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DWI与DCE-MRI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2023-01-11姜成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3期
关键词:肝癌检出率病灶

姜成旭

(莱州市市立医院CT室 山东 莱州 261400)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据WHO的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肝癌的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六位,癌症相关死亡率居第三位[1]。研究显示:肝炎后的肝硬化是引发肝癌的独立风险因素,致病因素约占肝癌的85%~90%,肝癌的临床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2]。从治疗来看,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肿瘤切除手术、肝脏移植和介入治疗等;由于肝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加上进展较快,多数患者发病时疾病均已发展至中晚期,进而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肝脏移植术虽然能够延长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器官移植的指征较为严格,适用范围较小,这也是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3]。中晚期肝癌虽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但从临床应用来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身体状况普遍比较差,加上TACE术很难从根本上清除坏死肿瘤,因此临床上多需对患者术后的病灶情况进行随访,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有针对性的给予干预治疗,是保证肝癌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关键。DSA能够全方位地显示肿瘤的血供和侧支循环状况,是目前评估肿瘤复发风险的最佳手段;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因此适用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4]。MRI是一种组织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测手段,且具有安全、无创、无辐射的特性,在肝癌TACE术后随访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效。为进一步探寻MRI在肝癌TACE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莱州市市立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9月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莱州市市立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9月收治的78例肝癌TACE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46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2±3.9)岁;病灶直径5~11 cm,平均直径(7.11±0.92)cm;临床分期:Child-Pugh A期患者35例,B期患者43例;单发病灶35例,多发病灶43例。

纳入标准:①78名对象均满足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中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5];②均在我院接受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③患者意识及依从性良好;④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重度肝硬化及肝腹水的患者;②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及全身性感染患者;③预计生存期不足6个月;④由于其他原因退出研究或必须终止研究。

1.2 方法

DSA:于患者右侧股动脉穿刺置管,选择5F-RH导管行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选择3F微导管行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以导管头端进入瘤体,借助微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 mL;完成上述操作后,注入1~2 mm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束后再次造影,并对血管闭塞的程度和残余灶染色情况进行观察。

①DWI扫描,选择1.5T磁共振扫描仪,以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注射扎喷酸葡胺为造影剂。平扫T2WI FRFSD序列、T2WI FIESTA序列,由膈顶至两肾下极进行扫描,选取SE/EPI序列,具体参数如下:TR:4 000 ms,TE:55 ms,FOV:38 cm×22 cm,层厚/层间距:6 mm/1 mm,矩阵128×128,扫描时间25 s。

②DCE-MRI扫描,周静脉注射15 mL扎喷酸葡胺为造影剂,然后注入15 mL 0.9%氯化钠溶液,分别对平扫图像、动脉期图像、门静脉期图像和延迟期图像进行采集和图像分析。

DSA结果由至少两名专科医师进行阅片,两名医师阅片结果出现异议时,须通过讨论达成一致。

1.3 观察指标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和DCE-MRI的病灶检出率、活性病灶检出率;分析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比较DWI和DCE-MRI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病灶及活性病灶的检出率对比

资料统计显示:78例患者共计病灶126个,DSA以及DWI、DEC-MRI的病灶检出率均为100.00%。78例患者经DSA检查,活性病灶数126个,以DSA为金标准,DWI的活性病灶检出数106个,检出率为84.13%;DEC-MRI的活性病灶检出数104个,检出率为82.54%。两种方法活性病灶检出率均低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和DEC-MRI的活性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病灶及活性病灶的检出率对比

2.2 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DSA结果显示:阳性70例、阴性8例;DWI检测阳性74例(真阳69例、假阳5例)、阴性4例(真阴3例,假阴1例);DCE-MRI检测阳性69例(真阳65例、假阳4例)、阴性9例(真阴4例,假阴5例);见表2、表3。

表2 DWI检测结果 单 位:例

表3 DCE-MRI检测结果 单位:例

2.3 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DWI的诊断准确率92.31%、灵敏度98.57%、特异度37.50%与DCE-MRI的88.46%、92.86%、5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效能比较[%(n/m)]

3 讨论

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介入治疗主要可分为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两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属于经血管介入治疗中肝动脉介入治疗的范畴,是当前治疗无法行外科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从临床来看,通过介入术能够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肝癌本身具有病情进展快等特性,肝癌患者又以中老年人居多,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再加上各种基础性疾病的影响,患者在术后恢复阶段的整体健康状况依旧不理想,同时介入术本身很难完全根治坏死肿瘤,因此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灶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给予干预治疗,对于患者中远期预后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有研究表明[6]:反复TACE虽然能够解决病灶残留的情况,但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DSA能够客观地显示肿瘤的血供及侧支循环状况,在肝癌复发风险的评估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考虑到方法本身会对患者造成伤害,考虑到肝癌TACE术后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较差,随访的应用价值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超声是现阶段国际上推荐的肝癌早期方案,该方法能通过对病灶内血流情况的观察用以评价肿瘤的活性,但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方案而言,易受到患者的心脏搏动、呼吸运动以及超声伪影的影响,检查的敏感性相对较低[7],在TACE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存在明显的局限性。CT是长期以来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影像学手段,同样具有经济、无创等优势,同时CT高密度碘油沉淀区能够比较直观的显现肿瘤的坏死情况。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沉积碘油有掩盖残留肿瘤的可能,诊断的准确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在CT机软硬件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以研究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为目的的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方法通过层面中的TDC(时间-密度曲线)并借助模型计算出具体的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参数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从临床应用的情况来看,在肝癌TACE患者术后评估中应用,CTPI对肝癌活性病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常规CT扫描,但CTPI为有选择性的断层扫描,在掌握病灶全貌方面还不及MRI,但其本身经济、方便的特点依旧具有其临床优势,并随着64层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的开展,上述不足或将得到有效的弥补,进而发挥出更大的临床价值。

MRI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的优势,同时扫描不受碘油沉积的影响,除去使用成本较高外,相对于CT检测价值更加明显[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78例患者共计病灶126个,DSA以及DWI、DEC-MRI的病灶检出率均为100.00%。78例患者经DSA检查,活性病灶数126个,以DSA为金标准,DWI的活性病灶检出数106个,检出率为84.13%;DEC-MRI的活性病灶检出数104个,检出率为82.54%。两种方法活性病灶检出率均低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和DEC-MRI的活性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方法在肝癌TACE术后患者随访中均能取得良好的应用价值。DWI借助扩散敏感梯度场前后组织信号的强度变化检测组织水分子的扩散状态,进而客观反映组织的微观结构。TACE术后患者细胞中的水分子含量和密度均会发生变化,肿瘤细胞膜完好的存活区域,水分子的扩散会受到明显的限制,ADC值相对较低。因此,通过ADC值的变化能够对肿瘤组织的水分子扩散情况进行判断。DWI是目前评价TACE术后肿瘤进展状况的有效方法,ADC值、D+值DWI图像,可有效区分残余肿瘤和坏死组织,进而达到评价患者预后的作用[9]。但从应用来看,相对于DCE-MRI而言,DWI的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在小病灶的检出中有一定的困难,同时,主观选择区域检测ADC值有出现误差的风险。DCE-MRI是通过三维扰相快速梯度回波序列采集静脉注入造影剂前后的图像,通过对选定层面连续多次T1加权成像获得每一像素点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最终获得半定量和定量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反映病灶的生理特性,相对于DWI其优势在于能够反映组织的血流灌注和毛细血管渗透性。但是该方法会受到对象呼吸的影响,同时数据分析模型的选择,也有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侯毅斌[10]等人在研究中将DWI与DEC-MRI联合用于肝癌TACE患者术后的随访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单一方案而言,联合方案的检出率更高。

综上所述,DWI和DEC-MRI在肝癌TACE术后的随访检测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软件和成像序列技术的发展,两种方法在肝癌中的应用拥有广阔的前景,就目前来看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将随访检测的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肝癌检出率病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