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2023-01-11郭笑冬
郭笑冬 姚 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20~50岁人群的高发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马尾综合征,临床上,绝大部分患者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损坏,引发髓核脱出,从而产生明显的疼痛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但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一致认为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也尤为重要[1]。实验选取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探讨,旨在总结护理经验,保证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手术效果,加快身体的恢复速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就诊科室为骨科,就诊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6月,入院后经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在此基础上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者共23例患者,该组设定为观察组,患者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平均(3.26±0.74)年,年龄最小32岁,最大71岁,平均(48.69±0.57)岁,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0例、13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共23例患者,该组设定为对照组,年龄最小34岁,最大72岁,平均(49.51±0.6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平均(3.61±0.86)年,女性和男性分别占:8例、15例,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积极配合实验,其基本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取患者取患者屈膝俯卧位,于C型臂下定位,确定好具体病变位置后,在X线透视下穿刺进针至上关节突前尖部,对关节突周围实施局部麻醉,随后置入内镜,切除染色的髓核,探查椎管并将神经根松解,最后分冲切并缝合切口。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 术前,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重点讲解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安抚好患者的情绪,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告知定期来院复诊。
观察组 围术期护理干预 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及相关设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优势及相关注意事项,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诉说心中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干预。还要告知患者放松心情对待疾病及治疗的积极作用,促使患者放下心中的顾虑,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术前,还要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只有充分认识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才能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配合临床工作[2]。术中,护理人员以“精准快”的标准高效配合手术医师,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处理异常,还要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隐私。术后,及时观察患者肌力恢复情况,生命体征,引流管通畅与否、手术部位有无渗血等现象,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配合处理[3]。术后让患者平卧,平卧2h后,在护理人员的协助或患者家属的协助下进行轴线翻身,术后24h佩戴弹力腰围下床排泄。术后1周内,告知患者多休息,避免腰椎盘再度移位。此外,建议患者术后多饮水,预防泌尿感染。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术后1周逐渐进行腰背肌训练。逐渐从五点至三点支撑法过度。出院前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尽量卧硬板床,下床活动要正确佩戴腰围,利于腰椎间盘的修复[4]。术后3个月内,不能过度劳累,尽量避免腰部负重,做好双膝的保暖,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尽量避免或减少弯腰,如果需要提重物,可先蹲下拿起重物,然后缓慢起身,避免加重对椎间盘内压力,促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指标: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疼痛(VAS)评分;各项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功能障碍越小、疼痛越轻。并发症:神经根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脑脊液漏。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4.0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如VAS评分、手术时间等组间差异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用X2检验,分别用±标准差、%表示,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P<0.05。
2 结果
2.1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
见下表1,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下地活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P<0.05)。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2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DI)评分、(VAS)评分进行对比
见下表2,对照组和观察组的(ODI)评分、(VAS)评分对比,观察组的评分均较低,(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ODI)评分、(VAS)评分对比 (分)
2.3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见下表3,较对照组的21.75%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4.35%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日常生活中,大家所说的“腰间盘突出”在医学生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病属于临床脊柱外科或骨科的多见疾病,患者发病与各种因素,如外力等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入,使得患者相应部位的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到一定的压迫或刺激,从而出现腰疼、马尾综合征等,还有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经研究发现,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十分多,其中腰椎退行性改变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病变不断进展,患者纤维环的退行性改变越来越严重,进而使得其韧性降低,当出现含水量降低,提示髓核退变萎缩,椎间隙越来越窄,从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脊柱失去稳定性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对患者神经产生强烈的压迫,从而表现出强烈的疼痛,在不同程度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另外,严重的神经压迫,会导致被压迫神经相应支配的肌肉瘫痪,从而丧失运动功能。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更新,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方案,其中椎间孔镜手术采用侧后方入路,与椎间孔区域内防止工作管道,进而成功摘除髓核,有效减少对患者腰椎神经根的压力,整个手术操作,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另外,手术于C型臂下定位,确定好具体病变位置后,在X线透视下穿刺进针至上关节突前尖部,这些对保证手术成功操作都有关键的作用。但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临床认为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也非常重要[5]。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术前,为患者做好相关术前检查工作、心理疏导工作及健康宣教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在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还有正确认识疾病及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6-7]。术中,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手术医师,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此外,多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术后及时观察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引流管通畅与否、手术部位有无渗血等现象,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告知正确配戴弹力腰围,术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多进行腰背肌训练等,对于减少患者椎间盘内压力[8-9]。增加椎间隙高度,促进椎间盘的恢复都有积极的影响。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较短,(P<0.05)。说明,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促使患者尽快下床活动,回归正常生活状态。观察组的(ODI)评分、(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评分均较低,(P<0.05)。说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尽快减轻患者腰部疼痛感,从而尽早恢复腰部功能[10]。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5%,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P<0.05)。说明,将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配合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能够有效保证护理效果,提升手术治疗效率,从而以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实现患者术后尽快恢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属于一种脊柱内窥镜,将其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另外,同时配合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效果显著,尽快改善患者腰背疼症状,增进了手术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在膝关节和头下各放置一个枕头,适当抬高肩部,避免高强度性运动,避免弯腰的运动和反复旋转的运动,如果在特定运动下引发明显的疼痛,要立即终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