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社会热议与“互联网+教育”的理性思考
2023-01-11杨阳,陈丽
杨 阳,陈 丽
(北京师范大学 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一、引言
2021年,元宇宙引发社会热议。随着Roblox成为“元宇宙第一股”,Facebook更名Meta并部署社交元宇宙,微软、英伟达等行业巨头抢占元宇宙赛道,一时之间元宇宙风头无两,2021年成为元宇宙元年[1]。元宇宙的出现迅速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关注。“教育元宇宙”这一新概念被推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多方迅速成立了首家元宇宙教育实验室;教育界的学术同仁在数月时间内举办了诸如“元宇宙教育前沿峰会”“元宇宙与未来教育研讨会”等多场讨论会,合力探讨教育元宇宙;多家学术期刊更是将“教育元宇宙”视为重点学术选题,鼓励研究者加入到研究行列中。
在多方入局、新词热议的当下,人们对元宇宙的理解众说纷纭。越来越多的人在尚不明晰元宇宙本质与未厘清教育元宇宙同已有教育术语关系的基础上,直接默认其是全新术语,进行各式解读,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在教育信息化迈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面对元宇宙引发的社会热议,我们确有必要对其本质及教育价值进行客观思考与商榷。基于此,本文在概述教育领域有关元宇宙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元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元宇宙是一个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术语吗?”“与元宇宙相关的教育术语及其关系是什么?”“元宇宙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有何启示?”四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二、教育元宇宙相关研究概述
元宇宙热议当下,教育领域衍生出“教育元宇宙”这一新概念,并引发研究热潮。截至2022年4月25日,CNKI上关于“教育元宇宙”的相关文献已达63篇,Web of Science上关于“Education Metaverse”的文献已达113篇,其中核心合集48篇。众研究的探讨焦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元宇宙概念与特征”和“应用场景”两个方面。
(一)教育元宇宙概念与特征
目前研究者对教育元宇宙的认识尚未共识,主要从“技术应用视角”和“空间视角”出发对其概念及特征进行解读。从技术应用视角来看,有研究者将元宇宙视为区块链、云计算等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集合体[2],将教育元宇宙解释为元宇宙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垂直应用,是新技术塑造的虚实融合教育环境,从应用范围上具有虚拟与现实全面交织、人类与机器全面协同、学校与社会全面联结的特征[3],从技术应用程度上由低到高依次呈现虚拟重现、虚拟仿真、虚实融合、虚实联动的特征[4]。从空间视角来看,研究者普遍存在两种解释逻辑。第一,将元宇宙视为完全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将教育元宇宙解释为通过网络共享空间打造的新虚拟教育世界[5],具有交互沉浸式、资源平等化、体验多元化等特征[6]。第二,将元宇宙视为与现实空间相互联结、承载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数字新空间[7],将教育元宇宙解释为虚实融合的新一代教育体系,例如,有研究者指出教育元宇宙是基于第三代互联网并与真实社会的各属性与要素紧密联系的新型教育形态,以交互为中心、以突破各类边界(时空、关系、交流、情感边界)为特征[8]。
各类解读视角导致新词迭出,新旧术语穿插使用,甚至诸如“全息思维”“虚拟人”“虚拟造物”“星际文明”“元宇宙文明”等在内的具有科幻属性的词出现在学术研究中。此前李芒教授批判性地指出:“‘Metaverse’一词并不具有超越宇宙的意思,而是指‘超越现实的空间’,‘元宇宙’这个词是中文误译,从错误的译文出发,之后的无数解读,自然是错上加错”。那么元宇宙的客观本质究竟是什么?元宇宙是新空间吗?元宇宙与互联网是什么关系?元宇宙作为新名词是学术术语吗?作为元宇宙衍生词的教育元宇宙的本质又是什么?与之相关的各类教育术语是何关系?这些问题是判断元宇宙与教育元宇宙有无学术研究价值的重要前提,亟需深刻反思与厘清。
(二)教育元宇宙的应用场景研究
当前多数研究从技术赋能教育的视角探讨教育元宇宙的应用场景,构思未来教育形态。具体分为以下三种。第一,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抓手,探索教育元宇宙为在线教育带来的突破。例如,刘革平等指出元宇宙赋能教育将推动在线教育走向转段升级的创新奇点[9],打破二维网络技术带来的在线教育发展瓶颈[10];蒋宇楼等认为在线教育将进入体验化学习和沉浸式交互的发展阶段[11];Lee等从实证层面开发基于VR的教学模拟系统,提升在线学习者的沉浸感[12]。第二,探索教育元宇宙在具身学习方面的优势。例如,傅文晓等指出教育元宇宙借助数字孪生等技术能够提供虚拟且沉浸的经验习得过程,降低情感学习的触发门槛,提升具身学习的效能[13]。第三,综合多种技术趋势探索教育元宇宙在不同场景与领域下的发展形态。例如,钟正等认为教育元宇宙在情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教学研训场景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提供更加智能的教学服务与体验[14];刘革平等认为教育元宇宙将为素质教育、全纳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5];李海峰等认为教育元宇宙可在泛在可验证的智慧学习范式、深度沉浸的体验性学习过程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对现有教学产生重要影响[16]。
虽然上述研究从教学环境、教与学的方式、多学段发展、非正式学习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教育元宇宙的发展形态,但是遵循的是技术赋能教育的角度,这表明:即便当前人们对教育元宇宙概念解读视角不同,但当分析应用场景时,仍然陷入工具性思维,探讨技术应用为教育带来的增强型效果,缺乏从空间的逻辑与系统化视角出发审视与思考元宇宙可以对教育组织、结构、空间场景等多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要避免教育变为新技术的试验场,摆脱“技术驱动教育”的畸形发展思路,就必须深入思考元宇宙本质,并甄别元宇宙究竟对教育内在创新发展有无价值与有何价值。
三、元宇宙的本质:信息空间
对元宇宙的认识,归根结底是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论当前解读元宇宙的视角如何,认定元宇宙是继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逐渐成为共识[17-19],元宇宙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发展形态的代名词。那些从技术视角对元宇宙的解释,根本上仍然将互联网视为增强型技术,然而从元宇宙揭示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显然已经超越技术范畴,显现出空间变革的本质。具体来看,元宇宙呈现出五大融合趋势:第一,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20],即元宇宙强调互联网支撑下的线上线下强交互与深融合,推动社会向更深层次进步;第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21][22],即数据成为网络时代最重要的资产与生产要素,以数字与实体融合的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在技术、组织与效率方面的变革,开放共生的“经济社群”成为主流组织形态[23];第三,数字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即借助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批互联网技术,促进社会空间与数字生活空间的融合,满足人们基本的沉浸式体验与更高层次的需求[24];第四,数字资产与实物资产的融合[25][26],即利用区块链的“通证机制”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资产桥梁,实现数字资产的确权、流转与资产安全保障;第五,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的融合[27][28],即利用数字身份实现身份、数据、资产的统一,建立通用型身份互认体系。以上五大融合趋势均从空间的逻辑范畴下阐述元宇宙发展对整个社会运行规则的变革,这彻底揭示了新一代互联网并非技术工具这么简单,而是具有创设全新空间的本质以及发挥空间效能推动社会组织体系变革的巨大潜力。
元宇宙给了我们认识互联网本质的新契机,但事实上,关于互联网创设新空间的本质早期已被揭示出来,并予以专业术语——信息空间进行表示。潘云鹤院士于2018年指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代信息技术除了具有媒介传播、平台共享工具的意义外,更是创设了一个和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相互作用支撑的全新信息空间,引发了一场颠覆原有生产生活结构的空间革命[29]。并且随着网络技术与作用的不断升级,信息空间已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供给模式、组织体系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相较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来说,信息空间呈现出时空灵活性、资源共享化、行为数据化、信息众筹化、关系网络化和系统联通化这六个典型新特征[30]。具体为:第一,时空灵活性指信息空间可以促使人们的实践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1],实现跨时空的灵活交互;第二,资源共享化指信息空间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畴,网络空间通过汇聚全社会的智慧服务于人的发展[32];第三,行为数据化指人们在信息空间中的行为数据可以被实时且持续地记录、存储与量化,数据是信息空间的重要要素[33];第四,信息众筹化指人们在信息空间发表自己观点的门槛更低,传播更及时、更广泛,观点汇聚与迭代通常也伴随个性化的标准[34],信息贡献“草根”化,众筹成为新的信息生产方式[35];第五,关系网络化指信息空间扩大了人与人关系的规模,改变了人与人关系的结构,由线性关系演化为非线性复杂关系[36];第六,系统联通化指信息空间促进了组织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组织间的互联互通与有机融合,形成开放联通的组织模式[37]。
通过将元宇宙与信息空间的特征进行对比,笔者发现,信息空间的六大特征与元宇宙对经济与社会变革的影响趋势类似,元宇宙本质就是信息空间。具体为,元宇宙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本质是线上线下融合,发挥着信息空间时空灵活性的优势;元宇宙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孕育出联结全社会的金融服务体系与“草根”用户自下而上驱动形成的经济社群,这背后体现出信息空间资源共享化与信息众筹化的特征;元宇宙数字资产与实体资产融合、数据成为核心资产的发展趋势,本质来看是信息空间行为数据化的体现;元宇宙数字身份与社会身份的融合将扩大关系规模,体现了信息空间关系网络化特征;元宇宙分别在产业、数权、组织、身份等呈现出的融合趋势,均有赖于信息空间系统联通化特性的发挥。由此可见,作为新一代互联网代名词的元宇宙,本质上就是信息空间。元宇宙并不是一个全新学术术语,只是以新名词的方式将互联网作为全新信息空间,具有颠覆型的空间变革效能的本质呈现出来。
四、元宇宙相关教育术语的概念辨析
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早已形成包含网络学习空间、“互联网+教育”等术语在内的专业话语体系。那么这些教育术语同教育元宇宙的关系是什么?彼此概念有何异同?我们只有真正厘清这些问题,才能在同一逻辑体系下分析与探讨教育发展。
(一)教育元宇宙的本质:网络学习空间
笔者认为,教育元宇宙的本质是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流淌着“互联网”的血液[38],从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来看,网络学习空间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个空间层面体现出联通与融合的显著特征[39]。具体为,从物质空间层面上,网络学习空间表现为虚实融合、时空融合的分布式智能环境,即通过将物理空间、学校教育空间和不同主体的个人学习空间联通与有机融合,构建虚拟学习空间;从社会空间上,表现为一种社会联通、去中心化、多元文化、民主开放、动态变化的社会关系网络;从精神空间上,网络学习空间是融合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体验,支持学生建构自我认知和世界的学习空间[40]。而对于教育元宇宙来说,无论是将其视为构建虚拟的或虚实融合的共享空间,呈现交互沉浸式、资源平等化、体验多元化等特征[41];还是视为人机交互、人人交互、机机交互的全面数字化形态,具有突破时空边界、关系边界、交流边界等特征[42],本质上均是从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层面描述了未来学习空间的属性,虽然在词的表述上不同,但从根本上看还是网络学习空间。教育元宇宙只是站在未来技术发展成熟的视角下,将网络学习空间终将实现的极度智能化、数据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凸显了出来。此外,教育元宇宙意在 实现“元宇宙形态分化”(多元宇宙)、“每个人都是元宇宙”(个人元宇宙)的思想早就体现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中,如多空间群、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为此,笔者并不认为教育元宇宙是一个专业学术术语,也不赞同采用教育元宇宙这个新概念,教育元宇宙一词虽新,但实质是网络学习空间。
我国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由来已久,纵观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关键术语多次出现在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文件与行动部署中。从世纪之初通过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来初步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到“十二五”期间提出建设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再到“十三五”期间提出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服务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尤其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43]明确指出实施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而今“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44]更是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这些都彰显了我国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重视与深入。
此外,我们对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新规律也形成了一定认识。开放平等的网络空间让知识成为一种网络现象,知识内涵回归为人类全部智慧,知识生产与传播同程[45]。学习转变为多点对多点的网状交互,成为构建信息网络的过程[46]。教与学的关系呈现出自组织、多层次、开放、涌现、互联互通等复杂系统的特点[47]。已有研究除了从教学交互模式[48]、社会网络结构与特征[49]、在线学习者的交互行为[50]、学习者认知发展[51]等方面揭示了教与学的新规律外,更是深入以生生交互为主的复杂在线学习情境中(如cMOOC),对学习者间的复杂非线性交互规律进行了概括总结[52]。
这些早已开始的部署建设与规律研究标志着我国网络学习空间发展的成熟与深入。面对新名词引发的热议,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并坚定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实践与研究。
(二)“互联网+教育”:教育元宇宙的建设与应用
“互联网+教育”涵盖了当前教育元宇宙讨论的内容。互联网创设了全新的信息空间,将人类生产生活由两空间(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引至三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深刻推动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而教育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3],面临着新空间带来的教育组织体系与服务模式的颠覆性变革。“互联网+教育”恰是面向新时代,基于互联网思维,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新动能,变革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教育新业态、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构建教育新生态的历史进程[54],意在推动教育真正从两空间支撑的体系迈向三空间支撑的全新生态体系。而教育元宇宙本质是网络学习空间,当前教育元宇宙关注与讨论的内容涉及智能教育环境、多样化教育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学习活动、智能教学评价[55]等多个方面,从根本上看仍是立足网络空间创新教育发展,仍处于“互联网+教育”的逻辑发展框架。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互联网+教育”作为专业术语一直是教育改革规划与研究的热点。从国家战略来看,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为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56]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57]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从实践层面来看,互联网教育正在蓬勃发展阶段,教育科技行业纷纷涌现,逐渐成为开放教育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传统的教育服务组织与服务流程正在被改变,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催生出的教育新业态,正在迅速推动教与学的变革。从研究层面来看,已有学者从学理层面剖析“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总体思路,指出“互联网+教育”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构建未来教育生态体系的历史进程,具有新空间、新模式、新业态、新要素、新制度与新理念六大外延特质[58];有学者从系统化视角出发,从构建高质量教育环境、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多个方面阐明互联网教育发展的着力点[59];也有学者对互联网创新教育服务路径[60]与治理体系[61]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都为深入理解并推动“互联网+教育”提供了有效指导。
综上,“互联网+教育”囊括了当前教育元宇宙关注的内容,教育元宇宙的建设与应用本质上是立足网络空间构建教育新形态,处于“互联网+教育”的逻辑发展框架内。“互联网+教育”对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重构传统教育体系,赋予新时代教育生态以无限生命力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长期以来对“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摸索与由此形成的话语体系皆是智慧的累积。面对元宇宙热议衍生的教育新名词以及当前对教育元宇宙应用潜力的讨论,我们需要看清背后的本质,不盲目冲散已有的话语逻辑体系,立足三个空间坚定发展“互联网+教育”。
五、元宇宙发展趋势对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启示
元宇宙让人们彻底意识到互联网不是技术工具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注定引发一场颠覆性的空间革命。在“互联网+教育”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的今天,元宇宙展现出的技术发展与融合创新的趋势的确为我们直观认识与想象网络空间对教育的颠覆力开了一扇窗,也为推动“互联网+教育”提供了新启发。
(一)元宇宙技术:推动网络云平台的升级与发展
元宇宙关键技术为升级网络云平台、发展网络云空间提供了新思路。平台是信息化教育教学服务的基本载体[62],构建与发展云平台,探索云服务模式,是盘活资源存量、构建开放灵活的教育生态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在网络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例如,2021年北京市建设教师在线辅导云平台,集结全市优质师资资源,开展公共教育服务;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通过跨端口、跨平台汇聚与整合不同领域的优质资源,构建了一种开放共享的平台服务模式。但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各级各类教育平台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平台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无法有效汇聚、平台重复建设等问题[63]。而元宇宙的技术发展趋势为破解上述问题提供了抓手,具体为:利用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应用类技术,制定兼容标准与协议,促进平台开源与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助力跨区域跨平台的数据流转与汇聚;应用以云计算、分布式存储为代表的构建类技术,以分布式架构的方式连接多终端,组建一体化大平台,提升平台算力与网络空间的可持续性;利用以5G为代表的接入类技术,提升网络平台的接入速度、系统容量与稳定性等。
(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孵化新型办学形态与学习组织
元宇宙揭示出一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下的经济社群崛起壮大的趋势,这种经济社群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开放联通的互联网思维,汇聚全社会“草根”力量构建的共创共享的社群组织体系,是一种组织内部的深层次变革。这种发挥互联网优势,触发组织架构与形态变革的思路为教育领域孵化新型办学形态与学习组织提供了指导。
1.探索未来学校新形态
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学校办学体系与组织架构,促进学校与社会全面联结是探索教育新形态的有效路径。一直以来,传统学校教育对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桎梏饱受诟病,打破学校“围墙”,在学校与社会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探索未来学校新形态成为人们的共同期许。虽然有研究主张传统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场所的桎梏[64],但在笔者看来,空间场景与技术条件并不是根本,突破标准化、固定式的办学体系,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才是探索未来学校新形态的根本所在。具体为:首先,在办学体系方面,学校并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与学的场域扩大为整个社会,学校以开放办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同社会优质资源充分接触的机会,例如斯坦福中学[65]在互联网支持下构建了学校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新型办学形态,学校完全实行在线教学,学生们以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同社会实践与资源充分接触。其次,在组织架构与分工方面,未来学校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与弹性化的学制,以开放联通、多主体共治的组织模式重新建立组织关系,其中,学校可以允许更多相关机构与服务组织加入到教育教学设计与规划中,以教育外包的形式提升教育服务的品质;学生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教师与校管理者的角色与分工走向多样化与精细化,服务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借助网络空间,校际之间可以联动形成跨区域的互联网社区组织,发展新型社区文化,促进优质学习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2.发展学习组织新形态——自组织学习社区
基于网络空间的自组织学习社区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学习组织新形态。元宇宙强调的经济社群是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自组织社群模式,所有的社群成员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充分体现出互联网自由平等、共创共享的文化特性。当前,互联网领域出现的诸如B站、知乎等自组织开放交互社区,以及教育领域形成的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s社区型课程实践形态,均体现了这种自组织社群模式在促进非正式学习、汇聚多主体推动群智汇聚与协同创生方面的巨大优势。这些都让我们意识到发挥互联网优势,基于网络空间构建具有开放、身份、相互依赖、多元、自治、自生长等特性[66][67]的自组织学习社区,发展社区文化,促进群体与个体开展移动化、泛在性、多元化的学习与交流是构建未来教育新形态的必然选择。
(三)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教学变革
元宇宙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是一种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网络空间成为教与学实践不可或缺的场域,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始成为教学的重要要素,各教学要素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这些都对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发出挑战,推动教学变革。这种变革并非是教学形式由线下转为线上这么简单,而是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变革与突破。具体为:第一,在教学组织方式上,线上线下融合将打破固定分班模式,通过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开展灵活分班与教学,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第二,在教学流程上,转变先教后学的刻板教学思维,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索先学后教等教学新模式,典型案例如翻转课堂、习本课堂等;第三,在教学目标与重点上,线上线下融合助力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获取全社会优质学习资源,传统的以内容讲授与传递为主的教学功能被取代,教学目标与重点转为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高阶能力的发展;第四,在教师职能上,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机器开始成为新的认知主体,将教师从传统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教师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并且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优质师资资源的流转,教师间可以以不同的分工方式、通过承担不同的职能任务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五,在交互体验上,元宇宙揭示了新一代互联网将在感知体验方面的发展趋势,这将进一步提升在线教学的空间沉浸感与交互体验。
(四)数字身份与社会身份的融合: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改革
元宇宙数字身份与社会身份的融合体现了两点趋势:第一,数字身份将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主体可以经由数字身份在网络空间中分享智慧、建立社会关联;第二,构建线上线下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将成为促进价值汇聚流通与保障主体权益的关键前提,这两点为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发挥网络空间优势培育新供给主体,探索多元供给方式。互联网平等开放的特点让越来越多的“草根”大众进驻到网络空间开展需求驱动的资源分享与创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数字形象并通过群智汇聚生成数字文化,那么对教育而言也应该发挥这股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力量,培育各类教育服务供给主体,以草根服务草根的方式提升教育的灵活性与个性化。其次,构建跨平台身份认证体系,健全产权保护机制。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特性虽然使各类身份角色的“草根”成为资源供给主体,但因为尚未构建跨平台身份认证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由此引发了诸如侵权、身份盗用、跨平台成果认证失败等问题,对此,构建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健全产权保护机制将成为构建开放灵活的教育服务模式的重要保障。
(五)数字资产与实体资产的融合:新机制创新教育治理模式
元宇宙数字资产与实体资产融合趋势的背后具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数据成为网络时代的核心资产;第二,发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优势,建立多方链条联动机制,促进数字资产确权与流转[68]。上述这种数据驱动的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了互联网优势,为创新教育治理模式提供了参考。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经验驱动、层级分明、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69],各类问题如信息流通差、管理效率低等饱受诟病。而网络空间行为数据化的优势让数据成为教育实践的关键要素,为教育管理摆脱经验主义龃龉,实现科学化与精准化提供了新动能;同时互联网去中心化与互联互通的组织优势,为发挥各级各类主体效能,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通知》[70]明确指出,要“以数据为驱动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可见,实施教育决策与管理的数据化转型[71],探索多元共治模式是构建灵活开放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数据驱动背后的安全与规范问题值得关注,例如“哪些数据可以采集,哪些不可以”“如何在教育智能化监管中保障人的主体性与隐私权”“如何对参与教育管理的多方主体进行数据确权”等。为此,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数据规范标准与责任确权机制,同时还需要联合多方教育主体建设教育数据中心,推动教育数据的共享与应用乃至研究,以此形成权责明晰、流程清楚、治理过程可检验、可追溯、可公开、能够清晰安排教育主体、科学规范教育流程、有关数据既可用又安全的系统化的教育治理模式[72]。
六、总结
笔者认为引发社会热议的元宇宙及教育元宇宙并非学术术语,元宇宙本质是信息空间,教育元宇宙本质是网络学习空间,且笔者并不赞同采用教育元宇宙这一新概念。“互联网+教育”涵盖了当前教育元宇宙讨论的内容,教育元宇宙处于“互联网+教育”的逻辑发展框架。但元宇宙的出现的确为我们彻底意识到互联网是信息空间,具有巨大变革动能提供了契机,也让我们有机会透过元宇宙描绘的场景畅想教育新图景,并从元宇宙的发展趋势中总结出系统推动“互联网+教育”的五点启示:第一,推动网络云平台的升级与发展;第二,孵化新型办学形态与学习组织;第三,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教学变革;第四,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改革;第五,新机制创新教育治理模式。
同时,元宇宙揭示的全面联通时代的到来,也让我们意识到基于互联网特性起底教育的底层逻辑,变革传统教育理念与创新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关注教育新问题与新规律,开展互联网教育创新研究的迫切性,两者将从根本上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深入地发展。
(一)变革教育理念与创新教育理论
1.信息众筹改变知识属性,新知识观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
网络空间的信息众筹、群策群力现象正在改变知识属性。知识成为一种网络现象,网络中的每个人,甚至机器都可以成为知识生产主体;知识类型被大大丰富,海量的网络信息、动态主观知识、境域操作知识和综合碎片知识都成为知识;知识生产周期明显缩短,生产与传播同程[73]。对此,回归论知识观[74]被正式提出,指出互联网使知识从精加工的符号化信息回归为全部的人类智慧,重新揭示了新知识现象以及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新规律,是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
2.联通成为教育的新本质,联通主义引领“互联网+教育”理论体系的创新
互联网正将教育引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生态[75],互联互通的空间优势让教育不再闭塞,从微观教与学层面到宏观组织层面,均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融合贯通,联通成为教育新本质。揭示联通思想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通过直面学习的复杂性与本质,从网络化视角指出学习即连接的建立与网络的形成,是构建内部认知神经网络、概念网络和外部社会网络的过程[76],成为“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77],并正在引领新时代教育理论体系的创新。
(二)关注教育新规律与新问题,开展互联网教育创新研究
事物的演化发展在解决旧有顽疾的同时,也会催生出新的问题。当前,互联网正在冲击原有业务流程、劳动分工和组织体系[78],传统的线性规律与理论认知再难以解释复杂的教育现象,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与新规律亟待破解。例如集体知识生产与个体知识生产分别呈现出怎样的规律?网络空间中自组织学习的发生机理与演化规律如何?教与学的关系如何等,此前陈丽等[79]从“互联网+教育”理论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应重点关注的十大学术新命题,为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考支架。对于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若想切实发挥新空间的变革效能,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必须正视教育改革过程的复杂性,关注新空间出现所催生的教育新规律与新问题,转变传统研究范式,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创新研究。
当前我们已然走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面对诸如元宇宙这种新词涌现引发社会热议与研究热潮的现象,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审慎思考实际教育价值,深刻理解“互联网+教育”的真正内涵与意义,坚定互联网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