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汶上县农村水系治理探析

2023-01-11

山东水利 2022年6期
关键词:汶上县沟渠排水沟

徐 恒

(汶上县水务局,山东 汶上 272500)

汶上县属淮河流域,境内河流交织,河网密布。小汶河、泉河是主要的防洪、排涝、灌溉补源河道。县域北部毗邻大汶河流域,有进军渠、胜利渠2 条引汶灌溉渠道,29 条农村骨干排水河流、沟渠,地表水大多经泉河、小汶河等主要河流,汇入县域西南部的梁济运河。

1 农村水系现状情况

近年来,汶上县对大汶河、泉河、小汶河、进军渠等主要河道进行治理,干流河道防洪除涝标准得到加强,河道引调水能力及拦蓄水能力有了较大改善。汶上县水利基础设施主框架逐级形成,水利服务社会的效益明显提升。但由于县域内农村排水体系尚未开展系统整治,尤其是作为连接河道与田间灌排系统间的骨干排水沟,大多存在河道淤积、岸线侵占、建筑物损坏、水系连通性差和水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

1.1 河道岸线侵占问题突出,河道淤积堵塞

大部分河道及排水沟岸线确权划界尚未开展,边界范围不明晰,河道两侧违法建设、违法活动问题较为突出,河道岸线被乱占滥用,河道侵占问题严重。尤其是在河道岸坡滩地,甚至骨干排水沟河槽内种植经济林及农作物的现象较为普遍,大范围的围垦造成了水资源涵养空间被挤压,既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又影响防洪安全。

农村骨干排水河道、沟渠淤积、损毁较为严重,且大多没有进行系统治理,排水沟乱挖、乱填、垦植现象较为严重,许多排水沟已成为竹节沟、断头沟,甚至部分排水沟河段上下游修建了拦水坝,改造成为鱼塘,一旦大汛来临,村庄及田间积水汇入排水沟后,不能够及时汇入主河道,极易造成区域性的涝洼积水,形成洪涝灾害。

1.2 河道功能单一,水系连通性较差

现有河道功能大多以防洪除涝为主,主要承接农田涝水及部分村庄排水,河道功能相对较为单一。尤其是排水沟,除了在汛期能够发挥作用外,大部分时间段处于干涸、荒芜状况,水利工程效益发挥较低。河道与周边坑塘连通性较差,部分河道沟渠不通畅,河流及支流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河道。一些河道、池塘、湖泊等湿地水系被填埋、侵占或覆盖,河流水系的连通性较差,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1.3 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运行管理体系不完善

河道现有建筑物大多是建国初期修建、地方乡(镇)村或群众自筹资金建设,工程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加之运行时间长,缺乏有效的维护,建筑物破损严重,有些建筑物甚至已经丧失了原有功能,引水、排涝作用不能发挥,且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农村河流、沟渠大多由乡镇或村级负责日常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存在管理人员、运行维护及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工程在运行使用中得不到及时的检查、维护,在农村水利设施中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为工程的运行维护带来诸多问题。

2 农村水系治理措施

2.1 明确河道管理范围,落实各级管护责任

一是结合河长制工作的推进,针对主要河流、沟渠建立县级、乡镇及村级河长,制定管护制度及日常巡查制度,落实各级管护责任,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确保河道、沟渠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运行和维护,进一步提升河道及沟渠运行使用效益。

二是确定河道管理范围。依据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及相关工作要求,结合现状实际情况,划定河道、沟渠管理范围,明确保护范围,埋设控制界桩。原来模糊的管理界线变得明确,为执法和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为今后河道、沟渠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推进农村污水处理,改善水生态环境

为解决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倒,造成水体水质污染的问题,汶上县启动实施了农村污水治理。结合村镇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村级生态处理、市政纳管处理、村级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等模式,做到村镇污水达标排放。对于处理后的中水,尽量做到就近回收再利用,主要用于附近区域的苗木灌溉、卫生保洁、洒水降尘等。尤其是避免进入坑塘后的中水形成黑臭水体,对村庄水生态环境再一次造成污染。

2.3 深入实地调研,制定科学治理方案

农村河道治理目的主要是提高农村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在通过疏通河道,确保洪涝水能够安全排除的同时,结合地形特点、水源情况,将部分主要河道及渠道进行连通,实现雨洪资源的调配,进一步扩大地表水灌溉及补源范围,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通过现场调查、测量及座谈等方式,梳理清每一条河道流域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运行使用情况,并结合沿线乡(镇)村和群众要求、治理建议,确定相应的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方案科学合理,充分发挥河道综合效益。

2.4 试点农村水系治理,初显综合建设成效

结合部分村镇建设需求,通过试点对长桥沟部分河段、东护城河、八里沟等骨干沟渠进行治理。充分发挥河渠治理后的综合效益,结合地形特征、水系分布的特点,按照“涝水及时排除、雨洪资源收集利用、河道水体循环流动、水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的原则确定治理思路。以自然修复为主,工程治理为辅,通过河道沟渠疏挖、沿线坑塘治理、修建控制性建筑物,实现“河流相通、沟渠相连、坑塘调蓄”的水系布局,建成集供排、减灾、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村水网体系,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2.5 建设生态廊道,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为进一步改善河道沿线乡村生态环境,提升河道水体水质标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河道流经村镇河段及沿线坑塘区域适当种植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水生植物,修建生态步道、休闲廊道等设施,为河道水生物的多样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为群众休闲娱乐增添更多的场所,拉近人与水的距离。同时,也带动河道周边特色农产品种植、乡(镇)村服务产业的发展,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增加群众收入,提升周边土地开发利用价值。

3 体会及建议

3.1 加强部门协调,统筹做好农村水系建设

水利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需要由水利、环保、住建、农业农村以及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等多部门协同实施,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再到运行维护管理,将河道岸线修复、污水治理、村镇建设、农业灌排及面源污染等工作同步推进,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

3.2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保障工程长久运行

持续推进河湖长制主体管护责任,充分调动、发挥村镇等基层组织积极主动性,完善河道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各级各部门管理责任,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引导群众自觉保护河道水环境、抵制乱扔乱到现象,以确保工程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保障工程效益持续发挥。

3.3 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运行管理能力

水利工程的调度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结合项目实施,在整合现有河道自动化控制系统、村镇监控建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和完善农村污水排放监控系统、地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河道水情工情、建筑物运行管理等联合调度及监控系统,实现运行管理数字化,提升洪涝水、水体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4 发掘历史文化,打造河道特色节点

各镇村在乡村振兴建设推进中也充分发掘地方历史文化等特色,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建设规模。河道水系作为镇村基础设施,可将地方特色融入河道治理,在河道流经镇村区域适当增加相应文化元素,即提升了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又能在亲水的同时了解地方的历史文化或普及科普知识,同时也引导群众自觉形成保护水环境、保护河道清洁的意识。

3.5 撬动社会资本,推进农村水系建设进度

积极利用好国家财政政策,采取多渠道筹措工程建设资金的方式推进项目实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行及管理,对于项目自身具备收益条件,或能与收益项目捆绑实施的河道治理项目可采用发行政府专项债券、PPP 等方式,促进工程项目及早建成运行,及时发挥社会与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汶上县沟渠排水沟
洱海西部灌排沟渠水质特征及土地利用的影响
浅析农田建设项目中沟渠施工技术及受到破坏后的治理方法
Thalidomide for refractor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汶上县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探析
四川盆地丘陵区不同类型自然沟渠植被分布特征
皇家库府遇盗
汶上县地下水硝酸盐氮含量与食管癌相关性研究
山东省汶上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动词“Get”的用法
How Should We Save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