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及策略
2023-01-11杜保中邢向辉
■ 杜保中 邢向辉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都在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踽踽而行。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高考从“考纲时代”步入“后考纲时代”。尤其是2017 版“新课标”和统编版新教材的实行,教育部《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的出台,2019 年6 月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使“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优化教学方式的主轴。《意见》指出:“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如何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以适应国家育人、选拔的新形势,成为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虑并尽快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势下,我们对统编版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及策略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尝试,初步形成小说教学内容定位的路径和策略。
我们认为,当前考情下高中小说教学内容的定位,总起来说要遵从“两驱动三意识”策略。要明了这一策略,就需要既了然考情,又了然统编教材选文特点、编写意图和课标提示语的培养导向。
一、高考情势对小说教学内容及策略定位的启发
小说阅读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什么?研究近年来新课标卷,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重视知识点轮流考查。2018 年心理描写与小说语言,2019 年环境描写作用与人物描写方法。2020 心理描写与小说语言,2021 情节、结构构思及主题手法。
②重视考查角度的连贯性与创新。2018 年从文人气质与军人的冷峻、科学与幻想角度鉴赏,2019年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这体现了命题技巧的连贯性;2018 年微观宏观并重,2019 年侧重宏观角度赏析,整体阅读。
③考查读书方法,思维品质。读小说不能只重视情节,更要侧重写法;不能只是就题论题,而是从读书角度思考我从小说中收获了什么,假如我是作者,应该怎么写。
④注重教材,重视迁移能力。2019 课标Ⅰ、Ⅱ卷第8 题,考查小说人物的塑造方法。这源于教材,也源于阅读。比如《祝福》中,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高考中。通过相似比较,寻找描写人物手法的规律,也体现思维品质。单纯刷题,易千篇一律,难以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也不符合新高考命题思路。
以上结论大大启发了小说课堂样态:
①锻炼学生阅读方法。学会和教材联系比较,发现小说的闪光点。最忌讳就题论题,没有思维含量。学会和生活联系,激发情感智慧共鸣。最忌念答案,只搞套路。
②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挖掘课文与高考真题的思维点,如《赵一曼女士》最后加上给儿子遗书细节,可以不可以删去,让学生参与课堂,思考讨论。
③设计习题标准。内容与艺术为重点,根据人物、主旨理解小说细节,理解手法与效果。比如2019 年课标Ⅰ卷,鲁迅赞美大禹以及随从,讽刺不调查研究坐而论道、因循守旧、追求享受的官员,既联系了历史,又讽刺了现实,可判断不可能是历史虚无。课标Ⅱ卷,我与老舞蹈师相谈甚欢,可判断对方不是一个性格高傲的人。课标Ⅲ卷阅读重点是改革初期的人生百态,官员对自己的反思,作者对百姓的赞美,中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由此判断并无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应是教学的重点。重视由整体把握局部,由主旨理解细节。脱离主旨,纠结细节,必然错解百出。而阅读能力正是语文关键能力的核心,“语文关键能力是语文科外显功能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命题立意的平台和中枢。”[1]23语文关键能力素养的高低优劣是可以通过“做题来检测或推断”出来的。而阅读能力又包括信息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3 方面的能力。其中“文学性阅读是以审美的态度和方式阅读文本。”[1]24
二、高中小说教学现状及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
1.现状
目前小说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内容方面的。“教什么”与“不教什么”随意性过大,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研究与分析,而是凭经验或照搬他人套路。至于为什么教这些?是否应该教这些?恐怕不少人可能不曾考虑过。目前高中小说教学“少慢差废”(叶圣陶语)的情况并无太大的改善。
2.基本路径
2017 版《课程标准》指出,确定课程内容应遵循“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关联性”的基本原则。(《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第8 页)。“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接受水平、教材文本及三大“提示语”(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教师)自身的长处或优势等五个方面的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 年修订)第17-18 页)
新课标教学理念明确:教学内容应来自学生(学情),教学策略应考量文本特征。据此,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考量文本体式和学情两大因素。[2]
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文本体式确定的教学内容,学生理解可能存在严重困难;二是据学情发现学生整体的关注点偏离文本。对前者教师应据实相机调整,牺牲一点文本体式而迁就一点学生实际;后者,“教师也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但也不必因此就随意消解文本自身的圆满。教师这时可以暂时搁置学生的需求而作一强力纠偏,使学生回到正确的解读文本的路径上来。”
文本体式和学情的交集应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因为阅读行为是学生面对具体文本而展开的调动眼耳口鼻舌身多器官的综合感知活动,文体不同其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各异,如果不考虑具体文本的个性差异,想正确解读文本是非常困难的。
小说是什么?并不难回答,但要回答“小说教学教什么?”就必须弄清楚“小说是什么?”老一代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文心》第二十章小说与叙事文,很好的回答了这一问题:“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须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的。”[3]152“小说是把人生社会意义包‘含’在故事中。什么叫做“含”呢?一碗盐汤,看不出一颗盐来,呷一口尝尝,却是咸的,于是我们说盐味含在这碗汤里。小说的故事含着作者所看出的意义就像这样一碗汤。如果在故事之外,另行把意义说明,那就不是'含’了。小说的作者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并不特别说明,让人家看了他的叙述,自然省悟他的意义是什么。”[3]153
综上,与叙事文相比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讲究场景的描写;讲究时令的配合;讲究性格与言语的一致。因此。小说教学必须关照文本体式和学情,两者缺一不可。
三、统编教材小说课文选编文本的研究与思考
以统编教材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入选小说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所选小说涵盖面非常广。选文涵盖短、中、长所有篇幅,作家遍布古今中外,地域涵盖英、美、俄和拉美,流派包括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选文既有中、短篇精彩篇目或片段节选,也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第二,对学生学习阅读能力要求高。所选小说有容易阅读的,也有学生认为阅读困难的。比如《红楼梦》《复活》,学生阅读难度较大,教材不仅要求必读,而且与旧教材要求导读不同,新教材专门安排一个单元,要求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求阅读现实主义作品,还要求学生阅读表现主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比如《变形记》《百年孤独》。从中可以窥见教材选编者希望学生阅读能力稳步提升,最终达到较高水平的拳拳之心。
第三,选文思想性要求高。贯彻“立德树人”方针,所选作品都有巨大的思想意义,有外国巨匠托尔斯泰《复活》的人道主义和忏悔思想,更有鲁迅先生《祝福》、《阿Q 正传》对国民性的思考和呐喊,还有革命文艺的宣传和教育。《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都是经典的优秀革命文艺,能正向引导学生对党领导人民取得成就的深刻认识和体会。
第四,对学生写作要求高。新教材要求学生创作小小说。这一要求对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可以实现,但是对一般程度的学生特别是对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则显得有些高。教学中应立足平时,从片段练起,适当宽限时间,不能急就。
综上,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只有充分关照和考量到学情,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力,才不辜负教材编写者初心。
四、统编教材小说教学内容定位的策略
1.从理念和理论角度讲,小说教学应努力做到四个方面:
①从考什么教什么到教什么考什么。
用自己的教学影响国家选拔性命题关照点。做睿智的教书匠,用自己的耕耘影响命题趋势,加快推进命题与教材正向衔接。所谓正向衔接,就是高考命题走向“教什么,考什么,而不是相反”。
②通过语言建构的外壳聚焦思维提升。教学中应把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摆在举足轻重的位置,聚焦思维提升。
③重视复述,体现差异。小说和其他文本相比,篇幅长,情节复杂。复述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学生对小说文本理解的差异正是通过复述体现出来的,学生对小说解读多样性的感知正是从聆听同伴差异性理解中得到充分认知和提升的。
④立足差异,提升审美创造。
2.小说教学的具体策略——两驱动三意识
①两驱动:任务驱动;群旨驱动。任务有单元学习任务(《课标》任务),即三大“提示语”;群旨驱动是指文本所属阅读任务群对教读的要求。
②三意识:读者意识,作者意识,评论家意识。拥有读者意识,换位思考,与主人公情感共鸣,提升思想素养;拥有作者意识,我来写该怎么写?想象中丰富小说理解小说;拥有评论家意识,勾连课内外,比较分析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总之,小说教学内容的定位宜遵从“两驱动三意识”,既要体现文本体式特点,更要重视学情,同时关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以锻炼阅读思维为主。揉入知识点,全面提升阅读小说能力。“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突破困境,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以适应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人才选拔总要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