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
2023-01-11施慧媛
施慧媛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 泰安 271400)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特殊疾病类型,多由暴力外伤所致,具有突发性和强烈的自觉疼痛感,患者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随着临床外科技术的发展,大多数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疼痛及骨折带来的功能障碍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从治疗的角度来看,疼痛作为一种应激反应,会给患者的机体造成伤害并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同时也有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可能[1],如何解决骨折手术患者的疼痛问题,一直是骨科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心理因素和疼痛之间的关联被逐渐认知,通过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也成为目前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干预手段。同时,作为医患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心理护理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也是该护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将我我院骨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的150名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效果并剖析其对医患关系建立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的150名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6.9±12.5)岁;包括:上肢骨折31例、下肢骨折24例、躯干骨折20例。对照组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8.2±13.1)岁;包括:上肢骨折33例、下肢骨折25例、躯干骨折17例。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介于18-60周岁之间;②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为单纯性骨折;③患者个人资料齐全;④认知、思维和交流能力正常;⑤患者及家属对于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1.2排除标准
①合并复杂性骨折、肢体断离及全身多处骨折的患者;②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或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⑤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骨折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健康讲解、体位护理、病房护理等。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①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到病房前探视患者,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科室的环境及医护人员基本信息,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积极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情绪状态,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流程以及术后恢复阶段的各种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②术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学历和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情绪疏导;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或性格温和的患者,可向患者讲解关于手术治疗的专业信息,让患者主观的对自身状态进行判断,从而消除由于未知引起的心理恐慌;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主要以举例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相似病例的讲解,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让患者意识到稳定的情绪对于术后恢复的重要性。③术后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喜好,合理控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和通风条件;在不影响治疗进程和医院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主观需求,比如:在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的情况下,可让患者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或音乐、广播。
1.3评价指标
①采用SAS、SDS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评分≥50分提示焦虑发生,SDS评分≥53分提示抑郁发生,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24h和48h三个时间段的自觉疼痛感,以0-10分进行表达,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须医疗干预,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觉疼痛感越强烈。③采用科室自拟的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主观评价,分为完全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率=(完全满意+较满意)/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试验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分)
2.2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三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除48h外其余两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对比分)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8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骨折的发生普遍伴有剧烈的疼痛,加上其发生的突然性,患者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不利于各项医护活动的顺利开展,更有诱发各种并发症的可能,关于骨科患者疼痛的研究及干预也一直是临床上的热点[2]。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疼痛与不良情绪的联系是双向的,疼痛一方面会引发不良心理情绪,另一方面剧烈或持续性的疼痛也会引发或加重负面心理,因此通过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自觉疼痛感被认为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方法[3-4]。
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对比来看,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试验组患者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三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除48h外其余两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骨折患者的不良情绪主要由突发性的暴力外伤突然引起,随着手术及相关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得到改善[5-6],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未经心理干预的情况下情绪依旧得到了好转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试验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说明了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问题方面的优势,同时也阐明了不良情绪和疼痛之间的关联。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心理护理的实施须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因此在执行心理干预时,要掌握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才能保证心理干预的效果[7-8],比如:有患者担心手术后正常生活依旧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采用成功治疗病例对比的方式,帮助患者全面认识手术的效果,以此消除不良情绪。2.心理问题可大可小,但普遍会长时间存在;因而心理护理的实施须贯穿于患者整个治疗和康复周期[9],比如:患者在术前便出现了严重的不良情绪,经过医护人员的干预心理问题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在手术后心理问题依旧可能复发甚至加重,只有经过持续性的干预才能保证心理护理的效果。
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8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认可程度,也是心理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个主要原因。经分析,患者对于医护服务的评价更多的源自主观层面,除了治疗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外,主观需求是否被满足也是评价的关键因素,心理护理在某种程度上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也让医护人员更直接的了解患者的直接需求,从而保证医护服务的针对性,但家属的情绪是否被照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患者的主观评价,因此在具体实施上也须对家属的情绪和认知加以干预[10-11]。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骨折手术患者多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并由此引发或加重负面情绪,疼痛和负面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进而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心理护理的实施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也有促进作用,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