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3-01-11侯祥霓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3期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筛查

王 宁,侯祥霓(通信作者)

(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济宁 272114)

肺癌作为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是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尤其是对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1]。根据肺癌不同阶段,在肺癌早期经过明确诊断后,给予有效的放化疗以及手术干预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若肺癌在早期未得到准确诊断,疾病将会进一步发展进入中晚期,在该阶段,临床治疗效果大大减弱,病死率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由此可知,肺癌的早期明确诊断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在早期诊断肺癌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但需要注意的是,肺癌早期因无典型症状,对诊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当下在临床诊断中,广泛使用的影像学诊断措施包括X线平面以及多层螺旋CT等,其中后者凭借自身清晰的分辨率,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但给予多层螺旋CT的辐射性,无法短期对患者展开多次诊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诊断技术的应用。故有相关研究显示,低剂量状态下的螺旋CT和常规剂量的螺旋CT在肺癌的诊断中,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也并没有因为剂量的降低而影响图像质量,通过三维技术处理后,依旧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病灶情况,明确病灶和邻近组织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为研究不同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2 年2 月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63.11±2.72) 岁;患者中有23例吸烟者,男性17例,女性6例,烟龄7~11年,平均烟龄(8.68±2.14)年。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剂量以及低剂量螺旋CT诊断,根据剂量将其分为观察组(低剂量)和对照组(常规剂量)。

纳入标准:①经螺旋CT可评估肿瘤是否影响纵隔、胸膜以及胸壁,存在转移灶和管腔狭窄等情况;②符合《实用肺癌诊断治疗学》诊断标准[4],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严重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存在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螺旋CT诊断,间隔3 d后,再进行常规剂量螺旋CT诊断。使用GE公司生产的CT 660、CT 620 Revolution CT扫描仪。在正式诊断前,要求清除患者诊断区域内的金属物品,并引导其开展屏气练习。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扫描,选择铅衣将颈部和腹盆腔位置遮盖,头先进,以胸骨柄位置为定点,要求患者做深吸气,屏气开启扫描。

低剂量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20~40 mSv,螺距1.375:1,矩阵512×512,间距5 mm,层厚5 mm,管电流50 mAs,管电压110 kV,扫描时间6 s,以肾上腺素水平下和肺尖上实施扫描。扫描完毕,根据间距0.625 mm、层厚1.25 mm实施图像重建技术,将图像传输至处理站,选择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观察患者的病变位置、形态以及数量。

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100~200 mSv,两次扫描应间隔3 d后,螺距1.375:1,矩阵512×512,间距5 mm,层厚5 mm,管电流100 mAs,管电压120 kV,扫描时间6 s。图像处理与低剂量螺旋CT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不同剂量诊断方式的检出率、辐射剂量以及检出结节的大小,由两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记录结节形态和大小;②对比肺结节图像细节情况,包括分叶、毛刺、空洞以及钙化;③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为:优:无伪影;良:有伪影且不影响临床诊断;差:有伪影影响临床症状,并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图像质量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6.67%、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以及结节平均大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2.2 两种诊断方式的肺结节细节情况

观察组对分叶、毛刺、空洞以及钙化表现的检出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式的肺结节细节情况[%(n/m)]

2.3 两种诊断方式的图像质量情况

观察组的图像优良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诊断方式的图像质量情况[n(%)]

3 讨论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因素。在肺癌的诊治当中,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从而早期开展相关治疗,以此方式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5]。而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诊断筛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包括在年龄≥40岁,且具有较长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当下所使用的筛查措施包括胸部X平片、痰细胞学检验、分子肿瘤学以及各类影像学诊断措施[6]。在不同筛查方式中,对肺癌的敏感度以及检出率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例如在影像学诊断中,虽然其支持反复操作,价格受到广泛患者的接受,但是在面对小肺癌的诊断中,其诊断效能较为有限,尤其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检出率并不理想。而相较于痰细胞学检验,只能对鳞癌累及大气管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肺癌诊断中无法提供全面的可靠信息。因此在早期肺癌诊断和筛查中,急需一种适用性强,可靠性较高的诊断方案[7]。

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8],在大规模肺癌筛查当中,联合胸片与痰细胞学检验所获得的检出效率并不理想,因为无法早期得到较高的诊断结果,故对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难以起到辅助作用。X线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所以通过最低剂量的照射,在不影响诊断结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放射影响,能够起到一定的诊断作用。因此低剂量螺旋CT的观念出现,指的是在不影响最终获取图像的基础上,减少放射剂量,避免对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随着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其优势和效果得到了广泛肯定,具有理想的扫描速度,每秒可获取8层图像,患者在扫描的过程中,仅需要屏息1次即可完成整个胸部的扫描工作,可有效减少伪影的出现,以此方式获取清晰的诊断图像[9]。而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选择低剂量扫描在减少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还能减少肺部影像重叠,保证了其自身的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10]。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图像质量方面,观察组的分叶、毛刺、钙化、空洞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且图像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低剂量螺旋CT在确保诊断要求的同时,不会影响图像的细节和质量,可发挥正常的诊断作用。另外在本研究的诊断结果当中,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剂量的肺癌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但辐射剂量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在常规剂量的螺旋CT中,因为放射剂量较大,范围较广,高频率的扫描会促使患者发生明显的辐射损伤。故降低剂量,减少损伤始终是螺旋CT的研究重点[11]。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肺结核以及尘肺等呼吸系统危重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因为螺旋CT检查中,放射线剂量和管电流具有相关性,随着管电流的增加,放射剂量也会随之上升[12]。然而在相关研究中[13],在放射线剂量的降低,并没有发生图像质量降低以及图噪下降的情况,根据临床实际工作我们发现,低剂量螺旋CT依旧可以观察到<5 mm的微小实性结节和混合性结节,经图像重建技术处理后,可以正常反馈患者的病灶情况,明确病灶和邻近组织的关系,达到了肺癌早期诊断和观察的需求。结合本研究结果,分析低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的大范围筛查当中,因为所接受肺癌筛查的人群无需常规剂量的CT诊断,因此使用低剂量螺旋CT对其进行筛查,一方面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对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在常规的CT技术使用中,为确保高质量的图像,多采用提高有效管电流曝光时间以及剂量长度乘积等方式,但是通过上述参数的调整,也促使放射剂量的上升,但是仅对上述参数的提高无法准确评估患者所承受的具体剂量,而是应当计算X线直接照射与散射剂量的综合,方能得出详细的照射剂量。相关研究显示[14],使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X射线曝光剂量,还能缓解CT球管的受损情况,从而保证CT机器的长时间运行,对其使用寿命可发挥一定作用,以此方式降低机械损失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大范围肺癌早期筛查更为合理,保证肺癌的检出率,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总体来说,基于肺癌的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加之早期症状不典型的特点,患者往往在得到明确诊断后疾病已经发展至中晚期,也存在部分患者发生淋巴远端转移的情况,因此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明确诊断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中各类疾病的诊断中均发挥了显著作用,其自身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在肺癌的诊断中可以对病灶形态以及组织关系进行全面观察[15]。但基于多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较高,可能对患者自身造成辐射影响,对此为确保疾病的检出率,适当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保护患者,也便于开展大范围的早期肺癌筛查。故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根据结果显示,低剂量螺旋CT的肺癌检出率与对照组无差异,但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得到了显著降低,并且低剂量螺旋CT可保证对病灶钙化、毛刺、分叶以及空洞进行观察,不会影响获取的图像细节,同时图像的质量优于常规剂量螺旋CT。由此证明,不同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低剂量不会影响肺癌的检出率,且能够对患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开展大范围早期肺癌筛查,且依旧可以获取质量较佳的图像。

综上所述,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低剂量螺旋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减少患者受到放射影响,保证肺癌检出率的同时,可保证较高水平的病灶细节和图像质量,以此方式达到早期明确、早期治疗的目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也为大范围肺癌诊断提供了新途径,值得研究和借鉴。

猜你喜欢

低剂量螺旋筛查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