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水利专业研究生产教创融合培养方案研究
2023-01-11吴秀峰金佳旭刘家顺
吴秀峰,金佳旭,刘家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引言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办法,产教创融合育人可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1-2]。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重要指示。2020年10月,国家通过《专业学位培养规划(2020—2025)》,明确要求全面落实产教创融合[3]。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壁垒,改变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定位两层皮的现象,是高校都面临的问题[4-7]。落实新的国家战略需要在培养体系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实践,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
自2018年国家调整工程培养领域以来,土木水利(0859)硕士专业培养领域人才培养特征是:在有限的专业硕士培养时限中,快速寻求产业需求、学生志趣、导师学术专长等基本要素的共鸣点,围绕知识构建这个中心任务,完成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现高校科技力量向社会企业的快速转化[8]。结合以上时代背景,以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产教创融合为途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一、构建“思政+理论+工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
土木水利(0859)硕士专业培养领域形成了水利工程学科、土木工程学科或测绘工程学科为主体基础的不同风格培养体系。虽然各个高校学科基础及特色不尽相同,但土木水利类专业培养领域知识体系庞大,对应的国民产业分支很多都是大家公认的[9]。在这种客观背景下,为了国家人才战略及方针的落实,培养体系改革中首要任务是构建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
首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注重“四为方针”的落实,注重研究生全面发展。根据土木水利的工程性及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的相关要求,确立了不同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及方向课)课程建设标准:(1)在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关注社会发展及拓宽国际视野的角度上,确立了“加强思政、强化育人”的公共课建设思想,激发研究生学习为国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目睹国家进步,亲身参与国家建设”的使命感;(2)以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分析行业发展及理解学科前沿技术的角度,构建了“夯实理论、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基础课程体系框架;(3)充分利用企业专家经验视野,增加与行业职业资格相关的课程,建立企业导师授课机制,积极提炼更新综合实用的课程教学内容。
其次,在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1)面向不同类型课程,提出不同程度的互动式、探究式和项目驱动式等教学活动组织管理机制,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与行业中职业资格知识要求的衔接,为研究生在毕业后获得注册师相关职业资格,奠定全面、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3)在考核方式上,注重过程性考核和能力考核,细化能力评价。
增设“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工程伦理学”“土木工程标准体系”,以企业导师为主讲教师增设“试验设备实际操作”和“职业岗位安全”,强化与工程实践关联度。所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二、搭建实践管理平台,实现全员、全过程指导
以学生志趣、企业需求及导师学术特长为视角,构造以创新能力培养、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为核心的实践平台。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导师师德垂范为先导,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为情景,让学生不断学习、接受教育。针对企业导师只挂名的现象,在搭建平台过程中,由企业主导发布研究信息。通过多项目对比,师生间多循环探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研发的主动性,从而构造良好全员沟通情景。针对个别导师出现的“放养、圈养”等不良现象,以客观评价让企业真正的参与其中;加强校内与基地各个培养环节的互动,从而构造出全过程的指导机制。
利用平台建设,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合理构建平台的引入和退出机制,在和谐、平等、专注的气氛中,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的全方位构建。
三、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措施
图2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创新平台构建
学位论文工作曾被形象地形容为“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个过程是塑造研究生的人生态度关键期,更是对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近年来,学位论文质量却成为研究生教育短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分析过往看出,导师、学生、社会分歧往往是选题客观性、过程的真伪、学术诚信等学位论文的关键环节。
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以下办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1)研究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来源要求,加强其与方向课、实践环节的联动效应,以解决现场实际工程问题为目标;加强论文职业技术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的考查。(2)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压实培养主体责任,组建双导师指导团队、搭建校内外科研平台,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3)双导师制背景下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体系不再单单是导师的个体事情,及时拉紧导师、企业、学生之间的道德与诚信关系。(4)加强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以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土木水利工程问题,作为专业学位论文成果目标,并加强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环节的质量和过程管控。(5)制定面向需求的从衡量技术应用、创新成果产出角度出发的学位论文标准和管理办法,在论文评审、答辩环节中,建立起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学术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学位论文的客观评价体系
结语
通过产教创融合实践发现:在专业硕士的专业实践过程中培养人才,在技术进步中挖掘人才潜力,在培养人才和科技进步并行向前的过程中实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进而利用社会需求、产业需求和就业发展前景,将人才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这类地区的地方高校完成“服务地方经济、提高区域人才水平”等新时代任务的突破口和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