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杜鹃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1-11丁明
丁 明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鞘岭自然保护站,甘肃 武威 733200)
1 高山杜鹃的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
高山杜鹃又被称为小叶杜鹃,属于高山常绿灌木或者小乔木,野生的高山杜鹃主要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和内蒙古等地,生长在海拔2 500~4 000 m 的山地阴坡地带,单叶互生,叶面没有毛,叶背部有赤黄色的棉毛。其主要有粉、白、红3 种颜色,一个花苞中有十几朵小花,色泽鲜艳,呈现球状开放。植株丰满、叶大,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2 生长习性
高山杜鹃是一种浅根性的树种,根系发达,喜欢阴凉和湿润的环境,能够抵御-10 ℃的严寒天气,但是不耐高温,如果温度超过35 ℃,会生长不良。在富含腐殖土和土质疏松的地区生长状态良好,最好选择沙质土壤。高山杜鹃怕涝又怕旱,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在pH值为5.0~6.5 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同时需要40%~60%的光照,切忌强光照射,否则会影响叶片正常的代谢机能,造成叶片灼伤,导致生理失衡。夏季在强光的照射下,温度急剧增高会导致光合作用停止[1]。
2 高山杜鹃栽培技术
2.1 选择种植地
1)气候。高山杜鹃适合在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对生长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要求夏季冷凉多雨,但是气温不能超过35 ℃,否则容易出现真菌病害。冬季湿润,光照较弱。冬季对温度的要求不高,在-20 ℃的温度下也可生长,相对湿度不能低于80%,而且不能有强光的照射[2]。
2)土壤。在自然环境下,高山杜鹃喜欢冷凉的环境,尤其是富含腐殖质和渗透性好的土壤环境。要选择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太黏的土壤不适合种植高山杜鹃,可以在土壤中掺入珍珠盐来改善土壤的孔隙结构。高山杜鹃比较喜欢偏酸的土壤,要控制好pH 值,如果pH值过高,可以使用硫磺矿进行改良。
3)地形。良好的地形能够改善气候条件,如果种植地有一定的坡度,雨水在流经植物根系时停留时间不会太长,杜鹃不会因为呼吸不畅而影响根系生长,或者出现真菌性的病害[3]。
2.2 苗木繁殖
1)播种。在播种之前要贮存好种子,第二年春天再播种,种子比较小,但是保存能力强。播种主要采用盆播的方式,在盆的内部放入1/3 的碎瓦片和木炭屑,有利于排水,然后再放一层落叶,避免细土下漏,之后再放入经过消毒处理的泥炭土或者山泥,可以使用经过筛选之后的细腐叶土混合细沙土,压平之后可以播种。在播种之前,要保证盆土湿润,播种完成不需覆盖土壤,但是需要覆盖报纸,避免阳光照射,保证10~20 ℃的环境,经过14~21 d 便能发芽,之后去掉报纸,但是还要避免阳光直射,做好通风工作。待幼苗长出3 片叶时可以移栽到小盆培养。当年苗高能够长到3 cm 左右,在该阶段生长不需要施肥,需每天喷清水1~2 次,否则会枯死。
2)扦插。利用扦插方式也能繁殖,可获得大苗,需要选择当年生长成熟的新梢,上年的植梢很难生根。插穗选择节间短者为好,用刀将基部削平滑,长度为3~5 cm,在扦插时保留顶端3~5 片叶,在扦插之后保证空气的湿润度,室温应该控制在25~30 ℃,要做好遮阳工作,经过1 个月之后能够生根。经过两年之后可以上盘,在第三年开花。
3)嫁接。杜鹃的枝条比较脆弱,可以选择嫁接的方式繁殖,选择在每年的3—4 月进行嫁接,在砧木选择方面,应该选择枝条粗壮和容易成活的品种。
4)压条。杜鹃花的枝条容易折断,可以采用壅土压法,经过半年左右能够生根。
5)分株。丛生的大株应该分株,要选择典型的酸性土,在分株之后要重视土壤的管理,不能使用黏土或者碱性土壤。
6)定植。高山杜鹃喜欢酸性的土壤,如果pH 值高于6.5 会导致根系很难吸收铁元素。应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栽植时期。在定植前,应为土壤消毒,可以选择20%多菌灵400 倍液进行喷洒。在定植的过程中要保证根系充分舒展,如果是大田栽植,行距控制在40 cm×40 cm,将苗木根须埋入土壤中,并且用土将根部压实,保证苗木栽正。在栽植之后要适当浇水,保证通风,并且及时除草。在生长的前期阶段,要做好松土除草工作,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2.3 栽培管理技术
1)环境条件。如果选择室外栽培,要保证场地的通风和阴凉,可以搭建遮阳棚,透光率控制在30%,避免阳光直射。
2)改善水质。通常情况下,最好选择雨水浇灌杜鹃,其次使用河水或者池塘水,如果选择自来水,需要事先放1~2 d,待氯气挥发之后再使用,在使用之前可以添加0.2%的硫酸亚铁。在生长旺盛时期,每间隔7~10 d 浇水1 次,保证土壤呈酸性。
3)施肥管理。杜鹃喜阴凉,土壤不能太干,在杜鹃开花期间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冬季杜鹃会进入休眠期,需水量逐渐减少,可以每间隔4~5 d 浇水1 次,在晴暖的中午前后浇水,应当结合土壤的干燥情况适当浇水。杜鹃发根萌芽之后的需水量明显增加,通常情况下,每间隔2 d 浇水1 次。杜鹃陆续开花之后,需水量明显增大,可选择在每天的早晨或傍晚浇水1 次。在进入高温干燥季节之后,需要早晚浇水1 次,但是要控制好浇水量。在每天的中午,可以向叶面或者地面喷水,保证土壤湿润。天气转凉之后是杜鹃生长的适应时期,要做好该时期的越冬抗寒工作,适当减少浇水量,每间隔1 d 浇水1 次,保证土壤的湿润即可。此外,还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选择经过腐熟的饼肥或者鱼粉,掺水之后浇灌,不能使用人粪尿肥。在花蕾吐花前,每间隔1 d 施肥1 次,施肥2~3 次,能够促进叶片变绿,保证新根萌发。在花谢之后为了促进花枝长叶,可以适当施肥5~6 次,如果遇到连续下雨天气,可以施干肥,为杜鹃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4)催花培育。经过短日照处理或利用矮种素能够促进花芽形成。在进入秋季之后,植株逐渐进入休眠状态,为了打破休眠期,需经受一个低温期,将温度控制在5~10 ℃。此后,16~20 ℃的温度能够促进开花,在25 ℃的环境下开花迅速,并且能够保证花朵鲜艳,提升观赏价值。
5)室外遮阳。杜鹃喜欢阴凉的环境,在开花期间中午要短时间遮阳,透光率控制在60%。如果遇到强烈阳光照射,需要选择适合的时间遮阳,避免新叶被灼伤。在进入秋季生长期之后,可以适当缩短遮阳时间,以满足植株对阳光的正常需求。
6)整形修剪。杜鹃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如果让其自然生长,在开花之后要做好整形工作,将病弱枝和损伤枝及时剪去,促进枝条均衡生长发育,保证花芽分布均匀,同时确保树冠结构合理。在杜鹃花凋谢之后,应该及时把残花摘掉,避免浪费养分。
7)调控花期。为了保证杜鹃花提前开花,应该选择花芽发育良好时,在2~3 ℃的低温环境下放置2~3 个月,温度逐渐提高到15 ℃以上之后打破休眠,保证光照充足,在花芽分化的30 d 左右逐渐膨大,花苞透色之后花蕾的生长速度快,要结合杜鹃的上市时间控制温度,保证经济效益。
3 病虫害防治
高山杜鹃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类型的病害和虫害,主要的病害包括枯梢病、叶斑病、叶肿病、黄叶病、白粉病等,主要的虫害包括网蝽、玫斑钻夜蛾、根象、蚜虫、红蜘蛛、金龟子、介壳虫等。
3.1 枯梢病
枯梢病是高山杜鹃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发病之后会出现顶梢枯萎和茎秆溃疡的现象,发病率高达10%~20%,尤其在夏季高温多雨时发病率高达40%,严重影响杜鹃盆花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为此,要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减少损失。
1)主要症状。在高山杜鹃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叶面会出现红棕色水渍状的病斑,随着病斑扩散,幼苗逐渐枯萎死亡。成株期染病之后主要表现为顶梢枯萎,枝干部位出现红褐色的溃疡病,在发病的后期阶段,植株顶梢逐渐枯死,会导致叶片脱落,最终枯萎死亡。
2)发病因素。第一,在苗圃培育中,如果基质没有经过消毒并且反复使用,会导致病菌大量滋生,增加发病的概率。第二,基质的酸碱度。高山杜鹃喜欢偏酸性的环境,如果pH 值超过6.5 会导致生长不良。在偏碱性的环境下生长抗病能力会下降,增加发病的概率。第三,温度和湿度条件。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会增加发病的概率,夏季的气温比较高、环境湿度大,如果频繁浇水会导致湿度较大,增加发病的概率。第四,伤口因素。高山杜鹃枯梢病的发生和伤口密度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枝条修剪的过程中会出现机械伤口,病菌很容易入侵。
3)防治。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基质的选择工作,最好使用加压蒸汽消毒。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选择酸性和腐殖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选择肥力高的山泥土,能够减少发病的概率。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做好遮阳和降温措施,选择种植在通风和半阴的环境,发现病枝后及时剪除和销毁,减少感染源。枝条修剪应该选择在晴天进行,剪口处使用波尔多液保护。在发病的高发季节,可以选择50%甲基硫菌磷和硫磺悬浮剂800 倍液,每隔10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2~3 次。
3.2 叶斑病
1)主要症状。叶斑病又被称为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部位,随着病情扩散,蔓延到整个植株,致病菌能够在植株内潜伏过冬,在第二年成为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或者风力传播,在温度过高和过湿的环境下会增加发病概率。
2)预防措施。做好叶片的清理工作,及时清除病叶,做好日常的养护管理工作,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量,保证通风良好和阳光充足,并且控制好湿度。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如果病症比较轻,可以选择50%醚菌酯悬浮剂5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间隔15 d 喷雾1 次,连续喷洒5~6 次。
3.3 叶肿病
1)主要症状。叶肿病主要为害叶片部位,发病之后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的圆形病斑,之后变为黄色。叶背面为淡红色,会有白色的粉尘覆盖,叶枯黄早落。同时会导致叶片肥厚畸形,嫩梢发病时会出现瘤状叶,之后干缩为囊状。花瓣染病之后比较肥厚,花芽染病之后变厚变硬。该病1 年发生两次左右,温度较低和平均气温在15~20 ℃的环境下很容易发病,相对湿度在80%和阴雨连绵的天气下也容易发病。
2)防治措施。在发病的前期阶段,可以选择波尔多液喷洒防治,然后将病叶及时摘除。在发芽之前,可以喷施石硫合剂,或者喷施波尔多液,2~3 次即可,每隔7~10 d 喷洒1 次。在发病之后,可以喷施80%代森锰锌500 倍液,每隔7~10 d 喷洒1 次,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3.4 黄叶病
1)主要症状。黄叶病又被称为缺铁黄化病,是高山杜鹃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是一种生理性的病害,主要为害嫩叶。在发病初期,叶肉组织呈现黄色,主要因为土壤呈碱性,导致土壤中缺乏铁元素,或者根部的湿度比较大,影响根部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利于铁元素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叶绿素合成。
2)防治措施。为了减少黄叶病的发生,应该选择适合的土壤,因为高山杜鹃喜欢偏酸性的土壤,在种植之前需要对碱性土壤进行改良,如果植株已经出现病害,需要采用根部做孔的方式施入4%绿矾水溶液,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5 蚜虫
蚜虫是为害高山杜鹃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4 月和11—12 月,为害嫩叶和花蕾部位。大量的虫体直接吸食汁液,导致叶片皱缩,同时还会引发烟煤病。可以选择黄板诱杀蚜虫,效果明显。在蚜虫出现的初期阶段,可以喷施10%吡虫啉1 500 倍液,或者喷施20%抗蚜威1 000 倍液,每隔7~10 d 喷洒1次,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3.6 网蝽
网蝽的若虫和成虫主要为害植物的叶片,会在叶片的背面吸食汁液,然后排出粪便,导致叶片背面出现锈黄色,叶片正面出现白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失去绿色变得苍白。
做好该类害虫的防治工作,要结合害虫的生活习性选择在越冬成虫时期防治。通常情况下,选择1%阿维菌素乳油4 000 倍液喷雾防治,在喷洒的过程中,要保证喷洒均匀,2 d 之后害虫死亡,死亡率高达98%以上。在若虫刚孵化时,害虫的抗药性比较差,是最佳的防控时机。
3.7 玫斑钻夜蛾
玫斑钻夜蛾是为害杜鹃花蕾的主要害虫,幼虫主要为害花蕾和嫩梢,病情过重会导致嫩梢枯死,花蕾掉落,影响杜鹃生长,使杜鹃失去观赏价值。如果病情不严重,应该及时摘除受害部位,并且集中焚烧处理。如果病害比较严重,喷洒45%的速灭虫1 000 倍液,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3.8 红蜘蛛
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红蜘蛛,主要出现在每年的7—9 月,害虫主要在叶片的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失去绿色变黄,甚至会造成植株死亡。要做好红蜘蛛的防治工作,在发病初期阶段,可以选择3%高效氯氟氰菊酯1 000 倍液,每间隔7~10 d 喷洒1 次,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3.9 蛴螬
蛴螬为金龟子的幼虫,主要啃食高山杜鹃根部,会造成植株叶片下垂和发黄,失去水分,甚至会造成植株髓部空心,导致植株死亡。在虫害发生的初期阶段,选择3%高效氯氟氰菊酯800 倍液,灌根处理即可。如果有必要的话,要采用换盆的措施,将换盆植株的基质球浸泡10 min,使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000 倍液,能够杀死虫体,之后再进行换盆处理。
4 结束语
高山杜鹃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其花形优美,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山杜鹃的需求,应该加强对高山杜鹃栽培技术的研究,保证植株质量。此外,高山杜鹃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病害和虫害,应该在分析发病症状的基础之上科学防治,制订完善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减少高山杜鹃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