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前瞻
——“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发展重点解析
2023-01-11毛文思
□文│王 飚 毛文思
经过充分论证与多次打磨,《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在出版业界热切期盼下,于2021年年末正式出台。这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背景下,出版业出台的第一份五年规划,擘画了未来五年出版工作蓝图。从“十三五”时期的“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到《出版业“十四五”规划》中将“壮大数字出版产业”作为重点工作以专节形式提出,数字出版在出版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作为新时期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出版在助力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理应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
一、对标“十四五”规划纲要践行数字化战略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第二年超过1万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3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经济复苏状况良好,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实施数字化战略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出版业数字化提供了基本依循。
1.数字化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数字化的篇幅得到极大扩充,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在“第五章”独设专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强调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单独设章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该章围绕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层面,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相较于“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信息产业变革”,“十四五”规划对“数字经济”给予了全新内涵,围绕“数字技术”和“数据”两大关键要素,涵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层面,指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强调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网络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构筑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长9.7%,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倍之多。[3]平台经济势头强劲,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网络购物、视频直播等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新常态。“互联网+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9.85万亿元,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14万亿元,增长22.1%。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界定了数字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特别指出数字经济紧扣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4]在该统计分类中,数字出版在数字经济中所处的位置更加明确。这表明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不断提升,数字出版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分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更加凸显,也为数字出版统计工作机制健全奠定了重要基础。
实施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发展路径,也是出版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数字文明的应尽作为。“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承担着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2.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数字出版是文化与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数字化战略更是离不开创新的重要支撑。“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创新列为独立篇章,并放在各项具体任务的首位,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特别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将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以大数据、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脑计算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必要条件。数字技术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促进媒体传播形态的迭代,推动出版业逐渐从传统出版走向融合出版,进而走向智能出版,实现出版流程改造升级和出版产业链条的延展乃至重塑。[5]二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进一步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通过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打造一流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三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3.意识形态工作成为数字文化的建设重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第10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文化发展作出集中部署,这也是与出版业关联最为密切的篇章。其中,文化数字化占据浓墨重彩的位置。“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要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同时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和相关部门针对文娱领域,特别是网络领域治理,出台系列政策和相关举措。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网络文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由此可见,“十四五”时期,网络文明建设已成为数字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和落脚点。
而作为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将更加得到重视。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数字出版要以更高站位、更重责任、更大格局谋求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新家园。
4.多层次需求满足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动力
立足于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的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从属性上来看,数字出版兼具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在优化供给上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和市场供给两个层面。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通过推动数字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益性数字出版模式的创新,以高质量数字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优化市场供给层面,当前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兴起,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包含短视频)等内容领域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都实现了持续增长。[6]新冠肺炎疫情让数字文化消费需求得到极大培育,市场空间进一步开拓,伴随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新媒介、新场景、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人们对数字文化更加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倒逼出版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市场供给质量和效率。
数字出版作为文化产业新动能,在助力文化消费“质”“量”双升级,推动消费“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这是提升数字出版产品市场供给质量的重要保障,需要结合不同产品形态特点,建立健全内容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健全市场治理体系是优化市场供给的重要保障,“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数字出版相关规范标准和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健全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向国际市场,“十四五”规划鼓励将出版产品以数字化手段和更加丰富的呈现方式及多元化的版权形态向海外输出传播,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将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7]
5.数据成为产业赋能的关键要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8]为数据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随着供应端、生产端、销售端等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据化进程持续加快,产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要素资源累积逐步增多,数据的基础赋能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对海量数据的聚集、整合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海量数据下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据资产化,真正为产业发展带来切实助力,已经成为产业数字化战略中的重要课题。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作出明确划定,[9]明确了数据资源作为关键要素在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数据要素资源的海量累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以确保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要求出版业通过提升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建模分析、数据抽取清晰、数据安全保障等数据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出版质量与出版效率效益。
二、《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数字出版发展的主要路径方向
《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并明确提出“产业数字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的具体目标。《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将“壮大数字出版产业”作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足见其重要性。“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发展重点围绕“着力推出一批数字出版精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做大做强新型数字出版企业”“健全完善数字出版科技创新体系”四个方面展开,[10]在加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现代出版市场体系、推动出版业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数字出版也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1.加强数字出版精品供给
近年来,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实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计划”,在主题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推出具有较强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的数字出版精品,引导数字出版精品化发展,同时实施“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和“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引导鼓励各个领域的精品生产、创作、传播,强化数字出版的价值引领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中体现出主管部门的引导方向。
《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着力推动一批数字出版精品”。数字出版要把内容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出版导向,强调价值引领。通过实施重大出版融合发展项目、文化传承融合出版工程、数字出版内容精品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数字出版精品化建设取得全面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出版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启动实施“主题游戏出版工程”,为游戏产品的题材内容引导新的发展方向,也对游戏在发挥社会价值作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阵地的地位更加突出。新时期数字出版要把精品建设放在突出首要位置,坚持内容为本、社会效益为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出更多导向正确、内容优质、创新突出、双效俱佳的数字出版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数字出版企业要积极参与主题出版宣传工作,围绕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题主线,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做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与此同时,注重以产品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支撑,打磨畅销型产品和长效品牌,提升数字出版的内在价值,延长数字出版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11]
2.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
新技术催生新业态,释放新需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让数字消费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促使出版业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开拓布局数字出版新业务。《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做大做强新型的出版企业、出版业态及数字出版模式,以壮大产业动能。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涌现出各类数字出版服务平台企业。“十四五”时期,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加持下,将涌现出更多的数字出版产品新形态、新业态。一方面,出版业要顺应信息传播移动化、碎片化、可视化、智能化、场景化、社交化等新趋势,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生产流程、产品形态、服务方式、营销手段等全面创新,持续推动出版业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化数字化转型,迈向深度融合,构建出版融合发展的支撑服务生态体系。同时深化跨界融合,在元宇宙、电子竞技、文化旅游、剧本杀等新业态领域中寻找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数字出版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加相融,充分激发产业新增量新动能,构建附加值高、功能多样的新型“出版+”业态,实现供给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另一方面,要做强做大主体,充分发挥旗舰企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有能力的出版单位进一步加大新兴出版业务的投入力度,提升数字出版业务的规模效益。通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示范单位遴选等举措,按照不同出版门类,在教育、专业、大众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精品聚集、技术领先、融合度高,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效应和影响力的一流现代化综合型出版企业;在不同领域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在国内外有强大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出版平台,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3.强化数字出版科技创新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12]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业,驱动出版智能化、数据化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特别强调要“发挥数字技术对出版全产业链条的赋能支撑作用,补足补强出版数字化的薄弱环节”,提出健全完善数字出版科技创新体系。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流程优化、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全方位提升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建设。
对于出版单位而言,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对基于技术创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有了更为迫切的需要。出版单位的技术驾驭能力和创新应用水平,决定着出版单位出版服务的供给质量、效率和效能,也决定着其发展方式和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一方面,加强基础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战略性研究,进一步强化出版企业在出版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出版单位要进一步厘清与自身业务特色和优势相贴合的科技创新路标路径,并加强与新兴出版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企业等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有机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加强支撑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建设,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环境。支持有条件的出版企业通过数字中台建设,打通数据管理、流通各环节,为企业深化数字化战略提供数据支撑,[13]强化数据要素对出版数字化转型、融合创新的赋能作用,提升数据管理、处理、运用能力,构建共享、安全、标准、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数据运营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促进数据规模化积累,形成数据资产,提升产业价值。
4.构建数字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将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人民文化素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出版业“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创新出版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资源优质丰富、功能齐备、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以农家书屋数字化提升工程为抓手,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服务,推进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增效升级,以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14]“十四五”时期,通过开展农家书屋数字化服务创新案例评选、推广活动,探索数字农家书屋服务创新模式,增强农家书屋数字化服务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发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丰富数字农家书屋资源供给,建立健全农家书屋智能化管理体系,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供给与需求的良好适配。扎实推进重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公共数字阅读终端、数字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应移动化、视听化、智能化等数字阅读新趋势,不断丰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呈现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文化供给的智能化水平,拓宽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场景,使公共数字文化惠及更多人群,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强人们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数字化阅读方式在全民阅读工作中的创新引领作用,提高数字化阅读质量和水平,健全数字阅读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以网络文学、有声读物、知识服务、动漫游戏等领域,鼓励出版单位和数字内容平台企业优化各类排行榜单和评论管理,加强精品推荐,营造精品传播良好环境。加强针对青少年、老人、视听障碍者、少数民族等不同群体,开展专业化的数字阅读推荐及阅读推广。此外,在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管理机制的同时,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生态。
5.持续深化数字出版走出去
《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创新出版走出去方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站位,在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重大国际战略契机,进一步拓展国际出版市场空间,持续担当好文化走出去生力军和排头兵,在国际传播力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是要加强数字出版走出去内容建设,在数字阅读、专业数据库、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等领域,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出版精品。加强国际市场研究、政策法规研究,要注重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及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与文化消费习惯,不断创新数字出版内容表达和呈现方式,实现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拓展数字出版国际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出版单位通过搭建海外传播平台、组建走出去团队、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或开展海外投资等手段,提高数字出版走出去专业化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同一内容以电子书、动漫、游戏、影视、有声读物、电竞赛事等多种数字版权形态和途径向海外输出,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数字出版从内容、产品,再到版权、品牌、企业的全方位走出去,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
6.构建数字版权良好生态
《出版业“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健全版权管理机制,提出完善著作权登记、集体管理制度,健全版权保护、共享和交易系统。《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新业态新领域版权保护,强调要将网络领域作为版权保护主阵地。[15]由此表明,数字版权成为“十四五”时期版权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全面加强数字版权保护、管理和运用,以数字版权高质量发展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一方面,要在管理、技术、机制等多个层面,加强数字版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完善不同领域版权保护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扩大数字版权监管范畴,加大对新型数字内容平台的版权监管力度,明确数字版权的合理使用界限、侵权方式,完善侵权行为责任认定标准,完善相应的惩戒制度和信息监控机制,健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快速反应机制,同时创新数字版权社会共治模式。出版企业要加强版权审核力度,健全上线前后审核举措,积极探索数字版权保护创新模式,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通过源头追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等技术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数字版权管理和保护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数字版权发展支撑体系,围绕网络文学、游戏、动漫、音乐、图片、网络视频等领域,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字版权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数字版权资产运营管理,提升数字版权资产市场价值。数字出版企业要积极探索更加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版权授予、交易模式,深入推进区块链在数字版权领域的运用,构建包括数字版权注册登记、版权认证、版权监测、版权保护、价值评估、交易撮合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版权生态体系,[16]健全数字版权交易规则和市场秩序。建立官方权威认证的第三方版权价值评估机构,建立专家人工审核与智能算法技术的数字版权价值评估机制,搭建数字版权服务平台,支持各地建设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和交易基地,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开展区域数字版权交易服务,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数字版权服务支撑体系。同时,加强区域数字版权合作交流,促进数字版权资产安全、自由、有序流通。
7.健全数字出版标准体系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提出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17]《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优化行业标准体系结构”,要建立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相适应的高质量标准体系。
“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发挥标准工作在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坚持标准先行,健全保障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一是加强技术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出版领域的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以标准推动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落地,提升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实现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更强适配。二是健全重点领域的标准建设,如围绕智媒体电子书、智慧教育出版、知识服务、数字印刷等领域,健全数字出版重点领域标准体系。重点围绕知识本体建设流程、知识元提取、知识元标引等,推进知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按需印刷、数字印刷、智能印刷装备、智能化工艺流程等相关标准研究制定。此外,要深入开展与出版流程数据化、智能化、融合化相适应的相关标准研究,加快推进出版大数据信息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推动CNONIX(中国在线信息交换)、新闻出版业物联网服务流程应用、出版物发行业务管理体系、图书物流数据交换等国家标准研制和推广。三是要充分发挥出版企业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相关国家标准的应用试点示范工作,鼓励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的出版企业以企业标准建立为基础,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协同推进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研制与推广应用,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通过努力推动国家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我国出版业的国际话语权。
8.加快新型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人才。《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时期数字出版人才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实现从重规模、重素质、重数量向重质量、重能力、重贡献转变,要按照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原则要求,[18]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管理机制,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数字出版人才工作体系,为出版强国建设目标筑牢发展基石。
一是要健全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围绕内容策划、产品设计、专业技术、版权运营、全媒体营销、走出去等方面,建设新时期数字出版人才矩阵。着重强化数字出版人才的思想道德培训,引导数字出版从业者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更好地担当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把关人职责。要高度重视数字编辑和内容审核人员的培养,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点纳入培训课程体系,加强政治敏锐度和政治鉴别力,提高在意识形态安全、舆论导向等方面的把握能力,配备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与内容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编辑、审核队伍。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开发、引进、培养、激励等政策制度体系,提高数字出版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出版单位可通过组织海外选派交流、岗位轮换、脱产学习、技能练兵、知识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促进人才的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健全数字编辑等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认定、评价、考核机制,构建与出版业实施数字化战略、推进融合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畅通数字出版人才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通道。出版单位可通过赛马机制、揭榜挂帅等举措,创新人才选拔激励机制,为优秀数字出版人才提供有益机会和施展平台。
9.健全数字出版制度保障体系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立足于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顺应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政策有效供给,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重点以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为着眼点,围绕网络文学、有声读物、网络游戏、知识服务、数字教育等领域健全数字出版政策体系和规范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内容质量保障。以建立数字内容质量标准为切入点,可由主管部门组织牵头,联合出版单位、新兴出版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力量,分领域研究数字出版产品内容质量管理标准,组建权威、专业的数字内容审核队伍,设立第三方专业化的数字内容审核机构,建立专家审读辅以人工智能机器的双重审核机制,建立数字内容质量审核资源库、语料库、规则库、专家库,搭建数字内容质量审核平台,建立健全行业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数字出版企业要加强内容风险控制建设,优化内容审核规范流程。二是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聚焦数字出版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对数字出版和出版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的引导支持力度,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推进项目实施和相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三是推进行业智库建设,通过遴选培育、研讨交流等举措,聚焦高质量发展内涵要求与路径模式、出版业融合发展瓶颈问题与解决方案、数字出版市场供给、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等主题,逐步打造一批行业亟需、特色鲜明、成果突出、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持续推动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行业智库满足咨政需求和引领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出版业“十四五”规划》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为重要指引,为“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方向路径。着眼于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要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把握新方位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推进出版业融合发展迈向纵深,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强化价值引领、技术支撑、数据赋能,优化供给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数字文明中实现应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