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分析
2023-01-11秦兰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70
文/秦兰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70
引言: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也相应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数量,使我国建筑规模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而言,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是决定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求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实施充分的质量检测,以充分保障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步骤
1.1 外观检测法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土地结构实施质量检测,要求首先进行外观检测,需要工作人员针对建筑物的外观结构进行充分评估,并以此为前提,进行建筑基本结构质量检测。以下为利用外观检测法时所需检测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求针对建筑物的外观结构进行细致检查,以确保其中不存在外观结构损坏及结构裂缝等质量问题;其次,针对建筑结构的外观尺寸信息进行检查,并据此确定外观尺寸与质量要求的匹配度;最后,要求针对建筑结构材料进行分析,明确其强度和稳定性,判断其与建筑工程技术及设计要求之间的契合度。采用外观检测法,这对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相关操作人员在建筑物测评时充分融入自己的主观意愿[1]。
1.2 仪器检测法
待结束初步的外观检测后,需要借助专业化的测量仪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即使用仪器检测法实施测量。在此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专业化的检测仪器和辅助设备实施检测,以实现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质量的自动化检测,综合利用仪器比较、评估等方式,确定检测数据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现阶段,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主要采用有损检测和无损检测两种检测技术。采取无损检测技术,需要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的基本特征进行充分整合,借助专业化的检测仪器实施全面监测,以确定结构内部的实际状态,让检测方法的安全性得以充分保障,同时,避免对建筑物整体结构及内部结构造成过多的不良影响。
至于有损检测方法,则是一种具有较强规范性的检测技术手段,通常借助加压的技术方式实现建筑主体结构试验,然后进入正式的仪器检测流程,以实现对于建筑主体内部结构的清晰记录,明确其实际受压状态,并据此进行建筑主体结构判断,确定其是否可以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
1.3 建筑主体质量检测法
钢筋结构是十分重要的混凝土工程受力组织,其结构质量与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息息相关,要求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全程中高度关注钢筋结构质量。首先,要求全面检测钢筋的数量配置及强度性能,充分关注钢筋结构及其位置,确保其在截面上的位置得以充分适应规范标准要求。一般而言,常见的钢筋保护层检测手段主要包含破损法和非破损法两种类型。
使用破损法进行钢筋结构检测,则要求首先进行开槽处理,同时,揭开钢筋结构中的保护层。采取非破损法实施检测处理,则往往需要使用专业化的仪器设备实施检测,其检测方法相对便捷,且无需提前实施开槽处理。
针对钢筋刚度状态实施检测,可以使用上述两种基础检测技术,如需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整体抗压性能进行检测,则可以综合利用静态检测和动态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使用动态检测法实施检测,要求充分发挥脉动和起振器装置的双重作用,同时,结合振型和构件频率等参数信息进行深入测评,依据识别系统的技术理论进行钢筋刚度测定。
使用静态检测法进行检测,则通常选用回弹法、雷达法和超声脉冲法等检测技术,相比于动态检测法,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精确度相对更高,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应用于大型构件及结构探测[2]。
1.4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步骤
现阶段,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实施质量检测,其检测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现场调查,需要全面收集建筑整体材料和文件信息,以确定最为主要的建筑物检测目标,明确检测条件等多种建筑素材。
第二,制定系统的结构检测方案,综合分析检测内容、条件、人员及仪器设备等因素,同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确定具体的检测工作内容、检测工作计划和检测手段。
第三,实施现场检测,要求结合建筑结构质量隐患问题,针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检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予以分类,将其分成几何量检测、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及化学性能检测等多种检测技术类型。
第四,针对各项检测信息进行归类存档,并进行检测数据研究。为充分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性能和质量,使其得以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相关检测技术人员针对最初的结构检测数据进行充分整理,同时,深入研究结构检测数据,以此为前提进行检测结构评估,以高效处理建筑主体结构中的各类质量问题[3]。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2.1 钢筋性能检测
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施工,要求将钢筋结构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同时,需要在钢筋检测分析时充分关注结构的使用性能,使其得以充分适应主体结构的使用标准。需要在钢筋进入施工现场中针对其材料结构实施力学性能检测。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项目的施工规模和技术手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也因此对钢筋使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此,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关注企业实际,并据此实施钢筋样本抽样检查,以相应减少检测工作量,同时,促进检测技术水平提升。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力学检测,还需要充分利用钢筋焊接加工技术,也因此提高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以免出现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同时,便于及时发现施工质量缺陷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更加严峻对建筑主体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2.2 质量检测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实施质量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未能达到建筑施工标准的设计要求,则要求将其转交给建设企业,并由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图纸设计管理,以便及时纠正不良的施工问题。此外,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在图纸更正后进行反复确认,若未经确认,则无法进行主体结构验收,一旦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则要求建设单位深入探索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源,找到相关的责任主体,同时,制作书面报告,并将其呈交给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实施工程复核[4]。
2.3 工程抗压强度检测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结构,要求在混凝土使用阶段充分关注其抗压强度,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测,以确定混凝土材料的最佳使用性能。为此,要求充分关注混凝土构件强度,使其充分达到规范要求,同时,据此实施检测分析,以确定混凝土材料实际。
实施混凝土强度检测,需要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检测,动态检测法是一种振动检测的手段,要求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振动器装置,与建筑主体结构发生共振,结合仪器的震动次数进行数据收集,并予以整理分析,以确定主体结构的实际刚度状态。至于静态检测方法,则主要采用回弹法,借助回弹仪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检测,以生成具体的回弹数值,实现对于混凝土结构碳化深度的深度测量,并将其显示在仪器设备中,方可达到良好的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值分析效果。如果检测回弹数值较高,且碳化深度值相对较低,则可以说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
静态检测方法的操作方向相对较为简单,且数据准确性较高,然而,在大型混凝土结构检测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检测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充分关注检测实际,选取最为适宜的检测技术手段[5]。
2.4 砌筑砂浆质量检测
针对结束主体施工后的砌筑砂浆材料实施检测,并据此判定砂浆材料的实际质量状态,具体的检测技术方法主要包含回弹法及砂浆贯入法等,可以将动量向检测结构中传递,以反馈相应的结构表面,并获取具体的结构信息,明确结构质量。通常而言,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难以吸收所有的设备信号,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建筑结构能量大幅降低。此外,可以结合相应的质量检测方法,以确定结构强度等参数信息,并进行计算分析,以获取精准的检测结果,同时,避免对建筑结构主体表面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5 钢结构检测方法
钢结构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在建筑主体施工中运用钢结构检测,其施工方法相对便捷,且轻度较高,可以相应缩短工程施工周期。在实际施工环节实施钢结构检测,可以让钢结构的使用性能得到充分保障,需要针对结构外观实施检测,同时,关注结构构件的焊接质量及其截面尺寸信息。
2.6 主体结构验收方法
2.6.1 依据程序要求进行验收
要求深入贯彻《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要求,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验收。通常而言,需要在结束施工后进行工程质量验收,以全面保障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首先,需要组织验收人员进行现场观察,全面记录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分析其数据,并据此实施工程质量评定。唯有如此,方可充分保障验收结果的准确性,以促进工程施工质量提升。
2.6.2 分析施工技术资料
需要针对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行充分分析,检查并整理相应的施工技术资料。通常情况下,建筑材料、施工及见证试验材料、试验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资料都是十分主要的施工技术资料,要求有关验收人员针对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所获取的资料信息,并实施编号分析,以促进施工技术材料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升,同时,更好地适应施工设计的要求[6]。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
3.1 建筑工程准备阶段
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实施质量检测,其工程相对复杂,要求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工程材料和技术管理。为此,要求充分关注建筑工程施工实际,并据此选取最为适宜的检测技术。为达到精准的建筑结构主体质量检测效果,要求针对施工方案、施工材料及人员、施工技术等多种施工要素实施高效管理,同时,在正式施工开始前针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全面审查,以保障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此外,需要针对技术工作人员和施工设备实施审查,以充分保障施工设备的完整性,让人员技术水准得以充分适应施工要求。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BIM 技术手段,针对整体结构方案实施三维模型检验,通过反复的撞击试验,及时发现建筑结构施工方案中的现存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以促进建筑结构施工方案有效性提升。
3.2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
待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后,也相应提高了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要求,需要把握检测工作重点,关注检测细节,避免出现过多的遗漏,以促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效率提升。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充分关注施工规范性、建筑结构的沉降率及施工材料质量等指标。
现以沉降率检测为例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建筑主体结构的重量一般相对较大,如果建筑主体表现为普通沉降,则往往不会造成过于严重的结果。然而,由于建筑工程所处地质存在一定差异,也因此影响了其沉降后果,导致建筑结构安全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为此,要求积极关注建筑工程沉降问题,并予以及时检测。需要在建筑主体结构的不同方位上布设监测点,以实现对于建筑结构的一轮沉降检测,全面记录各类基准点数据信息,并以此为参考,进行建筑结构检测记录,以确定数值的实际变化情况,如果其数值处于正常的沉降区间内,则说明建筑结构主体较为安全,一旦超出了这一正常沉降值,则要求立即进行处理,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7]。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彰显,需要积极开展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以促进建筑整体质量提升,同时,保障建筑使用者和建筑人员的生命安全,让我国建筑行业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针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要求充分关注抗压强度检测、建筑外观尺寸检测、钢筋结构检测等多项内容,同时,需要相关监测人员充分关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实际,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检测技术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检测评定效果。最后,要求工程验收人员积极关注建筑主体结构验收工作,不断提升质量检测力度,以促进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