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写结合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2023-01-11蒋谦
■蒋谦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理念。笔者认为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所谓读写结合,是指阅读与写作要结合起来,两者是融为一体,在阅读中获得理论指导后,应该在写作中体现,利用写作反过来促进阅读,促进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借助读写结合这个途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
但是,读写结合具体有哪些方式?每种方式有什么适用范围?具体如何展开?这是初中语文一线教师的困惑。基于一线教师以上的困惑,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了如何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说来,可以在仿写、改写、补写、续写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作为例子,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在仿写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
仿写,是指在模仿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审美核心素养包括感受和体验美、理解和评价美、表现和创造美。学生的仿写是表现和创造美,但是,学生的仿写必定是以感受和体验美、理解和评价美为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深入研究课文,感受和体验课文,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模仿写作,才能写出优美的文字。因此,仿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
1.在仿句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
仿句,是指学生模仿课文中精彩的句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再写出新的句子。
当然,初中的学生并不太知道哪些句子比较精彩,这就需要教师找出来,或者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找出来。在找出来后,教师还要对这些精彩的句子进行理性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句子是如何组成的?具体精彩在哪里?在模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这些指导,学生的模仿可能是盲目的,因此模仿可能是低效的。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精彩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笔者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精彩之处。模仿这个句子,适用于描写美景。前面两个“不必说”的内容只是衬托,后面的“单是”的内容才是重点,才是作者最欣赏的美景。
当然,理论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如果学生只是从课文中学得写作的理论而不去实践,那么效果是比较低效的。写作和一种技能,和游泳相似。游泳的初学者即使学了再多再精妙的理论,如果不下水去实践,恐怕也难以学会游泳。因此,笔者在对这个句式进行理性分析后,让学生进行仿写。
2.在仿修辞手法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
初中课文中经常出现的手法有比喻、拟人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等,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五颜六色、奋发向上。笔者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当然,对部分初一的学生而言,可能存在一些难度。为此,笔者给学生搭建了一些支架。比喻要有本体,例如课文中的本体就是春天。比喻要有喻体,喻体要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喻体和本体之间应该存在相似点。当然,要写一个比喻,最好先找出本体的特点,然后再找出具有相似特点的喻体。课文中就找出了春天生机勃勃、五颜六色、奋发向上的特点,然后分别比喻充满生机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因此,笔者在对比喻这个修辞手法进行理性分析后,让学生进行仿写。
综上所述,在仿写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就初中学生的水平而言,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仿句以及仿修辞手法是比较可行的方式。
二、在改写中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改写是深度写作和迁移写作。”改写需要深入分析课文,根据课文的逻辑进行改写,这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体现在深度。改写不是完全照抄课文,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改造,需要学生进行迁移,这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广度。
1.在改写结局中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改写结局法特别适合小说。因为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可以有多种结局。作者虚构的结局,未必是作品唯一的结局。小说的结局有悲剧式结局、大团圆式结局、欧亨利式的结局、留下空白的结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改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改写结局不是随意改写,必须以课文为依据,要符合课文的发展逻辑。
例如,在《孔乙己》中,课文是留下空白式的结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写孔乙己的结局。有学生改写成悲剧式结局,描写“我”亲眼看到了孔乙己的死亡。他的依据是:孔乙己并没有什么生存的本领,即使会抄书,但是已经把自己的口碑弄得没有了,已经没有人敢叫他抄书。孔乙己人又好吃懒做,他的腿又被打断了,他又没有什么积蓄,在当时的冷漠社会里,没有人会帮助他,他的死亡是必然的。
也有学生学生改写成大团圆式的结局。描写“我”亲眼看见孔乙己没有死亡,并且他的腿还治好了。他的依据是:孔乙己虽然有着很多缺点,但是也有着一些优点。虽然当时的社会普遍是冷漠的,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冷漠的。
学生改写的结局可能未必完美,可是,在这样的改写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
2.在改写文体中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体又叫做文本体裁、样式。初中课文出现的文体有散文、小说、诗歌、散文诗等。学生对这些文体比较熟悉,这也为改写文体打下了学情的基础。其实,同样一个作品,不一定只能用一种文体去表达,换一种文体,可能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虽然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但是,史铁生在字里行间含蓄地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情与怀念。基于这篇课文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把这篇回忆性散文改写成诗歌。当然,改写不能一步到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线索和情感。学生的改写片段如下:“曾经的我多么绝望/你总是小心翼翼地关心着我/你总希望我去看北海的花/今天我终于来了//当我成名的时候/你已经离我而去了/可是你已经永远离我而去了/我多希望你看到如今成名的我//母亲,我看着北海的花/懂得了你没有说完的话/北海的花像你那样,坚韧而不张扬/我也会好好活着……”
综上所述,改写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以及灵活性。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追求新鲜的心理,改写结局以及改写文体是很好的读写结合方式。
三、在补写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笔者所说的补写,是指补充细节。补写这一读写结合方式特别适合文言小说。因为文言小说本身就有概括性的特点,不会太详细描写细节,这就给了学生补写的空间。学生的补写,是一种表达与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
例如,蒲松龄的《狼》就是一篇文言小说。笔者引导学生补写其中的细节,这些细节可以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当然,补充细节也不能乱来,也要根据课文,要符合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要符合课文中的情节。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文言水平,学生不可能补写成详细的文言小说,笔者允许学生用现代文进行补写。学生补写的片段如下:
“我是一名强壮的中年人,我是一名屠夫。今天的生意特别好啊,肉都卖完了,所以今天回家的时间特别晚。我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了两只强壮的狼一直尾随着我,我非常害怕。”
通过这样的补写,能够以写促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补写的过程中构建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