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尔贡玛煤矿地球物理特征及综合勘查方法研究

2023-01-11李文成马忠英刘志华马玉成

能源与环保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伽马测井电阻率

李文成,马忠英,刘志华,马玉成

(1.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99; 2.青海省第四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0)

研究区位于祁连山腹地,行政区划隶属青海省天峻县苏里乡管辖。工作范围西起日木才尔贡玛沟西侧,东至才尔贡玛东侧,最北达才尔贡玛沟脑,南至疏勒曲北岸,呈一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东西平均长约5 km,南北宽约6 km,面积约27.68 km2。为了解区内煤系地层的分布、含煤情况及埋深,寻找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了解普查区地质构造特征,本文分析了才尔贡玛煤矿地球物理特征及综合勘查方法。研究可为后期具体煤层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1 研究区地质

1.1 地层

研究区位于瓦乎寺断陷盆地中,疏勒山小区地层出露不全。仅有三叠纪(T)、侏罗纪(J)、古—新近纪(N)和第四纪(Q),从老至新特征分述如下。

(1)三叠纪地层。①中三叠世切尔玛沟组(Tq)。分布在研究区的最北部,地层展布与区域构造方向线一致。主要岩性为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灰岩、生物灰岩等。据区域资料和瓦乎寺PD2剖面厚度大于710 m。与古—中新统白杨河组(ENb)和晚三叠世阿塔寺—尕勒得寺并组(Ta-g)均为断层接触。②晚三叠世阿塔寺—尕勒得寺并组(Ta-g)。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主要岩性为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页岩夹石英砂岩、粉砂岩、灰岩。据区域资料,瓦乎寺PD2剖面厚度大于2 014 m。与侏罗纪地层断层接触,与古—中新统白杨河组(ENb)角度不整合接触。

(2)侏罗纪地层。沿断裂带零星分布,范围较小。从区域上看应是瓦乎寺煤矿早—中侏罗统窑街组(J1-2y)的东延及残留。地层倾向沿走向变化较大,倾角45°~75°,局部产状直立,按沉积相特征及含煤情况分为中下侏罗统窑街组(J1-2y)和上侏罗统享堂组(J3x)。①中下侏罗统窑街组(J1-2y)。以沼泽相细颗粒沉积为特征,岩性为中细粒砂岩、细砂岩、煤层,见植物化石碎片及雨痕化石,如图1所示。ZK005、006、401、TC1、TC2、TC3均见到该地层,从0线和4线剖面对比,向东该地层有变薄的趋势;ZK006孔揭露较全,厚度131.56 m,为主含煤段。②上侏罗统享堂组(J3x)。主要为河床相粗颗粒沉积,岩性为粗砂岩、中砂岩,厚度181.42 m,为不含煤段。ZK005、006、401均见到该地层,从0线和4线剖面对比,向东该地层有变薄的趋势;ZK006孔揭露较全,厚度205.53 m,为不含煤段。与上覆地层古—新近系的古—中新世白杨河组(ENb)多为不整合接触,局部断层接触。

图1 TC2中岩性概况Fig.1 General Lithology in TC2

(3)古—新近纪地层。研究区广泛被古—新近系的古—中新世白杨河组(ENb)所覆盖,其岩性为土红色—红色细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泥岩、泥灰岩等。ZK003揭露全为红层,厚度大于453.87 m,未见底。

(4)第四纪地层。研究区南部滩地及较大水系两侧台地,均为全新统冲洪积(Qhpal)砂砾层和冲积(Qhal)砂砾石层,在全新统冲洪积(Qhpal)物下面ZK002孔揭露出更新统湖积(Qpl)细砂层、粉砂层、粉砂质泥岩层、泥质粉砂岩层,岩层呈半固结,富含螺壳碎片化石。厚度大于664.23m。

1.2 构造

研究区内的中下侏罗统窑街组(J1-2y)以一个整体断裂构造带存在,根据施工的钻孔及探槽,结合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断裂构造有F1、 F2、F3、F4、F5、F6、F7七条,主要有F3、F4、F5、F6、F7五条。

(1)F1。相当于区域断裂构造F4,展布于研究区东北角,总体走向315°,倾角45°~70°,出露长3.5 km,区内仅零星展布。部分地段扭曲成波状,沿断层岩石破碎,有断层泥、构造角砾岩,破碎带宽度50~100 m,为压性逆断层 。

(2)F2。相当于区域断裂构造F5分布于研究区东北角,与F1大体平行,向西北延入F1断层,出露长5.5 km,区内仅零星展布。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局部晚三叠世阿塔寺—尕勒得寺并组(Ta-g)逆冲于古—新近系的古—中新世白杨河组(ENb)之上,沿断层岩石破碎,有擦痕,为逆断层。

(3)F3。相当于区域断裂构造F6,横贯才尔贡玛研究区北部,断层走向285°,倾向北东,东部被F5所切,区内出露长度近5 km,是中三叠世切尔玛沟组(Tq)逆冲于之上的接触断层,它控制着研究区侏罗系含煤地层的北界。

(4)F4。位于研究区中部北侧,走向近东西向,0线以西向北翘;至5线附近日木才尔休玛沟被F7平推断层切割;推测长度约4 km;在0线剖面上看,ZK005自91.25~262.04 m为侏罗系享堂组地层,岩性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及构造角砾岩,而ZK004孔所揭露的地层为侏罗系窑街组,属侏罗系窑街组地层逆冲于侏罗系享堂组地层之上;倾向北东,倾角60°~80°。

(5)F5。位于研究区中部北侧,可采煤层以南,走向近东西向,0线以西向北翘;至5线附近日木才尔休玛沟被F7平推断层切割;推测长度约4.2 km;该断层与煤层方向一致,是煤层的南部边界。

(6)F6。位于研究区中部F5南侧,走向近东西向,0线以西向北翘;至5线附近日木才尔休玛沟被F7平推断层切割;出露长度约4 .8 km。ZK006、ZK401、TC2、TC3、TC7工程中揭露出该断层;在0、4线剖面上看,ZK006孔366.26~715.42 m所揭露的地层为侏罗系窑街组,岩性为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及炭质泥岩,ZK006自715.42~740.06 m为古—新近系白杨河组地层,岩性为紫红色石英砂砾岩;属中下侏罗统窑街组(J1-2y)逆冲于古—新近系的古—中新世白杨河组(ENb)之上。ZK401孔161.45~254.59 m所揭露的地层为侏罗系享堂组,为侏罗系享堂组地层,岩性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及构造角砾岩;自254.59~280.15 m为古—新近系白杨河组地层,岩性为紫红色石英砂砾岩;属侏罗系享堂组地层逆冲于古—新近系白杨河组地层之上;倾向北东,倾角65°~80°。TC2中显示的煤层与断层的接触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TC2中显示的煤层与断层的接触关系Fig.2 Coal seam-fault contact relationship shown in TC2

(7)F7。分布于研究区5线附近日木才尔休玛沟,走向30°,倾向北东;延伸2 km,属推测平移断层,具有东盘南移,西盘北移的左旋特征。推测理由:①F7以东大面积覆盖有古—新近系红层,ZK003孔453.87m以下仍未见底,属凹陷盆地,F7以西经地表探槽揭露(TC4)出露地层有三叠系阿塔寺—尕勒得寺并组,可采煤层被错断;②从0线和5线剖面对比来看,F7以西中下侏罗统窑街组(J1-2y)地层有变厚的趋势,地层层序正常。③从地貌上看,存在明显的负地形。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电测深物性特征

区内砂岩标本测定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在6.6~254 Ω·m,表现为低阻特征,且砂岩的粒级由粗变细,其电阻率由大变小,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红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为31.1~318 Ω·m,具低—中等电阻率特征;煤的电阻率变化范围为228~2 969 Ω·m,平均818.6 Ω·m,表现为中—高电阻率特征,是砂岩的2~3倍(说明:标本测定结果较露头小四极测定结果小),见表1。

表1 岩矿石电性参数测定及统计结果Tab.1 Determination and statistical results of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rock and ore

2.2 可控源电测深剖面异常特征

(1)1线可控源剖面。1线剖面长2 680 m,对1线可控源剖面进行了卡尼亚视电阻率二维圆滑反演,从反演断面图上可以看出,断面低阻异常分带明显,中部有一向南倾斜的低阻带,并在剖面北端有转折现象,而转折部位深部表现为中等视电阻率异常,对比3条剖面,在北部均表现为基本相同的特征。根据断面视电阻率异常形态并结合该区地层分布和岩石的电性特征,推测该区存在一背斜构造,明显的低阻异常由古—新近系红层(ENb)引起,200—220点深部的中阻异常推测由侏罗系(Jy)引起。100—170点之间的中—高阻异常推测由其他高阻地层引起,并且与古—新系红层为断层接触,才尔贡玛1线可控源反演及推测断面如图3所示。

(2)2线可控源剖面。2线剖面长4 000 m,对2线可控源剖面进行了卡尼亚视电阻率二维圆滑反演,从反演断面图上可以看出,断面以小于100 Ω·m的低阻异常为主,分布在剖面南北两端,中间180—240点间为一中阻异常带,该中阻异常带与其他2条断面相吻合。根据该剖面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并结合区内岩石的电性特征,推测剖面南北两端的低阻异常由古—新近系红层(ENb)引起,而中间向下延伸的中阻异常推测由侏罗系(Jy)地层引起,如图4所示。

图3 才尔贡玛1线可控源反演及推测断面Fig.3 Controlled source inversion and inferred cross section of Caiergongma Line 1

图4 才尔贡玛2线可控源反演及推测断面Fig.4 Controlled source inversion and inferred cross-section of Caiergongma Line 2

(3)3线可控源剖面。3线剖面长3 000 m,对3线可控源剖面进行了卡尼亚视电阻率二维圆滑反演,从反演断面图上可以看出,断面仍以低阻异常为主,剖面南端100—210点主要为低阻区,剖面北端210—250点主要为中—高阻区,根据该剖面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并结合区内岩石的电性特征,推测剖面南端的低阻异常由古—新近系红层(ENb)引起,而北端的中阻异常推测由侏罗系(Jy)地层引起,如图5所示。

图5 才尔贡玛3线可控源反演及推测断面Fig.5 Controlled source inversion and inferred cross section of Caiergongma Line 3

根据可控源电磁测深剖面研究,解译资料显示在0线下伏有侏罗系含煤地层存在,构造形态为一背斜,在解译和对比分析基础上,施工ZK002、ZK003、ZK004、ZK005、ZK006进行验证,其中南侧ZK002、ZK003均未见到侏罗系煤系地层和煤层,北侧施工的ZK004、ZK005、ZK006揭露出侏罗系窑街组、享堂组地层,地层产状陡,倾角多在60°~80°,仅在ZK005孔中见到煤层,但比较薄;同时在5线施工ZK501孔,见到侏罗系煤系地层,但未见煤层。根据剖面对比,不存在背斜构造,仅是多组断裂组成的单斜构造。

3 综合勘查法

3.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本区为全新统覆盖区,根据章节2,选择分析了钻探、地球物理测井以及探槽紧密配合的综合勘查方法,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区成煤规律及特征,为研究区的远景评价提供依据。本次研究手段依据电测深剖面、西邻瓦乎寺煤矿的地层层位对比、研究区含煤岩系地层和断裂构造的新认识,以钻探和槽探为主要手段选择最佳孔位(ZK005、ZK006、ZK401)逐步探索验证,同时将“三边”研究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综合研究,提高指导作用,力求最大限度的提高每一个钻孔的地质勘查效果。

(1)工程点测量。各工程点均采用GPS进行测量定位,各钻孔为独立坐标系统。研究初期,利用1/5万上日木策尔幅地形图在工区范围内最高控制点4 164 m处用GPS麦哲伦和集思宝三者进行了校对,三者X、Y值均吻合,高程GPS集思宝误差-146 m,并进行了校正。最后统一用GPS集思宝对2008—2010年度的工程进行了定测;通过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检查,其精度满足研究阶段的要求,误差≤±4 m。

(2)钻孔布设、定位测量及精度评定。钻孔的布设,根据设计钻孔的理论坐标和煤勘所提供的坐标数据,用GPS到实地确定孔位,钻孔完工后进行二次复测,平面复测误差满足普查阶段的要求。其定测和复测后的孔位坐标差值见表2。

表2 钻孔定测和复测后的误差Tab.2 Errors after borehole measurement and remeasurement

(3)探槽布设、定位测量及精度评定。探槽的布设按设计在实地结合煤层、地层及断层的走向按25°方向布设,槽头两端用木桩做标记,并用GPS到实地确定位置,完工后进行二次定测,槽头坐标以二次定测南端为准。

3.2 钻探工程

3.2.1 研究方法

本次所使用的机型为XY-5型。开孔口径为130 mm,穿过第四系覆盖层后根据地层情况换110、98 mm口径分级钻进,终孔口径均为94 mm,钻孔结构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最后用测井测斜成果;孔深校正严格按设计要求,每50 m孔深测量一次。该区用钻探研究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工艺比较先进;采取率很高;打煤质量较好;进尺平均每天为15~20 m;对破碎带的堵漏和取芯有很好的经验。以上特点为项目资料的取得提供了可靠依据。

3.2.2 钻探质量

对所竣工的3个钻孔均按煤炭工业部2007年颁布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进行了认真验收,综合评定ZK006ZK401为甲级;ZK005为乙级。完成钻探研究量1 805.91 m。其中,ZK401孔为85°斜孔;ZK005和ZK401孔均打到可采煤层1层,煤线2层;ZK006孔没有打到煤层,但施工的3个孔均控制了F5断层和含煤地层及古新近纪地层,达到了施工的目的。

3.2.3 岩煤层采取质量

(1)岩煤层采取率。完成的3个钻孔全孔岩芯采取率全在80%以上,煤层采取率85%以上,煤层顶底板采取率在80%以上,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煤、岩芯采取率见表3。

表3 煤、岩芯采取率Tab.3 Coal and core recovery rate

(2)钻孔煤层质量。质量评述中煤层厚度均按真厚度为准,最低可采厚度为0.60 m(BN煤)。3个孔中共见煤6层,其中评级2层,未评级4层,主要是煤层太薄,以煤线为主,钻探见煤,测井为炭质泥岩,煤质分析为不粘煤。煤层倾角的确定是实测倾角减去相应孔段的天顶角。钻探打煤质量较好,煤层是可靠的;测井未测出的煤线主要原因为测井曲线灵敏度>0.10 m时才能解译。在最终成果利用时仍用测井成果。

3.3 地球物理测井

(1)采用的方法技术。根据DT/T 0080—2010《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以及本次项目的研究需要,本次测井研究对3个孔进行了电阻率、自然伽马、密度、自然电位、井径、井斜等6个参数的测量。

(2)使用的仪器与性能。本次地球物理测井研究所使用仪器及设备配备情况见表4。

JGS-3智能工程测井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深度测量误差≤0.4‰,测井速度0.5~30 m/min可调,研究温度范围-10~+50 ℃。

(3)解释原则。在测井曲线上,若同时具有高电阻、低自然伽马、高伽马—伽马特征的层位,并且井径正常的情况下,即可定性为煤层(图6)。根据以往测井经验,在井径扩大段,可以显示为似煤反应,是对泥浆的一种测量反应,因此在解释煤层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该种情况。本矿区煤层段未发现井径扩大的情况。根据以往测井成果,对于结构简单煤层,长短源距、自然伽马、电阻率、自然电位等测井参数均有较好反映,对煤层界面反映均较清楚,此时,长短源距、自然伽马、电位电阻率、自然电位均可作为煤层定性解释参数。对复杂结构煤层,尤其当井径不正常时,煤层解释依靠参数选择为长短源距,自然伽马、电位电阻率。自然电位解释时作为参考参数,在煤层部位,自然电位显示负异常。根据钻孔资料,该区煤系地层中见有炭质泥岩,因此,钻孔内见有炭质泥岩的部位要认真研究测井资料,寻找可能存在的煤层。

表4 测井使用仪器设备情况Tab.4 Well logging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图6 ZK401号钻孔煤层特征反映曲线Fig.6 Coal seam characteristic reflection curve of ZK401 borehole

(4)煤层定厚解释原则。定厚解释主要确定煤层结构、详细划分煤层及夹矸厚度。根据该矿区以往测井经验,此次地球物理测井研究煤层定厚解释原确定见表5。煤层及夹矸的定厚解释在1/50曲线上进行。定厚解释时,先在1/50曲线上按照每种参数的解释原则分别求出每种参数所反映的煤层顶、底板深度及厚度,最后采用的煤层顶、底板深度及厚度为几种测井参数所求得的深度及厚度的平均值。本次研究我们采用长源距伽马—伽马、三侧向电阻率及自然伽马3种对煤层反应明显的参数确定单一参数的定厚解释点,然后三参数进行平均得到最终的煤层深度及厚度。

表5 煤层定厚解释原则Tab.5 Coal seam thickness determination principle

(5)夹矸解释原则。煤层中夹矸划分的基本解释原则是在伽马—伽马曲线上,煤层中曲线显示幅度小于该煤层全幅值2/3者可定为夹矸,大于2/3以上者则按煤层对待,不划分夹矸,这种似夹矸异常反映,只是这个部位的煤层含灰分略高而造成的变化。对于小于源距的薄层夹矸,其伽马—伽马曲线显示可能大于煤层幅值的2/3,但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参数有明显反映时也可确定为夹矸。在井径正常地段,夹矸部位同时具有低电阻、高自然伽马。

(6)炭质泥岩解释原则。炭质泥岩是煤、劣质煤与泥岩之间相互过渡岩层,其物性特征介于煤与泥岩之间,其灰分超过40%,含炭量在60%以下。对于碳含量较低的泥岩,其物性与泥岩差异很小不易区分。一般情况下,炭质泥岩主要物性特点是:伽马—伽马参数在整个含煤岩系剖面上显示为仅次于煤层的高幅值(井径扩大假异常除外),视电阻率参数也有区别于上下岩层的显示,自然伽马参数也有层位显示。其定性定厚的主要参数为伽马—伽马参数,同时还要参考其他参数,定厚解释原则是其幅值小于本孔主要煤层最高幅值的60%可定为炭质泥岩,高于60%的则为煤,其量值视仪器灵敏度而定。

(7)其他岩性的解释原则。不同岩性由于其粒度的大小不同,在各种参数曲线上的反映也不同。粒度越大,自然伽马参数的数值越小,视电阻率参数值越大。其余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显示。区内岩石以泥岩的自然伽马值最大,粗砂岩的自然伽马值最小,其余岩性介于两者之间。以自然伽马参数为主,参考三侧向电阻率参数可以对不同粒度的岩性进行划分。另外,由于影响岩石自然伽马参数的因素较多,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岩层的解释精度。所以,对岩层进行定性、定厚解释时,同时参照钻探成果进行准确定性。钻孔破碎带地球物理特征曲线如图7所示。

图7 钻孔破碎带地球物理特征曲线Fig.7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borehole fracture zone

(8)质量评述。本区测井研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制定的《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执行,所使用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各参数方法选择合理,结果准确可靠,地质效果明显。数字原始资料质量评级执行标准为DZ/T 0080—93《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成果质量评级执行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中测井成果质量标准,根据原始资料及成果资料评级情况,测井原始资料质量甲级孔3个,全孔质量等级甲级孔3个。地球物理测井研究量及质量情况见表6。

3.4 探槽研究

探槽工程以揭露区内煤层露头和F7断层为目的。360型挖机共施工8条探槽,其规格以实地施工条件和确保安全为原则,其边坡安全角为60°,施工至槽底基岩0.3~0.5 m能看清产状为原则,探槽

表6 地球物理测井研究量及质量情况Tab.6 Research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geophysical logging

施工后,由地质编录人员及时进行了编录。编录格式严格按QB/C7.5—K01—2001A/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研究细则操作,编录质量符合要求;编录完后,全部进行了回填;经过自互检后着墨,编录整齐、准确、及时,内容齐全。

探槽工程总长度934.77 m,总研究量7 339.40 m3,平均7.86 m3/m;施工深度平均达2 m,特别是TC1、TC2、TC3局部地段深度达6 m以上,口宽平均达2 m、底宽平均达1.8 m。其中3条见煤并采取了煤样,采集探槽煤样7件;2条因第四系覆盖厚而未揭露至基岩面,3条未见煤但揭露和控制了F5、F6断层。

地表槽探煤层最小厚度0.10 m,最大厚度0.60 m,平均厚0.35 m,不够可采厚度;施工钻孔2个,见可采煤层的钻孔2个,ZK005厚度0.76 m,ZK401厚度0.82 m,平均厚0.79 m。从地表至中深部煤层厚度反映出由薄变厚的趋势。由于构造对煤层的影响,煤层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在3线(D2电测深剖面)附近变化较大,煤层变薄,煤质灰分超标;可采煤层在平面上延伸长度达1.529 km,煤层产状为10°~25°∠60°~78°。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1层,煤层稳定性属较稳定类型。

对达到设计目的的探槽均进行了素描。本次探槽工程布置合理,施工规范,达到了设计目的。

4 结论

(1)通过分析才尔贡玛煤矿地球物理特征,可为综合勘查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了钻探、地球物理测井以及探槽紧密配合的综合勘查方法,得出了研究区成煤规律及特征。

(2)初步查明研究区内赋存可采煤层1层,位于中侏罗系窑街组,含煤地层和煤层赋存于F4与F5间。

(3)地表槽探煤层最小厚度0.10 m,最大厚度0.60 m,平均0.35 m,不够可采厚度;施工钻孔2个,见可采煤层的钻孔2个,ZK005厚度0.76 m,ZK401厚度0.82 m,平均0.79 m。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1层,煤层稳定性属较稳定类型。

猜你喜欢

伽马测井电阻率
本期广告索引
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可控源大地电磁法全场域视电阻率定义
阻尼条电阻率对同步电动机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防腐层电阻率的埋地管道防腐层退化规律
中子伽马曲线受到自然伽马污染影响分析及消除原理
石油行业测井安全的管理与控制
三大抽样分布的理解与具体性质
Understanding Gamma 充分理解伽马
瓦斯科·达·伽马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干扰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