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2023-01-11王桂玉王方方

中学语文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杜甫古诗词

■ 王桂玉 王方方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向学生开展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文化美,以此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古诗词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增加文化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诗词的文化价值,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深入解读古诗词,弘扬节日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凝结着民族精神品质,是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理解作者借助传统节日文化抒发的情感,进而使学生感受到节日文化的熏陶,提升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感。

比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节日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一是在新课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中秋节图,播放《明月几时有》的音乐,渲染古诗词学习的氛围;二是在文本探究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读准字音,疏通文意。之后,带领学生与作者对话,向学生介绍苏轼生平,诗词创作背景,初步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再次,带领学生与环境对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中秋节是月圆人团圆的节日。同时,教师还要想学生讲解诗词中的明月文化,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三是在文本精读环节,教师让学生深入分析作者与皓月之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沉浸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意境;四是在延伸拓展环节,教师引入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这首词,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首古诗词都以明月为意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两位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进而让学生加深对中秋节传统文化的认知。

通过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活动,能够建立起古诗词描述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以传统节日文化为切入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诗词作品的写作意图,从而拉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

二、挖掘文化素材,丰富精神文化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歌颂着救助贫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崇高品德,一些古代诗人有着这样的高尚品质。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挖掘爱国情怀、处事态度、修身智慧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用优秀传统文化给学生带来价值观上的启迪。

比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中,这首诗词指出杜甫虽然身处茅草屋的简陋生活境地之中,即便是茅草屋被秋风吹烂,杜甫仍然不顾个人安危,提出想要无数间敞亮房屋,为天下饥寒交迫的穷人提供安居之所的想法。这种胸怀天下的高尚品德正是传统文化在文人墨客中传承的缩影,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原则视角解读杜甫的高尚品德。又如,在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白居易创作这首诗的人生经历,那时白居易身为官吏,却没有像其他官吏一样贪图享乐,而是关心劳动人民的生活困苦,抨击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感。

通过在古诗词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入解读诗词作者的高尚品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体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传承与延续。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生活建立起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设置文化主题,体会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内容多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某一民俗文化领域作为学习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整合所学习过的古诗词,找出古诗词中涉及的民俗文化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以“服饰民俗”为主题的古诗词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共同回忆搜集已学习过古诗词中体现出来的古代服饰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的兴趣。在北朝民歌《木兰诗》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提及当时社会流行的面饰,教师可以搜集有关南北朝的面饰图片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文化特色;南宋陆游《游山西村》的“衣冠简朴古风存”,提及当时社会乡村人简朴的服饰;唐朝杜甫《春望》“白头到更短,浑欲不胜簪”,提及束发的发饰,这是当时社会男子都会梳理的发饰,与现代社会的发饰截然不同;宋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提及了汉羽林军的服饰,《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提及草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一同领略古代服饰文化的魅力,展示相应的服饰资料信息,之后再让学生搜集更多教材之外的古诗词,找出古诗词中有关服饰的描写,从而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接触到更多的古代民俗文化。

通过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设置民俗文化主题,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源自于古诗词本身提及的更多文化知识,燃起学生研究古诗词的热情。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多搜集一些有关民俗文化主题的古诗词,并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使学生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开展专题探究,延伸文化视域

初中语文教材中入选5 篇以上古诗词的作者有李白、杜甫、苏轼,这些诗词作者用古诗词记录了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借助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古诗词既包含着语言形式美,又蕴藏着优秀传统文化美。教师可以将这些古诗词作者作为探究对象,开展专题探究学习活动,深入挖掘同一作者在不同诗作中传达的传统文化。

比如,教师可以围绕诗人杜甫开展专题探究活动,探究主题为“走进杜甫”,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学习杜甫诗作的风格、内容、章法以及内涵的文化价值,通过专题性的赏析分析杜甫诗作,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词的文化美。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搜集杜甫的人生经历资料,并分析教材中杜甫经典诗作的创作艺术,实现学生与作者的灵魂对话。具体的专题探究活动环节如下:环节一,学生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上展示为杜甫贴上的人物标签,解释人物标签的缘由;环节二,教师总结。教师汇总学生所列的人物标签,带领全班同学探讨标签是否与杜甫人物相符;环节三,延伸拓展。鼓励学生畅谈对人物形象的新见解;环节四,课后习作。让学生从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中,自主确定家国情怀、处事原则和修身智慧任意一个文化视角,写作一篇500 字以上的短文,写出自己对古诗词蕴含文化的心得体会。

通过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课外专题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诗词作者的写作风格,体会作者的人生经历,使学生无形中被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所感染,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够转变传统古诗词教学方式,增加古诗词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元素,以文化教育为突破口,带领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文化美,从而激发学生喜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杜甫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杜甫改诗
绝句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