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重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2023-01-11罗开林

种子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油茶树化学防治虫害

罗开林

(册亨县弼佑镇人民政府,贵州 黔西 552205)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植物,属于常绿小乔木,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长期使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现阶段,油茶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推动了油茶种植产业化的发展,确保了油茶种植户长期稳定的收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逐渐提高。为此,应掌握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推动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主要病害和防治措施

1.1 油茶软腐病

1.1.1 发病症状

在发病的初期阶段,病斑最先出现在叶片的叶缘位置,呈水渍状,为黄色,有的连成片,稍有凸起,之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在发病后期阶段,病斑为暗褐色,呈水渍状的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表面光滑并且隆起,在发病后的2~3 d 叶片逐渐脱落,3~6 d 树叶变黄,甚至植株死亡。

如果遇到高温干旱天气,病斑部位会出现开裂的现象,会在短时间内枯萎,颜色变为棕褐色,病菌会在树体上越冬。如果果实染病,病斑会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的斑点,为淡黄色,之后变为黄褐色或者土黄色,其症状和炭疽病的初期比较相似。

1.1.2 发病规律

油茶软腐病的病菌,冬季直接残留在油茶树上的病枝梢和病果内,病落果和病落叶是主要的越冬场所,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之后越冬的菌丝会再次活跃,在降水后会成为主要的侵染源。病菌适温能力较强,在10~30 ℃中易被侵染,如果温度大于25 ℃,发病速度较快;如果温度小于15 ℃,发病速度较慢。

调查研究显示,该病害的发生和空气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相对湿度小于98%,很难出现再次侵染的现象,如果降水量较大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患病的新叶较多;如果降水量较小并且持续时间短,患病的新叶较少。

1.1.3 防治措施

第一,科学抚育。通过科学抚育能有效防治软腐病,及时清除林地杂草,并且做好松土工作。松土施肥可改善绿色环境,保证林地通风透气,增强树体的营养含量,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减少软腐病的发生。第二,修剪枝叶。软腐病主要出现在油茶树叶部位,发病后要及时剪除患病部位,并且及时去除病枝和病叶,采取统一深埋或者焚烧处理的方式,以减少越冬的病菌数量。第三,加强苗圃管理。发现病苗后要及时摘除,避免病菌扩散和蔓延,病果种子会携带病菌,禁止从患病的树木上采种。第四,化学防治。通过防治实践可知,利用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和波尔多液等都能有效地防治软腐病,要结合发病规律和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药剂,提高用药效果。将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按照1∶1 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均匀地喷洒树冠,每隔3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3 次,能有效控制病源,防控效果显著。

1.2 油茶炭疽病

1.2.1 为害症状

油茶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部位,发病部位会出现黑褐色病斑,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会出现淡红色的菌脓,与其他病菌不同。随着病情扩散,病果部位的小黑点逐渐变成黑褐色的圆形病斑,甚至全果变黑。在发病后期阶段,病斑呈凹陷状态,会出现多个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雨水的浸润下会产生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如果新梢发病,会出现椭圆形的病斑,患病初期呈淡红色,之后变为黑褐色,并且有黑色的小点。叶片染病后会出现黑褐色或黄褐色的病斑,由紫红色变为灰白色。

1.2.2 发病规律

炭疽病病菌通过菌丝或者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叶或者病枝上越冬,在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成为主要侵染源。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风力吹散传播,油茶树上的多个部位都会受到感染,尤其是严重为害果实。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最早发病的部位为春梢,在每年4 月下旬叶片会发病,在每年5 月上中旬是发病高峰期。果实发病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 月上中旬,尤其是果实成熟期是高发期。为此,要结合该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生时间有针对性地防治,提高防治效果。调查研究显示,如果温度达到15~20 ℃会出现病害;如果温度达到25~30 ℃,病害会迅速扩散。温度也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炭疽病的传播和侵染与湿度有关,在降水量较多的年份易发病。

1.2.3 防治措施

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加强对抗病品种的研究和推广。第二,有效清除病源体。为了减少侵染来源,在冬春季节要做好修剪工作,及时剪除和摘除患病枝叶,刮除枝干部位的病斑,然后选择75%酒精消毒,在伤口上涂抹波尔多液保护枝干。针对发病严重的地区,要彻底清除病枝和病果,最大程度地消灭病源,对病枝落叶采取深埋或者焚烧的处理方式。第三,选择化学防治。在油茶生长的不同生长阶段可喷洒不同的药剂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早春长出新梢时期,可选择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 倍液、67%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或者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在幼果期和膨大期,可选择75%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 000 倍液;在病果发病初期,可选择氟环咪鲜胺悬浮剂1 500 倍液;每年6—9 月是该病害的高发时期,可选择30%丙环唑乳油3 000 倍液,每隔10~15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3~5 次。需要注意的是,应选择在晴天16:00 以后或者晴天过后喷洒药物,防治效果显著[1]。

1.3 油茶煤污病

1.3.1 为害症状

在发病初期,叶片表面会长出菌落,菌落为黑色烟尘状,呈斑点状。如果枝叶患病,会出现黑色的烟尘状斑点,斑点形状为圆形或者不规则形,出现在叶脉两侧,之后逐渐扩散蔓延,背部叶面也会出现。如果病菌分生孢子大量出现,对油茶树的为害较大。

1.3.2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通过分生孢子或者子囊孢子的方式越冬,如果枝叶表面有灰尘或者蚜虫蜜露等分泌物时,使得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能够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通过气流或者昆虫传播,能够重复感染。

该病的发生与昆虫活动以及虫口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刺绵蚧黑胶粉虱的关系较大,该类昆虫能为病菌提供营养,也是病菌的主要携带者和传播者。该病的病菌喜欢高湿和凉爽的环境,适合的生长温度为10~12 ℃,长期通风透光不良和湿度大的地区很容易发病和蔓延。在夏季炎热干燥的天气下,枝叶表面的病菌会萎缩干裂,停止生长[2]。

1.3.3 防治措施

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且做好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工作,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栽培管理方面,采取科学的抚育管理措施,及时清除易感染的灌木,在冬季要做好修剪工作,并且处理好伤口,可在伤口上涂抹石灰水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菌入侵。改善林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水肥管理,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可使油茶树健康生长。第二,可在林下套种一些豆科类的牧草,能为油茶树生长提供氮素营养,促进油茶生长,减少化肥使用量。豆科牧草还能吸引蜜蜂等有益昆虫,避免害虫繁殖和蔓延。第三,利用天敌防治。黑缘红瓢虫是蚧虫的主要天敌,分布范围广泛,根据煤污病的发病情况集中的释放该瓢虫,能有效控制蚧虫的数量。第四,选择化学防治。在每年的蚧虫若虫孵化的高峰期,可选择药剂喷洒防治,使用50%敌敌畏乳油1 500 倍液或者90%晶体敌百虫1 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高达90%以上。第五,采取树干涂白的方式,将乐果乳油兑水后制作成药剂,均匀涂抹在油茶树干部位,能够灭杀蚧虫。此外,还应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在用药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虫口密度,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药剂。

2 主要虫害以及防治措施

2.1 油茶毒蛾

2.1.1 为害的症状和规律

油茶毒蛾在我国许多的油茶种植地都有出现,主要为害油茶的幼芽和叶片部位,同时也会为害嫩枝和幼果,严重时会将叶片吃光,并且造成果实脱落,严重影响油茶产量。2~3 年后病株可能会死亡。在通常情况下,雌性成虫会在树冠下部的枝条或者新萌发的叶片背面产卵。每个卵块的数量为10~200 粒。初孵化的幼虫会取食叶片表皮和叶肉,3 龄幼虫主要取食叶片部位。

通过研究发现,幼虫有一定的群体性特点,老熟幼虫会在土壤中结茧化蛹,成虫有明显的聚光性特点。通常情况下,该害虫1 年发生2~3 代,卵能越冬,在3 月中旬幼虫开始出现,4—5 月为害油茶树,6—7 月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油茶树。

2.1.2 防治措施

第一,灭杀幼虫。1~3 龄的幼虫具有群集性特点,易被发现,在受到惊吓后不会吐丝下垂,可以摘除有虫害的叶片,并且灭杀该虫害。3 龄以上的幼虫有吐丝下垂的特征,可以将盛有药液的容器放在油茶树下,然后使用棍棒敲动油茶树枝,保证幼虫能够落到药液中,起到毒杀的作用。此外,采取深翻土壤的措施,能够将虫蛹暴露在土壤表面,暴露后可被天敌捕食,可消灭大部分虫蛹。第二,灭杀成虫。可利用成虫趋光性的特点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可在油茶园内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以减少幼虫数量。第三,生物防治。针对1~3 龄的幼虫,可选择3%鱼藤酮乳油500 倍液或者0.4%苦参碱乳油1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第四,化学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药剂,选择2.5%功夫菊酯4 000 倍液、2.5%天王星4 000 倍液或者3%溴氰菊酯4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为了避免害虫出现抗药性,需要交替轮换使用药剂,提高防治效果。

2.2 油茶象

2.2.1 为害症状和规律

油茶象是一种蛀果类的害虫,会直接影响油茶的品质和产量,该类害虫又被称为茶籽象鼻虫和山茶象甲等。通过喙管直接插入到没有成熟的油茶果内进行取食,会导致果实早期脱落,同时也会为害嫩梢组织。幼虫会蛀食果仁部位,导致茶籽严重减产,严重影响油茶品质,不利于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象成虫喜阴凉,具有假死性,会取食油茶果的种仁汁液,造成果实表面有小黑点,会使果实出现1~6 个孔,严重时会造成落果。

通常情况下,雌虫产卵100 粒左右,寿命为21~42 d。幼虫出果后会直接落到地面钻入土壤中,在土壤深度为3~8 cm 的蛹室中越冬,油茶象发生较为严重时会导致落果,落果率高达70%以上。出现成虫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气温回暖、果壳变软的条件下,成虫会大量出现。在油茶林郁闭和虫口密度较大的环境下,油茶果实受害比较严重。

2.2.2 防治措施

针对该类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抚育管理,做好害虫预测工作,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第一,重视预测和预报工作,加大对防治工作的培训力度,提高虫害的防治效果。第二,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重视对新品种的选择和培养。第三,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在冬季通过深挖的方式消灭土壤中的幼虫和蛹室,以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程度。改善林内环境,做好油茶林的疏伐工作,提升油茶林的通风透光性,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第四,生物防治。可以利用生物杀虫剂、白僵菌和绿僵菌等进行防治,同时推广和使用生物药剂,保护天敌,可有效杀灭害虫。第五,物理防治。在成虫高发期可选择人工诱杀成虫的方式,采用糖醋液进行诱杀,并且集中收集掉落的果实,以消灭大量幼虫。在落果高峰期,每隔3~6 d收集落果1 次,并且集中焚烧处理,能够有效灭杀幼虫,减少幼虫数量。第六,化学防治。在虫害暴发时期可选择化学防治方式,选择高效和低残留的药剂,并且科学规范地用药,保证油茶树的品质,可选择10%醚菊酯乳油3 000 倍液或者20%三唑磷乳油3 0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即可。如果油茶林的郁闭度较大,可以选择烟雾剂防治成虫,防治效果显著。

2.3 其他害虫

2.3.1 油茶尺蛾

该类虫害主要为害叶片和幼果,1 龄幼虫具有群体性的特点,主要为害叶片部位;2 龄后分散为害,为害果实部位,造成落果,会导致油茶3 年内不能正常开花结果,甚至枯死。正常情况下,该类虫害1 年发生1~2 代,蛹能越冬,在第二年3 月下旬开始孵化。第二代幼虫在6—7 月为害油茶树,8 月后进入土壤中化蛹。雌性成虫的产卵量较大,每次能够产卵1 000 粒。

2.3.2 油茶枯叶蛾

该类害虫具有食杂性的特点,食量较大,严重时会将叶片全部啃食干净。初孵化的幼虫具有群体性的特点,3 龄后分散性为害油茶树。通常情况下,1 年发生1代,在3 月中下旬开始孵化,8 月老熟幼虫开始化蛹,9—10 月开始产卵。

2.3.3 茶蚕

该类虫害主要为害茶叶和油茶,初孵化的幼虫主要啃食叶片背部,3 龄后开始大量取食,并且分散为害,每次产卵能够达到百余粒,老熟幼虫直接在根下的落叶进行越冬,每年发生2~4 代,不同地区的代数不同,在每年4—5 月出现幼虫。

2.3.4 防治方法

第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具有操作简单和环保的优点,可加强对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在冬季及时清理病果和病枝,并且统一焚烧处理。做好枝条的修剪工作,提高油茶林的通风透光性。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措施,通过深翻土壤的方式破坏虫蛹的生长环境,减少虫蛹数量。结合虫害、幼虫的群集性特点采取人工捕杀的方式,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使用灯光诱杀,也可选择性诱剂诱杀。第二,化学防治。针对油茶尺蛾和茶蚕,可选用10%联苯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者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效果较好。选择化学防治方式,其防治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虫害产生抗药性,同时也会破坏天敌种群的数量以及生态环境,也会威胁人体健康。为此,在应用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应选择低度和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并且要控制好化学药剂的使用量,控制好药物的配比浓度,避免出现药害。

猜你喜欢

油茶树化学防治虫害
浅谈油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油茶树不结果?有一点原因要注意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茶耳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