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对急性阑尾炎和盲肠憩室炎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2023-01-11王斌义
王斌义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急性阑尾炎和盲肠憩室炎均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病变,二者均有突发性右下腹压痛症状表现,因此单凭临床症状和表现进行鉴别诊断的难度较高。很多盲肠憩室炎患者因被误诊成急性阑尾炎而开展外科手术治疗,但大部分盲肠憩室炎患者无需手术,通过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很多盲肠憩室炎患者在术后因其症状无明显改善还会引起腹膜炎或憩室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对其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做好两种病变的术前鉴别诊断对降低盲肠憩室炎误诊率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超声、CT等影像学技术是急腹症常用的术前诊断方法,但常规CT通常辐射性较高,部分老年和儿童患者耐受性差,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而双源CT具有低电流低电压特点,可减少辐射,且其具备的重建迭代技术还能提升图像质量,因此在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中应用越来越多[2]。为探究该项CT诊断技术对急性阑尾炎和盲肠憩室炎的鉴别诊断效果,本次共纳入168例临床拟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相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168例临床拟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入组的拟诊患者的入院时间均介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组受检对象中包括男88例,女8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0.26±3.48)岁,本组受检对象均有右下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主诉,疑似急性阑尾炎,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入院1d内进行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患者及家属、我院伦理委员会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并同意。已排除对双源CT检查不耐受者,患有其他腹部疾病者。
1.2方法
为本组受检对象开展双源CT检查,选用SOMATOM Drive双源CT扫描仪,提前指导受检对象呼吸方法,清除佩戴的金属饰品及其他异物,受检对象呈仰卧位,两臂上举,头部先进,从膈肌开始向耻骨联合处进行扫描。参数:100kV管电压,250mA预设毫安,开启智能最佳管电压及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前者设置为Semi,5mm间隔和层厚,0.7mm螺距,64mm×0.6mm准直,1mm重建层厚,207mm扫描野以及512×512矩阵。首先常规平扫,然后经受检对象肘静脉按照3~4nl/s的速率高压团注碘海醇(80~100ml)进行增强扫描,三期扫描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在注射对比剂后的28~30s、60~70s以及150~160s。扫描数据、扫描图像会自动上传到后期工作站进行曲面重建分析,由至少2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保证结果准确性和客观性。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设定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对比急性阑尾炎和盲肠憩室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征象。
(1)诊断准确率=真阳性与真阴性之和/受检对象总数×100%;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与假阴性之和×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与假阳性之和×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假阳性之和×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假阴性之和×100%[3]。
(2)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临床症状、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
1.4统计方法
2 结果
2.1双源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病理金标准诊断结果显示168例拟诊急性阑尾炎确诊132例,在其他36例非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确诊盲肠憩室炎17例。双源CT检查结果显示急性阑尾炎阳性共127例,其中真阳性121例,假阳性6例,阴性共41例,其中真阴性30例,假阴性11例。其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8%、91.67%、83.33%、95.28%、73.17%。可见表1:
表1 双源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2.2急性阑尾炎与盲肠憩室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在一般资料方面,急性阑尾炎与盲肠憩室炎患者在右下腹反跳痛症状中前者占比更高,且中性粒细胞高于盲肠憩室炎,发病至就诊时间更短(P<0.05),在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表2:
表2 急性阑尾炎与盲肠憩室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3急性阑尾炎与盲肠憩室炎患者的影像学征象比较
在影像学征象方面,两种病变的阑尾显示、右侧结肠旁沟积液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阑尾炎腔内积气和盲肠周围渗出则低于盲肠憩室炎,其他方面高于盲肠憩室炎(P<0.05)。可见表3:
表3 急性阑尾炎与盲肠憩室炎患者的影像学征象比较
续表3
3 讨论
常规的CT诊断具有一定辐射性,而包括儿童和老年人在内急性阑尾炎高发人群对其耐受性相对较差,其带来的辐射性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降低疾病诊断中的辐射剂量对提升诊断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4]。降低诊断时的管电压是多种减少辐射剂量措施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降低管电压的同时也会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因此在以往的常规CT检查期间会通过增加管电流或利用迭代重建技术等方式弥补降低管电压导致的图像质量不佳问题[5]。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双源CT技术对常规CT进行了升级和优化,双源CT的球管和探测系统有两套,因此扫描速度更快,时间分辨率更高,智能最佳管电压和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的应用以及迭代重建算法的更新一方面可以确定诊断时管电流和管电压的最优解,可减少图像噪声并提升图像质量,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对比剂注射量和扫描时的辐射剂量,有效解决了常规CT检查时因降低管电压而产生的图像质量下降问题[6]。本次研究获得的数据结果显示,双源CT对急性阑尾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同时也发现急性阑尾炎和盲肠憩室炎在右下腹反跳痛症状、中性粒细胞、发病至就诊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由此可见虽然两种疾病与相似的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炎性反应和右下腹反跳痛症状更加显著,不过仅凭上述一般资料的不同对二者进行鉴别仍有较高的误诊或漏诊风险,故需要结合两种疾病的CT征象提升鉴别准确性。
急性阑尾炎的影像学CT中显示患者阑尾直径因病变影响而更大,同时有明显的腔内积液和结石表现,局灶盲肠顶端增厚、阑尾周围及右下象限渗出更加明显,但无盲肠周围渗出征象,反之盲肠憩室炎患者盲肠周围渗出以及腔内积气表现更显著,经此可以总结出在双源CT图像中,急性阑尾炎的征象特点包括阑尾增大,管壁加厚且有模糊的边缘,在管腔内有结石或积液;而盲肠憩室炎主要出现在回盲瓣前壁,以孤立形态为主,阑尾基本无异常改变,有清晰的阑尾系膜脂肪结构,肠壁弥漫性增厚并突出,憩室壁也有强化或增厚情况,肠周通常可见渗出现象,故在临床中可通过两种疾病的CT下不同征象进行鉴别诊断。但需要注意阑尾和盲肠憩室的距离较近,并且憩室炎不断进展可能造成阑尾被波及,或长时间憩室炎也会引起阑尾炎性反应,引起两种疾病合并发生,因此在实际临床中需要医师结合多方面诊断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以免病症被遗漏,延误治疗。
综上,通过双源CT检查急性阑尾炎效果良好,辐射剂量更低,且可发现其与盲肠憩室炎的不同CT征象,可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对二者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