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管控不力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
——以中国恒大集团为例
2023-01-11张哲丽
张哲丽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1 引言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可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流,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收益,但是无约束、无管控的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负债会增加企业的债务风险。对企业而言,如果无法按时偿还债务而违约,会造成企业现金流断裂,使企业的市场信用下降,使其进一步筹资也将出现困难,最终陷入经营困境。本文以中国恒大集团为例,深入研究企业债务管控不利如何导致恒大陷入债务风险,并根据研究内容提出研究结论与启示。
2 恒大集团债务管控出现的问题
2.1 恒大集团债务状况
2.1.1 债务规模庞大
结合2021年恒大集团发布的前六个月业绩报告可以看到,目前恒大集团的有息负债为人民币5717.75亿元,负债额仍远超于集团的营业额。恒大集团如此庞大的债务总量并不是近一两年累积起来的,从2014年开始,中国恒大集团的债务总量便急速攀升,从2014年负债总额人民币156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人民币2969亿元,到2017年便达到人民币7326亿元的高负债额。笔者对中国恒大集团从2017—2021年综合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恒大集团债务规模从2017年开始居高不下,其中以借款形式的债务融资所占比例最高,虽然2018年相较于2017年压降债额人民币594.83亿元,但在2019年度债务量又猛增1267.53亿元人民币。据2020年6月发布的半年报可知,中国恒大集团在2020上半年债务总量曾一度增高至8355亿元人民币,在下半年恒大加大债务压降力度,但截至2020年12月31日,恒大集团债务总量仍旧高达7165.32亿元人民币。即使恒大集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债务调控,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基数,短期内不管采取什么举措,所产生的效果都微乎其微。
表1 中国恒大集团2017—2021年综合资产负债表主要财务数据(单位:亿元)
2.1.2 短期限债务所占比例较大
本文结合中国恒大集团历年财报中关于债务期限的数据内容,整理出恒大2017—2021年有息借款期限构成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恒大的有息债务期限构成比例不协调,从2017年开始,相对于长期借款而言,借款期限为一年以内的债务所占比例高达50%左右,而一至两年内到期的债务占比25%左右,从恒大近几年的债务期限来看,短期内借款所占比例并没有大幅度降低,相反一至五年内借款期限所占比例却在逐年升高。短期借款比例过高则意味着恒大每年都面临着巨大的短期债务,如果按照2020年恒大集团7165亿元左右的有息债务量,一年以内期限的借款比例46.8%来计算,在2021年恒大集团将有约3355亿元的本金债务需要偿还。这对于近来被负面新闻影响的恒大来说,无疑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恒大集团受偿还能力影响对某项借款产生违约还款现象,则被借款机构很可能会采用诉讼保全的手段对恒大集团提起诉讼,即使恒大集团有能力在短期内筹到款项摆平诉讼案件,但是这样的负面新闻无疑会对恒大的运营产生巨大的冲击,广发银行对恒大地产集团的诉讼保全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恒大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债务规模,如何对有息借款期限的构成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控也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从债务期限的构成比例来看,恒大集团存在较大的短期偿债风险[2]。
表2 中国恒大集团2017—2021年借款期限构成表
2.2 债务导致的危机分析
2.2.1 企业股价大跌
从7月19日恒大地产集团被广发银行起诉之后,中国恒大集团的负面消息便接连不断,集团所面临的债务危机问题在市场持续发酵,各大评级机构下调了恒大集团的信用等级,而股票市场因受负面消息的影响而持续下跌[3]。特别是恒大集团在面对庞大的债务危机时表现出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各大股民对恒大的信任系数不断降低,恒大的股价也由2021年初的高位20.25港元,跌至9月17日收市的2.54港元,跌幅超8成,总市值相较年初大约蒸发1931亿港元。
2.2.2 企业资金链断裂
在企业运营中,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增加企业的负债率来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收益[4]。但是当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时,高财务杠杆就意味着背负大量未偿付的长/短期债务,如此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时会引起资金链断裂,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清算。而在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中,债务规模庞大,越过了房地产“三道红线”的约束,导致不能通过新的借债来缓解旧的债务危机;并且在恒大集团的债务期限构成中,多以短期借款构成,而最近恒大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很多借款机构产生恐慌,难免不会以即将到期的借款对恒大进行施压,在这样的背景下,恒大的信用等级一再被下调,更加没有办法“借到钱”,如此恶性循环,难免会造成恒大的资金链断裂。
2.2.3 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以恒大房地产业务为例,根据凯投宏观公司对恒大的估算,截至2021年6月,恒大集团正在承建的商品房单位有140万套,而这些在建楼盘也意味着目前有无数个供应商与恒大集团正保持着合作,如果恒大集团此时因为债务危机造成经营困难,甚至导致破产清算,那无数个供应商或将面临得不到合作款,债务的连锁反应会造成其他企业也陷入经营困境,引起群体性维权事件,到那时整个市场经济都会发生动荡。况且恒大集团目前的业务不仅是房地产项目,还扩张到新能源汽车、物业、旅游、体育及网络等项目,投资资金较大,交叉合作的企业更多,涉及的产业链更加复杂,如果出现问题,则会破坏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
2.3 债务危机成因分析
2.3.1 盲目的多元化扩张
恒大地产集团创立之初的核心业务是房地产开发,短短十年多的时间一跃成为中国规模超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恒大从2010年投资足球,从此便开始走多元化扩张的道路,为了应对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周期,开展了多元化战略,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恒大却采用了错误的方法,进行盲目的多元化扩张,拓展了体育、金融、汽车等不靠谱的项目,导致高成本负债,根据恒大历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在众多的多元化扩张中让恒大亏损最大的便是恒大新能源汽车项目,从恒大汽车发布的历年年报来看,恒大汽车项目在2019年亏损了49.47亿元人民币,在2020年亏损了76.65亿元,在2021年上半年便亏损了49亿元,而从2015年恒大汽车业务拓展至今未看到一辆恒大制造的成品车出现,而在2021年发布的半年报中,明确指出恒大集团正在为恒大新能源汽车找潜在的投资者,准备将恒大汽车的一部分股份售卖出去。恒大汽车项目和“恒大系”其他扩展项目一样都是大笔的资金投入,均未有好的经营回报,相反这些“烧钱”的项目却让恒大集团深陷债务泥潭。
2.3.2 企业的战略方向出现问题
我国为了避免房地产行业的潜在危机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冲击,近几年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房地产债务和赎买的限制规定,多次强调“房住不炒”的严格要求[5]。但恒大集团却仍旧疯狂地圈地盖楼、热炒房价。在政府发布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政策之后,三道红线均已逾越的恒大,被限制不能再通过借新债的方式来还旧债,而随着政府抑制房价政策的出台,又意味着恒大不能借助售房的回款来弥补亏空,两者叠加,恒大集团便陷入了现金流的危机。
3 研究结论及建议
3.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恒大集团如何从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巨头陷入当前的经营危机,研究发现恒大集团的经营困境与其债务管控不利有着很大的关系,恒大集团目前的债务规模比较庞大,债务期限构成不合理,导致短期内须偿还的债务压力较大,这不仅会引起恒大集团的股价大跌,还会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近年来,恒大集团盲目的多元化扩张,以及错误地把握房地产市场的战略发展方向,是其最终深陷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3.2 建议
3.2.1 企业内部
对于企业内部而言,要想避免其陷入债务危机,就要对债务做出有效管控。
(1)要建立科学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债务危机的生成可能存在于整个业务周期的任意环节,这就要求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独立的债务管控部门,监控每一笔融资业务,保证债务融资业务不能逾越警戒线,避免企业因业务规模较大或短期债务额过高而陷入债务危机。
(2)要合理地规划企业经营扩张的业务。企业不能为了增加财务杠杆率而盲目地搞负债扩张,而要通过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好管理与扩张之间的平衡,保证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水平能够跟得上企业的扩张发展速度,避免因扩张导致企业陷入债务泥潭。
(3)要优化企业的管理层结构,合理地设置管理层成员的构成,形成股东、董事会、执行部门之间的制衡,避免因为企业在重大决策上出现问题,导致企业走向经营困境。
3.2.2 监管部门
为了避免企业债务危机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政府监管部门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1)要加强金融监管体建设。认真执行金融风险防范政策,正确引导企业开展合理合法的债务融资。对于高风险的企业债务情况要重点关注,对于可能发生的债务风险要精准识别,及时督促企业化解债务危机。
(2)要对存在债务问题的企业做好合理的分类。对于发展竞争力强、创新性高的因短期债务而造成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必要时由政府出面牵引其他企业帮助其解决债务难题。对于生产力落后,市场经营长期亏损,彻底丧失偿债能力的企业,应当依照相关政策督促其尽快破产清算,减少对市场运行的负面影响。
(3)要加大对债务融资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违反国家融资政策,不按规定进行融资的企业绝不纵容,对其破坏金融市场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