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减法,让新媒体标题更出彩
2023-01-11苏杭
苏 杭
新媒体环境下,身处信息洪流之中,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移动端新媒体平台获取资讯,从纸质书籍的沉浸式阅读转向新媒体时代电子屏幕上的碎片化阅读。有研究表明,大多数网页被读者点击阅读的时间不超过10秒,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是如今媒体融合道路上每位记者、编辑都要思考的问题。题好一半文,吸引读者的标题能让新媒体平台获得流量和关注。古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记者和编辑在有限的篇幅里,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读者对内容的兴趣,便需要在标题上下大功夫。题为文眼,生动传神的标题,能让文章得到关注,实现创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新媒体时代比传统媒体时期更加看重题目,优秀的标题,是新闻整体成功的基础。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标题制作更考验记者、编辑处理文字的功力。
然而,近年来,不少新媒体标题会极尽所能包含各类有效信息,这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前置”,读者读完标题就如同读完了整个故事。这种用标题讲完一个故事,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不用点开文章详情就能获取信息。殊不知,在新媒体时代,受屏幕限制,标题越长的新闻阅读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视觉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并不能给读者带去很好的阅读体验。也有一些新媒体平台,常以耸人听闻为标题标准,更别提标题内容是否包含真实、理性,有价值的信息了。这种为了吸引眼球的标题,毫无新闻报道原则底线可言,应当摒弃。
在实践过程中,新媒体标题并非越长越好。读者更多的是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标题直接关系着内容点击量、平台关注度,想要引起读者对新闻的关注,在新闻标题上做好减法是关键。大多数新媒体标题则只需要精简提炼重要、核心的元素或关键词,对内容做概括性总结,有技巧性地抓住内容中的矛盾冲突点,说有价值的话,对新媒体标题做减法,这样既能吸引读者获取更多的信息,也能提高阅读量。
笔者认为,为新媒体标题做减法的技巧有很多,各有特点,但有一定规律可循,以“许昌时刻”微信公众号的部分标题为例,浅谈一二。
一、言简,用短句 用短句或超短句表达,直接明确,清晰易懂
在新媒体行业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能在一秒钟看明白的标题都不是好标题”,不是说不能写有难度的标题,而是当下众多新媒体平台如百家争鸣般涌现,很多的文章如果没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注意到,可能就被直接划走了。因而新媒体记者、编辑在写标题时,务必要直接清晰,简单易懂,总体说来就是要减少、控制字数,多用短句,学会短句,减少使用复杂的长句。尽可能地言简意赅,逻辑清楚,语句通顺。
例如《杨根思部队来了!》(2021 年7 月22 日)《要涨价,就在今晚!》(2021年7月12日),这些新闻标题中使用的就是短句,比较口语化,短句本身简洁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更好地表达文章态度、观点。与长句对比,短句的特点就是字数少,简短,2个字、4个字最常见,就如“部队来了”“今晚涨价”。为标题做减法,使用短句是较为常见的方法。短短几个字就能把新闻主要内容表述清楚,比如《动真格!许昌向房屋安全隐患“宣战”》(2021年7月6日),这个标题由核心词“房屋”“安全隐患”和关键词“动真格”“宣战”构成,读完标题读者就大致能了解到该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这一方法在新媒体标题中比较常用;还有一些标题不包含具体内容,也没有感情性词语,直接用引起注意的词语,比如“注意”“重磅”“定了”,就是要简单直白吸引读者注意力,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阅读内容,比如《今天开始,长达40天!》(2021年7月11日)《看!荷花开了!》(2021年6月15日)中的“今天开始”“看”,如同日常口语中“喂”“嗨”打招呼一样开头,拉近距离,唤起读者“看”这里。
二、意赅,做省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导向正确、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前提下,选择性呈现信息
文学作品中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标题也是如此,就像国画中的留白一样,恰如其分地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像我们日常朋友间的聊天一样,话说一半藏一半,反而能成功地勾起对方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兴趣。这一心理在标题中运用也是如此,记者、编辑将标题中新闻关键信息省略掉,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读者的好奇心。例如《防汛应战!许昌党政一把手去了这些地方……》(2021年7 月22 日)《许昌人注意!这场雨雨雨要持续到……》(2021 年7 月21 日)。2021 年7 月下旬,河南省遭遇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多地道路被淹,人员被困。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是天然的新闻热点,标题契合热点新闻,将大家关注的重点做省略,点明了下雨却隐去了时间,同样标题中强调党政一把手部署防汛工作,却没有明确写出他们去了哪里,这样一来,读者难免产生好奇心理,想一探究竟,随之而来的就是文章的点击率也大大增加。
除了以上故意省略关键词、核心信息这一方法技巧外,还有一些新媒体标题信息及句式看起来是完整的,但记者、编辑也会省略一些非重要信息,其表现方式是常常在标题完整句式后使用了省略号,营造出意犹未尽的感觉。例如《河南14人名单公布!万众瞩目……》(2021年7月16日)《专家解读!3-17岁新冠疫苗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2021年7月19日),其作用同样也是对标题信息做减法,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点击内容,进一步了解详情。
三、升华,从情感上找共鸣 提炼升华情感、态度、立场,实现共鸣
如何通过标题拉近和读者之间第一步的距离,隔着屏幕实现和读者同频共振,是每个新媒体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而标题就是一大突破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标题必然是包含着真挚的感情,冰冷的是文字,真正温暖的是文字包含的感情,是创作者的心。只有共情,才有共鸣,才能让读者抽出时间去阅读,去了解。
对于广大新闻记者、编辑来说,与其说是制作标题,不如说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在读者面前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记者、编辑形象,为大家带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而在标题中使用表现强烈的感情色彩和评价色彩的词语,能够很好地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营造出有趣、温暖的感觉。比如《愤怒!看到它,马上报警!》(2021年7月11日)《真香!他喜提“许昌0000001”电动车绿牌》(2021年7月9日),类似这种口语化的标题,有情感输出,代入感强,如朋友唠家常一般一下子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致敬!暴雨中的“许昌力量”》《暖心!风雨中他们睡上了踏实觉,吃上了热乎饭!》《今日大暑!愿雨过天晴,一切安好!》(2021年7月22日),暴风雨中,大家团结一致,防汛救灾,“致敬”“暖心”“一切安好”仅仅通过读标题,就能让读者感受到,自己所思所想所牵挂的,被新闻记者、编辑一一道出,而这种新闻,不仅仅为读者传递了信息,更是带来了一股暖意。
制作标题,除了以情动人、传递温暖之外,还可以在营造美感等方面着手,短短几个字,将作品内容中的真、善、美提炼升华,让标题有温度,进而生动传神。
四、灵活运用符号,能让读者眼前一亮 标点符号、数字、表情符号,给读者带来视觉冲击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标点符号、数字、表情符号的使用更加灵活多变,这也得益于新媒体网络赋予了它们更多的功能。不同于文字,标题中标点符号、数字、表情符号可以更吸引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标点、数字、表情符号自身轻松、活泼的形式,能让读者眼前一亮。和情感语气词一样,标点符号、数字、表情符号也自带感情色彩,在标题中使用,可当作是记者、编辑及新媒体平台的主观立场或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例如《路灯杆浸水会漏电?谣言!》(2021年7月15日)《惊!胡辣汤伤了许昌人的“心”?》(2021年7月5日),问号包含着疑问和反问两种语气,标题中问号一亮相,就如同提问,便会引起读者先行思考,是真是假,从而再进一步通过点击内容了解详情答案。这就是标点符号的神奇之处,有别于简单陈述新闻内容,但带来的效果却是事半功倍。再例如《1天230700毫升!许昌“热血”驰援郑州》(2021年7月23日),在该标题中,“1”和“230700”的极大反差,带来的首先是视觉上的冲击,随后吸引读者想要进一步探索这些数字的含义。标题中的数字、感叹号,就附带有记者及编辑的主观色彩,而且是很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它传达的是许昌市民积极献血援助郑州市民这一消息事件,更传递的是许昌市民积极、热血、伸出援手的正能量。
同样,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符号对交流的渗透,网络表情成为新媒体平台上用户交流过程中普遍流行的元素存在,作为文字的辅助性手段之一,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网络交流的深入,网络表情也有了新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简洁、形象的表情以别具一格的方式传递出最生动直观的信息。
新媒体时代,标题对新闻记者及编辑功力的考验,不输传统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咬文嚼字”的功夫,在短时间内用更精炼的标题吸引读者,做好减法,而不是连篇累牍地堆砌,是每一个新媒体新闻人需要关注的焦点,对新媒体标题的研究也需跟进时代脚步,不断创新,让标题更加精炼,让新闻的“眼睛”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