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人物通讯的教学策略
——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例

2023-01-11

中学语文 2022年15期
关键词:袁隆平通讯杂交

■ 韩 超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两条线索组织编写的,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围绕劳动的主题该单元共选入四篇文章:《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阳》《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样选材的目的是要“从不同角度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从单元学习任务的角度看,该单元在阅读方面侧重于实用性文体——通讯和新闻评论的阅读和理解,所选的四篇文章中三篇是人物通讯。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地指出“‘单元学习任务’主要有四个目标指向:一是讨论单元人文主题‘劳动光荣’,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新时代的劳动观念;二是学习三篇通讯作品,讨论人物通讯报道的角度和写法,以及新闻的倾向性,评选优秀新闻作品……”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该怎样把握教材中的选入的人物通讯,有效地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例,简单地谈几点教学建议。

一、将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与文章紧密联系

人物通讯是时常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出现的一种通讯形式,也是我们最为常见,它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性文体。人物通讯的特点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

人物通讯报道的对象一般是在时代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其重心是表现典型人物的精神品质,其追求的目标是揭示时代精神,教育读者。本文报道的对象是袁隆平,他的成就有目共睹,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农业科学家。文章并通过写袁隆平对“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揭示了对我们的文化、国家的热爱和对制度、道路的自信的时代精神。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读者一定会为袁隆平的精神品格而感动,并且备受鼓舞,从一个或多个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

本文中袁隆平所从事的前沿科学研究工作,为了让普通读者理解,作者做了相关科学知识的科普介绍。例如文章的第一部分,对“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推论的产生依据及其原理和推断的过程,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文章第二部分,通过对“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退化了的雄蕊”的说明,清楚地介绍了“天然雄性不育株”这一概念,让读者理解了1964 年7 月5 日袁隆平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的意义。再如第二部分中,作者先介绍了传统的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无优势”的观点,再对应地阐释了袁隆平对水稻杂交优势利用两条途径的分析和选择,深入浅出地说清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并且介绍了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日本及美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失败,就更容易让我们理解袁隆平科学研究的难度。

二、将立德树人与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相结合

该单元的“单元任务”提出了“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新时代的劳动观念”的目标,这个目标体现的是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劳动教育和提升学生的智育又相辅相成。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可以将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与挖掘袁隆平的精神品质结合在一起。

袁隆平热爱科学,有着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和实践精神。“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院士,还不忘“在空中飘下的雨点中”行走在试验田的田间地头,面对如此之高的殊荣——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袁隆平院士泰然处之。面对荣誉时的平静与面对科研时的热情,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袁隆平不默守陈规、循规蹈矩,敢于挑战权威,始终保持着一颗创新之心。正如文章的小标题所说,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所有的伟大发现都是对权威和权威结论的一次成功挑战。袁隆平院士的科研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他顶着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面对种种非议依然坚守,袁隆平终于在1964 年发现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发表了《水稻雄性的不孕性》,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认定了就要坚持理想不动摇,梦想才有实现的那一天。

袁隆平心中有大爱,心怀国家,梦系苍生,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他的亲身经历——五六十年代我国的饥馑让他刻骨铭心,当时身为山村农校教师的他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为此竭尽全力,终于完成了权威认为荒唐的研究;终其一生,终于让饥饿的威胁退却。

袁隆平注重事实,实事求是,坚持真理。面对杂交水稻为“三不稻”的质疑,袁隆平不是气急败坏地反击,而是心平气和地用事实说话,既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心平气和显示的是自信,也是最好的辩驳态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真相自会大白于天下。

三、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搜集袁隆平的相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就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搜集整理材料的角度是多元的,可以是人物生平,可以是袁隆平的成就、担任的职务、获得的奖项、获得的荣誉称号以及世人对袁隆平的评价,可以是袁隆平创作的歌词——《我有一个梦》,袁隆平写作的论文,甚至是这篇人物通讯的原文。本篇通讯最初发表于2001 年2 月22 日《科技日报》,选入教材时,由作者本人进行了修改,我们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得知,作者到底改了哪些东西。通过搜集材料,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物,如果能够激起他们对这个人物探究的好奇心,那就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

通过实践,学生们会发现,其实袁隆平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于2021 年5 月22 日13 点07 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 岁。生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担任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西方专家把他发明的杂交水稻称之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生前获得无数殊荣,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生前获得过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袁隆平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4 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在颁奖词中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样的搜集整理既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锻炼,对接了新课标提出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对学生情感、思想上的一次熏陶与教育。

综上可见,我们在新课标背景下处理人物通讯,如果能够将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与文章紧密联系,将“立德树人”与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充分结合,组织好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应该是一种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袁隆平通讯杂交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容联云通讯:三亿美元估值背后
浮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