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的设计策略
2023-01-11李曼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文/李曼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引言:
当前我国在进行园林设计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部分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期间,一味的崇拜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不断照搬,完全没有顾及到城市本身的内涵与生态环境条件,由此失去对城市本身特点的表达,导致最终的成果有些粗糙,并不切实际。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所指的就是在园林创建中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影响达到最小化。在设计中获得一种整体的考虑,包含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对系统中能源与材料进行慎重的选择,在设计中减少这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尊重物种发展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实现营养价值的循环发展,可以更好的改善当前人居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1、风景园林施工的主要内容
风景园林是现代城市创建美化工程,并且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工程,是促进城市生态文明提升的重要环节。风景园林的创建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在扩张当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并且还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休闲娱乐的发展需求,在为城市创建生机的同时可以提升了整体的艺术品味。为了促进风景园林的建设质量得到提升,强化现场的施工管理十分的关键。首先,强化风景园林是项目创建的根本需求,只有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才可以彰显出项目的价值;其次,是风景园林创建施工行业发展的需求,应当完善施工现场管理流程与制度,这是保证风景园林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是创建绿化环保家园,创建城市宜居的需求;最后,是提升城市发展规划、经济创建能力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需求。
风景园林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施工的准备阶段,主要包含了施工图设计、现场土壤成分分析、苗木植物的选择、施工地形的看擦汗、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项目资金等等;其次就是施工的实施阶段,主要的管理内容包含了土壤的预期处理、管线的定点与布放、进度设计的执行、质量落实、施工的变更等等;最后就是施工的完成阶段,主要的管理方式包含了施工质量的检测、苗木的保养、施工效果的评估等等。风景园林施工的三个阶段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并且不同的环节对风景园林工程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工程现场管理的时候,应当对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分析,从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2、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设计原则
身为城市创建当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风景园林可以得到全面的环境改善、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等等,并且为大众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活空间,具有较强的生态价值。但是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园林工程的创建还存在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施工效能。因此应当全面提升园林工程的建筑质量。园林绿化是人们审美核心的主要场所,也成为城市创建的核心。应当细化研究,促进建筑的高效发展。
2.1 坚持自然发展原则
在针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期间,需要强化节能环保的整体效果,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时刻遵循自然规律这一原则,加深重视,同时在实际设计期间,需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管是哪一类的风景园林,都是对自然风景模仿以及再现,但是部分范围在创建风景园林期间,存在盲目的利用问题,由此导致施工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遭受到破坏,由此在最大程度上影响风景园林创建的质量,难以实现风景园林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风景园林设计期间,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始终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注重生态平衡,避免对周围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在风景园林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保证在园林区域的正常发展,同时整合生态学原理,将整个风景园林设计成为完善生态循环发展的体系,保证与周围的环境整合,实现环境的全面保护。除此之外,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期间,需要对施工区域的水文以及地理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避免施工对自然条件造成严重的破坏,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需求
风景园林创建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城市的环境得到美化,并且还可以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促进区域环境的质量得到提升,相关设计人员需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对人的实际发展需求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降低风景园林施工的实际成本,提升园林的整体美观,进而发挥出风景园林的实际效果。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如果设计低成本的风景园林,需要提升该区域的环境质量重视,通过科学的设计为人们构建健康与舒适的环境,满足自然环境发展的根本需求,促进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在创建低成本的风景园林设计时,设计人员还需要保证美观,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由此促进整体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得到提升,可以吸引更多的人。
2.3 实现资源利用,降低成本
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由此还可以降低风景园林的建设成本。在具体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土壤情况进行调查,明确风景园林创建的根本需求,实现因地制宜的发展,在当地以及附近施工区域选择合理的资源,由此更好的减少施工成本与材料。不仅如此,在设计期间,还可以运用现场的环境条件对风景园林进行科学设计,进而减少人造景观的构建,促进风景园林的景观的美观性与自然性,降低创建的成本,保证风景园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保障。
3、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的设计策略
为了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趋势,风景园林在实际创建的期间需要注重自身的节能性、环保性以及低消耗。在坚持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的创建,不仅可以满足当前现代化创建的实际需求,并且还可以保证城市的空气环境得到净化,实现城市环境的美好的构建,进而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1 合理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
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期间,需要格外注重对植物的重视,植物本身就是园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搭配,可以促进整体风景园林的视觉效果,保证园林当中的风景更加美观。但是在选择植物的期间,需要结合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就近选择植物,选择适宜当下发展的植物,并且还需要综合性的考虑植物本身的固碳释氧性能,保证植物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保证存活率,避免对外地植物的引进,不仅可以减少对不适应环境的死亡,避免出现资金的浪费,还可以节省成本。不仅如此,设计人员需要做好植物的合理搭配,并且对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类进行科学的配置,促进植物的固碳功能得到全面彰显,改善整体的风景园林的环境。
3.2 促进节能环保在水体景观设计引进
在风景园林中,水体景观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并且自身也是风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同时水体景观的不同形态会给人带来一种独立的景观感受,同时自身具备良好的储水作用,可以整体围绕水体景观塑造小型生态圈,由此也可以为风景园林增加亮丽风景。在实际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选择酒精的水源,进行合理的连接,明确水体景观的位置,由此避免水资源浪费,并且还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减少园林创建的根本成本。不仅如此,相关的设计人员还需要保证水体景观的用水量不变,需运用循环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循环运用,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浪费,减少低能源成本的消耗。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相关的植被类型,提升植物的存活率,减少水污染,提升整体水体景观的观赏性与人文性。
3.3 选择环保型施工材料
当前科技技术已经进入到广泛运用的关键时期,由此全新的环保材料逐渐出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此也是传统消耗高、污染高的施工材料逐渐替代,减少工程创建存在的污染,对周围的环境也起到保护的作用。高耐竹材料作为创建中的主要材料,可以更大程度的升华风景园林的环保性能,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同时也对森林资源的全面发展更加便利,降低能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此基础上,针对风景园林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的实际特点,合理进行景观的设计,还可以实现就近取材,选择适宜园林施工的材料。不仅如此,园林创建改造之后的废物材料也可以运用,例如建筑物、钢材、土体等,可以种植植物,还可以进行整体形态的塑造,彰显景观设计的独特性。设计人员在对风景园林设计期间,应整合施工情况,选择适宜的环保材料,对各种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材料科学运用,促进整体风景园林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3.4 创建节能灌溉系统
在针对风景园林创建之后,需要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由此保证植物的健康发展,使得整体的风景园林美观得到提升。在实际养护管理期间,为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需要进行浇水、施肥等。当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尤其是重复利用的情况较为低下,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水资源供应需求的矛盾十分不利。因此,在污水治理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废水的回收与重复运用。可以创建相关的奖赏机制,促进排污收费的提升,提升排污标准等等。往常在浇水期间,明显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浪费,需要设计人员加以重视,融入节能灌溉体系。例如,将喷灌以及微喷灌技术运用其中,在园林绿化带两侧安装喷灌管道,避免影响到景观植物,同时在节约用水的基础上,实现对绿化植物的合理灌溉,满足植物的实际发展需求。不仅如此,微喷灌技术还可以实现防尘除沙,提升空气的整体质量。
3.5 促进反季种植技术的应用研究
当前,季节种植技术是风景园林创建当中的关键性技术内容。在现代化绿化创建当中应当满足新时代发展特点,并且这项技术有效满足了非有利时间植被种植发展的根本需求。运用信息技术以及科学发展技术来提升反季节种植技术的研究。结合当前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应当科学合理的落实工作的全面发展,运用反季节种植技术促进绿化种植存活率得到提升,从而保证反季节种植技术得到有效的运用。在当前城市风景园林创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反季节种植技术的运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大,并且这种应用所产生的变化正是当前技术人员应当不断学习的主要基础,这对于工作使命的完成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3.6 注重种植之后的养护工作
(1)伐除非目标树木。对于幼龄林的生长过程来说,则需要更多的水分以及阳光,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由于茂盛树木遮挡会导致部分的树木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由此一来,树木间会因为争夺生存空间得不到正常的生长,所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保证树木可以健康成长。大部分来说,则需要合理的透光伐。其中主要淘汰一些非目标的树木或者是清理掉一些挡光的植被,从而使树木接收到阳光,在进行的过程时都会选在树木枝叶稀疏的秋季。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合理性,不能因为过度的砍伐造成林间的树木过于稀少的现象,在保证林木郁闭度适中的基础上,满足树木的采光效果即可。
(2)及时清理杂草。树木生长的过程中余姚大量的营养以及水分,同时身边的杂草以及灌木回和树木争夺水分,尤其是对于幼龄林来说,没有争夺养分的能力,从而缺少养分就会导致树木得不到健康的成长,由此可见,必须及时的清理杂草。对于部分较多的杂草以及灌木地方清理,通常都会运用机械式的清理方式,如果有机械清理不到的地方就会有人工进行清理,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应当在确保树木可以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进行。并且还要保证土壤的追肥工作。
(3)中龄林抚育。生长中龄阶段的树木则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总体来说,当生长良好的树木郁闭度达到80%就应当及时的进行生长伐,对于生长不好以及达不到目标要求的树木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在处理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不能过于的稀疏,从而保证可以为其他的树木留下充足的空间,更好的吸收养分。进行生长伐和透光伐的时间相同,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受到损害的树木还应当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遮挡到其他树木或者带来火灾。
3.7 整合新技术,循环使用能源
生态规划发展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实现环境的持续发展,由此就需要运用全新的技术,促进能源的循环运用,实现节能环保。例如在创建屋顶绿化期间,可以通过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将枯落的树叶与污水中的营养积累,从而实现再一次的运用;尽可能的运用再生料制造的材料,例如运用当地的拆迁房废物中的红砖,运用堆砌与打破的形式,实现加工运用改造,进而变废为宝,创建全新的景观,促进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对雨水的回收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再次运用。例如,将回收的水用于建筑内部卫生洁具的冲洗、广场上植物的浇灌及补充广场水景用水。以人为本,争创舒适环境。生态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又是自然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植物及物种所发挥的生态效应,为人类争创舒适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期间需要全面落实这一发展理念,不仅需要强化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创建,同时还需要提升能源的实际利用率,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避免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有助于减少排放的城市创建模式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双重保护。不仅如此,在针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期间,需要时刻关注其中的细节,将植物固碳释氧效应与吸污、杀菌等各种生态功能进行综合性考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