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 助力推进精准扶贫*
——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3-01-11刘继东王雅静屈依一樊程程
刘继东 王雅静 屈依一 樊程程
(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组织部,辽宁 沈阳 11084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创新扶贫思路举措和体制机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扶贫脱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福祉。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成为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1]。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2020 年是脱贫攻坚战关键之年,脱贫攻坚已到达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
高等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和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的双重使命,承担着服务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和推进中医药科技进步的双重责任。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精准扶贫”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坚持贯彻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以中医药产业扶贫、中医药教育扶贫、中医药健康扶贫为重点,积极探索帮扶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教育、科技和医疗等方面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为完善社会卫生服务体系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服务。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作为辽宁省惟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辽宁中医药大学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注重发挥学校中医药高等教育特色,结合对口扶贫单位基本情况,紧紧围绕“志智双扶”工作要求,积极开拓教育扶贫、智慧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多样化的扶贫模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不甘贫困、自立自强精神,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驻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多措并举,与当地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切实推进对口帮扶单位的精准脱贫。
1 创新精准帮扶机制 积极推进教育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话时强调过,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积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为提高对口扶贫单位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校园环境,辽宁中医药大学资助修建操场、捐赠电脑、投影仪、屏幕、打印复印多功能一体机等办公设备以改善办学条件及教学手段。辽宁中医药大学每年向贫困生捐赠图书、书包等学习用具,选派由辅导员和优秀大学生组成的“芳华”爱心支教团队,每年寒暑假都深入到对口扶贫单位义务支教,为贫困地区的师生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口。
另外,辽宁中医药大学按照国家关于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健全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关爱学生成长,满足个体需求,在“奖、助、贷、勤、减、补”为主要内容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基础上,全面创新贫困生帮扶工作,挖掘典型,树立榜样,搭建平台,展示自我,从专业学习角度切入,关爱贫困生思想和学业,将学业辅导、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促进了学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全面提升[2]。
2 夯实党建带动村建 切实加强智慧扶贫
充分发挥以挂职干部、第一书记为主,相关业务专家为辅的干部扶贫作用,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更加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增强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的政治职能,突出政治引领,严肃党内组织生活,避免组织软弱涣散的危险;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畅通党群之间的沟通渠道,完善村民对村党组织的监督机制;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高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使村党组织成为团结凝聚群众的感召者和开拓前进的领头者;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机制,重点发掘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干劲的青年村民进入后备干部库,建立合理的后备干部梯队;在经济发展、和谐稳定、村貌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村中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共同发展;完善村党建活动设施,合理利用党建经费推进办公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宣传阵地等场所的建设。
3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打造健康扶贫品牌
为深入贯彻推进医疗精准扶贫工作,有效遏制和减少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到2020 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学校结合对口扶贫单位医疗卫生实际,积极探索“医生坐诊、专家义诊、远程会诊”全覆盖模式,通过捐赠基本医疗器械、协助修建新卫生室,努力改善就医环境,常年选派各附属医院的优秀医生驻扎对口扶贫单位提供医疗服务;定期选派资深医疗专家深入扶贫点开展大型健康扶贫义诊活动,为农家百姓送医送药,输送专项扶贫基金;对于特病人员实施远程会诊服务项目,协助基层医师诊治患者;强化政策倾斜,打造中医药健康扶贫惠民平台。
此外,通过专家指导、人员培训、专科建设、免费医疗项目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当地医生专业水平和诊疗水平,确保乡镇卫生院软硬件设施、技术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实现一般疾病不出乡镇,贫困地区居民就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目标,逐步形成分级诊疗、层层保障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3]。
4 依托校企联盟平台 落实产业扶贫政策
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践,是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夯实中医药产业基础的重要举措[4]。学校依托辽宁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校企联盟平台,尊重自然规律,立足资源禀赋,找准比较优势,指导辽宁省辽西地区贫困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规范化种植建设,积极开展“定制药园”建设。积极争取增加政府扶贫财政资金投入,提供中医药种植技术指导,引导和带动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中药材生产,增加农户收入。
同时,积极发展特色食品、绿色食品等大健康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农户收入。为协助对口扶贫单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学校食堂开设第一书记代言农副产品超市,通过职工福利等为扶贫对口单位农副产品打开销路。在“互联网+”热潮的推动下,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农副产品销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实现了物网互联,既解决了传统农产品销售方式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又打造了乡村品牌特色的窗口。
扶贫路任重而道远,高等中医药院校以其鲜明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不会缺位,不该缺位,不能缺位[5]。下一步学校将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在产学研医紧密结合的带动下,坚持“需求导向、人才为先、科技支撑、统筹资源”,围绕“教育扶贫、智慧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瞄准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具体需求,结合定点扶贫村实际,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优势,主动而为,做好帮扶顶层设计,整合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通过扎根基层、夯实党建、教育医疗、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方式,从人才、医疗、技术等多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服务地方民生,进一步加大定点扶贫工作力度,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走在前、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