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洛河下游地质灾害影响及其防治
2023-01-11朱智伟梁聪聪邵冬梅
朱智伟,梁聪聪,邵冬梅
(陕西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8)
1 流域概况
北洛河,古称洛水或北洛水,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陕西长度最大的河流。北洛河干流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南麓白湾子镇王盘山村石涝沟,流向东南经吴旗、志丹至甘泉折向南,再经富县、洛川、黄陵,于白水进入关中平原地区,在大荔县东南三河口汇入渭河左岸,总长680.3 km。北洛河流域呈窄长带状形,从西北向东南斜穿陕北、关中两地区。流域面积2.69万km2,其中甘肃省境内占8.7%,水土流失面积17281 km2,占流域面积的64.2%。黄土丘陵区占71%,多分布于上游,沟深坡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塬区占25%,分布在中游;下游属关中盆地;洛、渭河交汇地带已进入三门峡库区。
1.1 水文气候
北洛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干流流经榆林市、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4市,地形总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年平均降雨量510 mm~540 mm,其中宜君梁一带降雨量最大,年平均为716 mm,7月~9月降水占全年的50%~63%,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1000 mm~1200 mm。北洛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9.97亿m3,年平均输沙量9990万t。汛期7月~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3%,沙量占97%。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比值为4,沙量比值为16,泥沙主要来自上游刘家河水文站以上,水量主要来自中游地区。
1.2 地质地貌
按照侵蚀情况及自然特点,北洛河流域有四种地貌类型,分别为黄土丘陵林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阶地区,其中黄土阶地区分布在下游区域,面积4305 km2,占流域面积的16%,地面平缓,土地肥沃,水利化程度高,农业生产发达。
1.3 河段划分
北洛河干流从白于山河源至甘泉县道佐埠为上游,长297 km;道佐埠至白水河口为中游,长229 km;白水河口以下为下游,长154 km。北洛河河口在历史上有较大变化,明成化年间,朝邑河岸崩溃,北洛河改为直接入黄河,至嘉庆年间,又由大庆关溃出后复入渭河,后又直接入黄河。1933 年黄河东移后,北洛河在黄河、渭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徘徊达10 余年,时而入黄,时而入渭,直到1947 年才固定入渭河至今。
2 地质灾害近况
经走访调查,历史上北洛河下游土崖小规模塌方时有发生,未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是近三年来,受多重因素干扰,下游蒲城、大荔县境内连续发生多次大规模垮塌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给当地政府带来沉重工作负担,给当地群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为今后的生产生活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具体情况如下:
1)2018年5月31日10时许,北洛河蒲城永丰温汤段西岸土崖发生垮塌并阻塞北洛河河道约300 m,垮塌量约20万m3,毁坏滩地20亩,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经省市县专家研判,当地政府组织10 余台大型机械不间断疏浚河道、砌护河坝,累计疏浚河道270 m,砌护河坝170 m,移动垮塌泥土约5万m3,于6月2日17时恢复河道通流。
2)2020年6月11日凌晨,大荔县段家镇坊镇村西侧直线距离160m处,洛河老崖垮塌,垮塌发生后形成的斜坡呈扇形,坡体长约330 m,宽160 m~220 m,倾向330°,倾角上陡下缓,上部35 m坡面接近直立,下部黄土自然堆积,坡面角为43°。黄土垮塌后堆积,坡体长550 m,宽55 m~220 m不等,呈不规则状,厚度为5 m~20 m,规模21×104m3,滑向330°,其中造成北洛河500 m河道堵塞,堵塞体约11 万m3,毁坏滩地60亩,其中果园35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险情发生时,附近采果群众50 余人距现场仅400 余米,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予以紧急疏散,当时又恰值北洛河上游来水,水务局紧急协调洛惠渠渠首断流分洪,同时当地政府立即组织挖掘机6 台,水陆两用疏浚设备2 台,24 小时开展疏通作业,共移动垮塌泥土约4 万m3。截止6月14日11时,淤堵河道全线贯通。
3)2020 年 12 月 1 日 11 时,蒲城县孙镇白起寺村东北部洛河段发生滑坡,滑坡长约 310 m,宽约 260 m,最大厚度约 15 m,方量约72.5 万m3,该滑坡造成约35 亩农田被压占损毁,北洛河河道堵塞约470 m,造成上游河道水位升高,形成小型堰塞湖,对上游河道两侧边坡稳定性造成威胁,下游河道断流,直接经济损失200 余万元。
3 灾害成因分析
相较历史,近年来的塌方灾害集中频发,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塌方坡面前缘均为北洛河主河槽河弯处,水流流速较大,冲刷浸泡坡脚,根基土体处于基本饱和状态,土体出现局部滑塌或流失,加之土崖高度高,自身重力大,导致坡体出现裂缝。
2)该地段处于380 熔岩水系,坡体中存在地下水,地下水不断渗出坡体,导致坡体中段土壤含水率、饱和度增大,加速滑面的形成及变形。
3)滑坡成份主要为黄土,整体结构性较好,但垂直节理发育,地表水体容易沿着垂直节理下渗,并形成落水洞,软化节理裂隙中的土体,并在下部相对隔水层表面形成地下潜流,在潜流面处土体饱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形成软弱带。
4)该段边坡高差约 100 m,整体坡度大,特别是上部形成高约 50 m 的临空面,形成巨大的滑坡势能,为滑坡失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5)2018 年滑坡发生后,相关部门对河道进行改道,目前滑坡北侧河道依然处于滑坡范围内,该滑坡西侧有村庄、工厂,工业、生活废水排入未经处理的沟道,部分水体下渗对滑坡失稳有一定影响。
4 灾害防治建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及各类次生灾害防治,省、市、县各级政府出台强有力措施和预案,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但是,北洛河下游近两年雨量大、间隔短,蒲城、大荔县境内多处气象监测站点日降雨量已突破历史极值,各处地质灾害点承压已基本达到极限状态,防汛形势愈发严峻,为了科学有效地对北洛河下游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对河道防洪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现按照“保底线、减存量、控增量、提能力”的总要求,提出以下建议:
4.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巡查值守
各级政府及相关业务单位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各级防汛指示精神,牢牢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底线思维,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做好充分准备,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和经验思维,坚持“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的防汛责任制,严格夯实责任,做到职责到岗,责任到人,聘用专门人员定期进行观测,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在加强险点、隐患点的巡查观测值守工作的同时,做好24小时带值班工作,规范填写值班、巡查记录,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抢护。
4.2 加强隐患排查,及早消除隐患
各地应提前研判,切实做好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及时堵塞漏洞,深化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及早消除安全隐患,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严格做到边查边救,边救边防,边防边建。
4.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意识
采用宣传车、宣传单、悬挂条幅、张贴公告、制作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沿岸群众的宣传教育,
4.4 加强监测预警,制定应急预案
1)各地聘请专业勘测单位对辖区存在的风险隐患点进行全面勘测,设立明显观测、警示标志,划定安全距离,设立公示报警电话,健全县镇村三级网络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加强自然资源与应急、水务、气象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逐点建档,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有条件的地方应安装360°旋转监控摄像设备,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2)对出现的土崖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各级自然资源、应急、水务、民政、医疗等行业根据自身职责分别制定应急预案,对于有可能发生的河道淤堵、人员伤亡、灾后疫情等要按照预案及时应对,对于人员分散撤离等情况要提前进行演练,“谁来转、转移谁、转到哪、怎么转、谁接收”都要有详尽的措施,必须应转早转、应转尽转、不拉一人。坚决做到宁放九次空,不放一次松,各部门之间科学调配,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5 加强专业防治,提前消除风险
1)水利部门应积极争取资金,在重要滑坡点修建河道防护工程,防止水流冲刷土体前缘,造成根基失稳,形成新的滑坡体。
2)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以及当地镇村应联合对坡体上部天然和人为形成的地表水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水体入渗,减轻对滑坡的不利影响。
3)自然资源部门可以根据勘测结果,适当对土崖上部土体进行人工减载,降低土体自重,减轻坍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