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学习提示”教学价值探微

2023-01-11刘大鹏

中学语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课文教材

刘大鹏

与2007 版人教版教材相比,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面貌一新。重要变化之一是将原来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删去,改变为课后“学习提示”加单元后“单元学习任务”。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学习提示”与“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等一起构成了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助学系统。

“学习提示”是统编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杨九俊老师认为,“‘学习提示’旨在激发兴趣,提示重点难点,建议学习方法。”可见,“学习提示”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其重要性却未受到足够重视,不少人把它当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因而未能充分发挥其提示学习、帮助阅读、带动探究等作用。本文对“学习提示”结构、内容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对统编教材“学习提示”的教学价值进行了探讨,意在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必修教材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学习提示”编写体例没有多大区别,思路几乎一致。笔者认为,既然选择性必修以“专题研习”为主,“更加凸显探究性学习”,那么其“学习提示”也应该与必修的“学习提示”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也要更加突出“探究性”。

一、“学习提示”的结构、内容分析

“学习提示”的主要作用是助读,帮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文本,不至于造成阅读的盲目和低效。“学习提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学生读懂、读通课文提供支持:一是激发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二是提示文本在内容、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三是提供阅读方法、学习路径等,让学生有章可循,获得阅读的专业真实体验”。由此可见,教材编写者编写“学习提示”,意在激发兴趣、提示文章的重难点、提供学习方法和路径,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此外,有背诵任务的篇目,背诵任务往往在该课“学习提示”的最后注明。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反馈“学习提示”读起来比较吃力,不太容易把握重点和条理。因此,笔者建议基于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编写体例上是否做些改进,把“学习提示”要点化、体系化,这样指向性更明确,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更好地发挥其助读和导学作用。

1.单篇课文“学习提示”的结构、内容特点分析

一般来说,单篇文章的“学习提示”,内容、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往往按顺序对写作背景、内容、结构、写法作简单说明,但又不能一概而论。从结构上看,单篇课文的“学习提示”往往由内容和写法两个段落构成。笔者通过梳理、比较发现,“学习提示”虽大都是根据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有重点、有侧重地进行学习指导,突出个性。但每一课的“学习提示”又千差万别,各有其个性特征,没有统一的格式。

从高中一线教学的角度来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读、深读“学习提示”。内容方面,单篇课文的“学习提示”各不相同,或侧重写法介绍,或侧重阅读指导,或侧重内容介绍,或背景介绍、写法介绍兼具,或激趣、指导、内容、写法介绍齐全,等等。

例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反对党八股》的“学习提示”分三个自然段,分别从背景、思路结构、写法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再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学习提示”分三个自然段。第一段用三个问句来激发兴趣,激起疑问;第二段是内容简介;第三段介绍文体特点及阅读方法。又如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说“木叶”》的“学习提示”分三个自然段。第一段激趣设疑,第二段简介课文内容,第三段从内容、逻辑层次、考证等方面进行阅读指导。

以上所举几例,都是单篇课文的“学习提示”,学习前要对内容反复研究推敲,弄懂其内容及编写意图,把握该课的重难点。如果不认真阅读,对“学习提示”的要求弄不清楚,那么“学习提示”对学生的学习就起不到足够的提示指导作用。

2.多篇课文“学习提示”的结构、内容特点分析

多篇课文的“学习提示”略显复杂,按课文分别从内容或写作特色两方面选取最突出的特点加以提示。有的分别对每一篇课文先介绍内容,再指导阅读;有的分篇指导,分别简介内容激发兴趣,然后再进行阅读指导,启发思考;有的先分后总,先分别进行阅读指导,再综合分析多篇文章某方面特色。

例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3 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学习提示”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段简介前一篇课文故事的背景、激发阅读兴趣,然后对阅读提出指导建议。第二段对后一篇文章的阅读提出指导,与第一段相似,先简介别里科夫,激发阅读兴趣,然后对阅读提出了指导意见。再如,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 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的“学习提示”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段先抓住关键词语“清”“静”“悲凉”对《故都的秋》进行阅读指导,然后用三个问题启思。第二段对阅读《荷塘月色》进行指导,重点提出了文章的意境之美、景与情的融合以及比喻和通感两种修辞手法。第三段要求关注两篇散文的语言艺术并指出方法,然后分别对两篇散文的语言的特点及作用进行概括,提出阅读时要多加体会。又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 课《促织》《变形记》的“学习提示”,分三个自然段。第一段交代了这两篇小说“人化为虫”的共性,并提供了阅读的具体路径。第二段就《促织》中的重要情节和语言特色提出了指导意见。第三段对《变形记》中“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一事件提出要加以仔细体会,还要注意品味小说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思考“化虫”后主人公的遭遇,“体会作品对社会现实深沉的批判”。

以上所举例子根据文本情况分别进行了阅读指导,理解时应抓住重点问题深入思考,吃透每一条内容的内涵,在阅读课文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学习提示”的教学价值寻绎

统编教材“学习提示”的教学价值不被重视,原因在于教师对新课标的设计理念理解不透彻,对新教材体系的把握不到位。由于对教材系统缺乏深入了解,“学习提示”到底在教材中居于什么地位,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等,很多老师不甚了了,更不要说学生了。因此,在新课标的统领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探究“学习提示”在任务群视域下的教学价值,对于当前的新一轮课改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倾听和分享、沟通和协作,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统编教材在编写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各个板块中,渗透了自主学习、综合性、实践性等元素。这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走向“最近发展区”的支架。“学习提示”的教学价值大致可以分为设疑激趣、阅读指导、内容理解指导、写法借鉴指导等四个方面。

(1)设疑激趣

统编教材很注重在助学系统中植入设疑激趣的元素,这在“学习提示”中同样有充分体现。设疑可以激发兴趣,引起思考,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提示”在阅读指导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学生通过主动地阅读、思考、探究,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前依赖老师教的弊端。另一方面,带着问题阅读,能够增强阅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例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 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产品》,“学习提示”的第一段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否有坚持的必要、怎样践行三个方面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再如,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鸿门宴》一课的“学习提示”第一段由《垓下歌》说起,然后指出项羽失败的史实,接着提出问题“其原因何在?”来设疑激趣,吸引学生思考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

有规律的是,设疑激趣往往布局在“学习提示”的第一自然段,用问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给学生阅读课文提供相应的指导

“学习提示”最重要的功能是给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指导。指导是多方面的,有内容方面的指导,也有写法方面的总体指导。还有针对某种具体写法的指导,比如某种修辞手法、文章的逻辑层次、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现象、某类文言虚词等等。阅读方法的指导既有对文体特点的指导,又有对文章内容把握的指导,还有对写法借鉴的指导。阅读指导一般是分文体的,比如阅读小说,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等;阅读论说文,要把握作者观点、文章某个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论证结构与层次,等等。

①从内容方面进行阅读指导

大多“学习提示”都有对文章内容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抓住文章重难点。往往会对内容简略介绍,突出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重要方面。从必修上、下册“学习提示”的总体情况来看,对内容的介绍因文体而各异,充分体现出某种体裁的文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对内容阅读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例如,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节选)的“学习提示”在内容上对阅读进行指导:“阅读时要体会剧作家在窦娥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的思想感情,思考她指斥天地、痛发誓愿的反抗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再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提示”在内容方面的指导:“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其成因,体会这一形象的社会批判意义。”

②从写法方面进行阅读指导

分析课文的写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统编教材“学习提示”在这方面给出了丰富多彩的指导。指导依据文体特点,贴近学生实际,重在文章的思路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如对于戏剧体裁,指导学生把握戏剧冲突对于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以及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等;对于小说,则在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作用、品味小说语言等方面进行指导。其他文体的课文也是按照文体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说“木叶”》的“学习提示”在写法方面的指导:“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体会文中所举诗句的意蕴”。再如,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节选)的“学习提示”,指出要反复诵读说白和唱词,“欣赏作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再如,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的“学习提示”在写法方面的阅读指导,“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学习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2.结合“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等,共同构建基于任务群的助读系统

“学习提示”与“单元导语”“单元学习任务”以及插图和写作知识短文等共同组成了统编教材的助读系统,为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辅助学习资源。“单元导语”是“整个单元教学的总纲”,“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习提示”重在激发阅读兴趣、对学生阅读课文提供指导;“单元学习任务”则提出了本单元情境任务的设计方案,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实施路径。插图、写作知识短文等同样也是教学和学习的辅助资源,对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学习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学习提示”是统编教材助读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助读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不可缺少的指导意见。重视“学习提示”的助读作用,可以提高课堂读写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由先秦散文和汉代史传文组成,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其人文主题是“探索中华文明之光”。学习这个单元,可先指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语”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架构,明确任务群的种类和单元人文主题,以便明确学习的方向。然后由学生借助每一课的“学习提示”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参考“单元学习任务”的方案设置情境任务,设计学习活动。最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统编教材的“学习提示”在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它能够给学生的阅读提供有效的指导,具有可操作性和阅读的方向性,避免学生自主阅读的盲目和低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提示”的教学价值却往往被忽略,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探寻“学习提示”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开展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