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率分析
2023-01-11王忠兴通信作者
李 跃,王忠兴(通信作者)
(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 山东 烟台 264000)
脑静脉窦血栓是比较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受颅内血管内血栓形成等诸多因素影响,脑内静脉系统出现狭窄或闭塞,阻塞静脉血回流和循环,是一种罕见器质性疾病,病因复杂,合并颅内压增高特征,但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由于发病率低,病案资料少,目前也仍缺乏其流行病学资料。就目前已有病例资料分析,多数患者经及时诊断并积极干预治疗后,预后均较为良好,不过也有部分患者因早期未获得及时诊断、干预,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对指导脑静脉窦血栓临床治疗以及促进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手段较多,其中颅部影像学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常用非创伤性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等[2]。其中CT检查费用低、操作简便易行,但可能出现颅骨伪影,造成误诊,影响诊断准确性。相对而言,磁共振成像可更直观、多角度显示病变部位的血管通畅情况,明确血管狭窄或阻塞位置,且这一技术序列成像具有多个性,不仅可全面反映病灶状况,还不会有颅骨伪影干扰[3],但其不能清楚显示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对比情况,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检查费用高,导致其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作用被忽视。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各具优劣,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疑似脑静脉窦血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23~65岁,平均(36.24±1.21) 岁;病程6 h~4个月不等,平均(3.47±0.52)个月;包括急性期21例,亚急性期17例,慢性期38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因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头痛等颅内压显著增高表现入院就诊;②腰穿测定颅内压在200 mmHg以上;③患者均行CT及1.5T MRI检查,且对检查操作耐受;④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者;⑤遵循知情、自愿参与原则。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可能会对诊断形成干扰的疾患;②有先天性精神疾病者;③身体不耐受研究所行的检查手段操作者;④先天畸形者。
1.2 方法
CT检查:仪器为西门子原装进口SOMATOM Force双源CT,42排位CT平扫。扫描参数为:层间距3 mm,层厚5 mm,矩阵512×512,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50 mA,扫描时间为37.5 s。指导患者取正确仰卧位,由肘静脉注射80 mL碘海醇,流速设置为4 mL/s,应用CT扫描仪对颅顶开展颅内扫描。检查结束后将数据传输到图像工作站,应用软件Neuro Perfusion对图像进行分析。
磁共振成像检查:仪器为1.5T核磁共振仪(西门子公司1.5T MAGENTON Avanto磁共振仪)。方法:以层厚6 mm完成T1、T2加权成像序列扫描,以层厚1.5 mm、矩阵512×192、视野20 cm×20 cm、瞬时弹性3.9 ms、重复时间35 ms、翻转80°完成二维时间飞跃成像技术扫描,扫描始于前额,终于后枕部,同时建立预饱和带。
1.3 诊断标准与评价指标
CT诊断标准:呈现高密度影,强化程度上表现为明显强化,形态上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核磁诊断标准:T1加权扫描时,病灶处呈现均匀等信号、等低混合信号;T2加权扫描时病灶处呈现均匀略高信号、等高混合信号。阅片、诊断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在未知患者DSA诊断结果下完成,当诊断发生分歧时,共同商讨,仍意见不统一时介入另一位高资历影像学医师,商讨出最终一致诊断结果。二者联合诊断时只要其中一项诊断为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诊断、MRI诊断以及二者联合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同时采用一致性检验验证患者的检测结果,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良好;Kappa值在0.4~<0.75时表示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则表示一致性较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MRI以及二者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能比较
76例疑似患者中,DSA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阳性有64例,脑静脉窦血栓阴性12例。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与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CT、MRI单一诊断,且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特异度与单一MRI诊断相同,均高于单一CT诊断。联合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Kappa值高于CT、MRI单一诊断。见表1~表4。
表1 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结果 单位:例
表2 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结果 单位:例
表3 CT与MRI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结果 单位:例
表4 CT、MRI以及二者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能比较[%(n/m)]
2.2 CT与MRI检查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CT检查检出的51例阳性患者均在静脉窦部位有高密度影,其中界限模糊呈条状影有30例,累及直、横窦和上矢、乙状窦及窦汇有21例,经增强扫描,静脉窦中造影剂不充盈,可见低密度血栓影,急性期患者可见束带征及空、高密度三角征。
MRI检出的54例阳性患者静脉窦均有增宽,可见累及直窦、窦汇各8例,横窦11例,乙状窦10例,上矢状窦17例,急性期T1加权成像等信号而静脉窦中T2加权成像极低信号,亚急性期T1、T2加权成像及血栓均为高信号,慢性期血栓信号较低,但表明有血栓,不过静脉窦内血流信号消失/不良。
3 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特殊且罕见,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发生率不足1%,但起病后死亡率较高,且不同于常见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居多,该疾病人群多见儿童和青壮年,如小儿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等疾患引发的侧窦血栓形成[4-5]。侧窦血栓形成包括横窦和乙状窦血栓形成。根据是否为炎症这一病变性质,脑静脉窦血栓可分为两大类,炎症型常见受累部位为横窦、海绵窦,非炎症型则易累及上矢状窦[6]。经临床多年研究得出,该疾病临床症状多样且均不具备特异表现,而病因具有一定复杂性,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局部化脓性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继发,二是血液高凝或凝血系统障碍造成,三是静脉窦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四是病因尚不明确[7]。
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就诊多因静脉窦血栓引起的颅内高压表现,且多数患者常同时存在脑静脉血栓和脑静脉窦血栓这两种生理过程,因此该疾病患者不仅可能有恶心呕吐、头痛、反应迟钝等颅内压显著增高症状,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不规则高热寒战乏力等静脉梗阻所造成的局灶性症状。由于该疾病罕见且临床症状隐匿,于临床是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而一旦未及时诊断,病情危重患者往往不能及时被挽救[8]。
由于临床症状及体征难以判断脑静脉窦血栓,因此临床诊断以影像学手段为主,目前常用影像学手段有CT、MRI、DSA等,其中DSA被临床列为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这一检测方式可清晰且直观显示静脉系统。CT静脉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该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过由于颅骨伪影干扰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同时对操作技术及环境有较高要求,因此这一检查方式检查该疾病也存在一定局限性[9]。还有研究指出,采用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检出三角征、束带征等影像征象的概率较低,尤其是单一颅内高压者,CT结果准确率往往不高[10]。MRI检测脑静脉窦血栓准确性更高,敏感性更强,对于静脉窦脉管狭窄或闭塞,这一检查方式可显示不同信号及影像表现,如闭塞无流空现象,脑静脉窦中血流信号异常等。且不同序列成像的多个性可规避颅骨伪影干扰,既可直接而准确显示静脉窦状况,还可全面反映其间接征象,以保证临床诊断准确性。同时这一检查方式具有高分辨率,血管成像应用的情况下,更是可直观窦内血流状况,显示血栓及血管继发变化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Kappa值均高于CT诊断,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Kappa值均高于二者单一诊断。提示,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与CT联合更能显示出临床诊断优势。分析其原因,磁共振加权成像可将静脉性脑梗死、多发性颅内血肿等征象全部予以清晰显像,加上不同发病时期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核磁共振信号也是完全不同的,这更便于根据核磁显示结果确诊该疾病及分析其病情状况。期间利用二维时间飞跃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病灶血流状况。且有无脑静脉窦血栓,成像序列信号是显著不同的,如无血栓情况下,脑静脉窦表现出均匀一致且粗细均等的高信号,有血栓时信号可表现出明显异常。孙辉等[11]相关研究也指出,脑静脉窦血栓MRI可将其累及部位闭塞情况完全显示,其信号不仅低表达,还不规则,边缘不光滑;于梗阻部位可见引流静脉异常扩张,或形成静脉侧支循环等。丁磊[12]在类似研究中表示,MRI可通过不同成像技术将脑静脉窦病灶情况以多角度形式全面而直观显示,对于CT无法完全显示的浅静脉和静脉窦变化,MRI也具有更高成像分辨率,还不会受颅骨伪影干扰[13]。CT图像可清楚显示脑静脉窦血栓病灶组织呈现高密度影,与正常组织的低密度影成对比,而MRI检查无法做到,而对病情复杂病例,CT由于不能准确反映病变情况而导致诊断准确度低。MRI与CT联合诊断优劣互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更高,误诊率更低。
本研究分析两组影像学特征发现,MRI显影较CT平扫可更明确反映病灶病变状况,且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的血流血栓信号差异明显,提示MRI可明确反映脑静脉窦血栓病变发展状况。正常状态下,人脑静脉MRI血流信号呈高水平表达,且静脉窦边缘完好,在血栓形成后,根据不同病变状况,其血流信号可出现相应显影表现,如静脉窦远端建立侧支循环后病变显影会呈现缺损表现等,采用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不仅准确,还有助于病情阶段判定,为诊疗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MRI检查在脑静脉窦血栓临床诊断中有着较高应用价值,是常规CT检查的重要补充,且这一检查方法可明确反映病灶病变发展状况,对患者早期疾病诊断及病情判定均具有积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