行一些侵入性治疗、检查的时候,患儿因为不适、疼痛等出现哭闹,期间,护理人员通过肢体护理逐渐安抚患儿,为患儿提供安全感,逐渐缓解患儿情绪[10]。

在本文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研究组工作依从性为94%,对照组工作依从性为80%,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对后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说明,肢体语言结合称赞性语言应用到小儿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结合称赞性语言,能使患儿的信任度逐渐提升,增强患儿自信心,避免患儿面对一定的恐惧心理,促使患儿护理依从性的提升。同时,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不断增加,促使护患关系的良好维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儿科肢体依从性
肢体语言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肢体写作漫谈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