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3-01-11李仕升耿玲惠
李仕升 耿玲惠
(镇原县镇原中学,甘肃 庆阳 744500)
信息化环境与导学案的有效融合可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先进的教育设备不仅可以实现远距离教学指导,同时也可在物理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缓解其所面临的高考压力,使其能够秉承愉悦的心态完成物理学科的学习任务。导学案可以将复杂的物理教材归纳整合为条理性清晰的知识总结,辅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体系,意在培养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其探索物理世界增添一双有力的翅膀。
一、导学案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述
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所设计的学习计划与方案。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重难点、合作探究、反思、自主测评、拓展延伸等多个环节。教师可将学生作为导学主体,通过制定科学的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积极调整教学活动方案,再配以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完成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学习。
(二)遵循原则
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课时性原则,教师在编制教案时应尽量保证物理课程中的每个课时内容都对应一个导学案,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合理地控制学习量,加强物理授课的时效性、计划性以及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快速掌握该课时中的重要知识点。其次是问题性原则,教师可结合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学生创设趣味性情境,通过设置探索性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其能够自主投入学习中,在解决物理难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最后是分层性原则,不同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程度以及自身知识水平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以此落实分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三)应用的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比之传统的物理课堂,导学案教育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导学案有助于在物理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合理地将导学案运用于物理教学中,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积极思考,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在学习和探索物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深切感知物理学科的趣味性。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偏好的导学案使其在物理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深度挖掘其内在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其次,导学案有助于高效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物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其他科目相比,物理学科的逻辑性相对较强,因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导学案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串联,为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起到导向性作用。学生在课前可利用导学案的内容要求进行预习,若预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则应及时地做好相应的预习记录,并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向教师提问。由此可见,导向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其在潜意识中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再次,导学案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点的内涵,并且由浅入深地对物理知识加以学习,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物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切实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导学案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清晰、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相关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其解题效率。
二、信息化环境下导学案应用的策略
(一)线上导学,完成预习任务
导学案的内容是新课标指导下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征等多方面内容制定而成的科学学习方案。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需要以物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为核心,通过合理规划学习路线、明确课程学习目标等方式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在线向学生远程推送导学案的预习课程,以此来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物理课程的预习任务,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物理课程时,便可以先对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测评,并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重点以及学生对该物理知识的兴趣点科学制定预习任务。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因此学生可通过合理运用计算机中的学习软件或其他网络工具,结合教师所制定的导学案有序开展自主预习。从物理教材内容来看,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该课时中的重点,因此教师可围绕该重点内容精心设计预习导学案。如可要求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行为方式,或者引导学生在家中使用乒乓球等物体进行自由落体的运动模拟,以此更好地认识这一物理概念。当预习任务结束后,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在线预习导学中的导学情况进行信息搜集,并整合出学生所认为的难点以及在预习测评中的易错点,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在课前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对后续的物理课程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以求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
(二)微课导入,开展情境教学
在以信息环境为基础的先进教学模式下,微课作为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在物理课堂上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合理地将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在物理课堂上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能够沉浸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将课前预习的学习成果加以梳理,使其能够在物理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规划,从而大幅度提升物理课堂的授课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物理课程时,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该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前五至十分钟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导入本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在微课中加入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动画视频,如利用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观点及实验,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课堂情境,使学生能够基于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对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点进行概念纠偏,同时也能借助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中运动与力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微课导入的方式,教师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再通过动画展示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二者的观点与实验展开探究与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在物理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因观看微课视频而产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兴趣。因为课前预习,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探究论证中便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的同时也能使得物理课堂更具实效性。
(三)小组探究,实现共同进步
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在高中教育领域中的渗透,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愈加重视,对此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组织其以小组探究的方式来高效学习物理知识。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导学案,随着学生在小组内探究物理问题的逐渐深入,控制多媒体设备对导学案进行动态推进,使其能够真正在学习小组探究中发挥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明确物理问题探究的层次,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将小组探究模式与竞争机制相结合,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在小组探究中的热情,活跃物理课堂氛围,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周运动”这一课时,便可以从线速度和角速度两个方面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由于圆周运动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优势,将其与导学案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帮助学生明确圆周运动探究顺序的同时也可为其演示理想状态下的圆周运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小组探究的实效性,教师还可以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具体可遵循“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基本理念,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激发其学生内心的源动力,使其能够在组间竞争的局面中加强与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并在此过程中熟练掌握圆周运动相关知识点。
(四)归纳总结,加强讲评指导
班级内总是会有一些对物理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其通常很难依靠自主学习来完成对物理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但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又不愿同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情况的频繁发生会导致学生丧失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并且学习信心严重受挫,最终出现厌学或成绩不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若想要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也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尚未熟练掌握的薄弱项,便需充分发挥信息化环境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后利用计算机设备以匿名的方式将自己尚未理解的知识点向教师进行提交,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弱项,而避免因为自尊心不肯向他人透漏自己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信息加以整合,找出学生普遍没有掌握的物理知识点,并将其整理到导学案中,为后续的物理教学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地应用导学案,结合收集整理后所总结出的学生在物理教材中理解不透彻的薄弱项,以教材内容作为出发点,为学生设计归纳总结的知识清单,使其能够按照学习导向来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归纳总结,再及时地向教师进行学习反馈,为教师后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者开展集中讲评提供参考。
例如,教师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物理课程时,可以结合大纲中针对该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内容以及条件等知识要点,同时锻炼学生能够独立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且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这一定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先组织学生针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的生活实例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其讨论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出其讨论观点中的不妥之处并加以纠正。在受到学生的即时性学习反馈后,教师可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整合,并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定律。最后,教师可以列出导学案清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该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梳理机械能守恒相关知识内容,从而使其将物理知识更好地内化,强化学习成效。
(五)拓展反思,采用线上评价
导学案在课后拓展反思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在课后通过通讯软件或者信息平台实现与学生之间的隔空交流。学生在课后反思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均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地向教师进行反馈,教师也可实时地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此外,教师还可针对教材内容设计微课视频向学生进行推送,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后学习的针对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物理课程时,便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在课后整理出其相对薄弱的知识内容,如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应用以及适用条件等。再以这些物理知识点为核心,以导学案的方式通过微信群、学习信息平台等方式向学生推送一些与之相关的开放性物理习题,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给予即时性指导及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知识拓展,积极为学生分享探索宇宙空间奥秘的科普类视频,帮助学生开拓物理思维,使其能够切身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一改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同时还可在信息环境的加持下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双重教学。对此物理教育者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加强对导学案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活动进行服务,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为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教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一批优秀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