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心愿 凝聚大能量
——以《镇江日报》公益栏目《心语心愿》为例
2023-01-11刘兰明胡冰心
刘兰明 胡冰心
在新华社建社9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贺信中要求“坚守人民情怀”,这既是对新华社的谆谆嘱托,也是对全国新闻工作者的热切期待。
近年来,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记者坚守人民情怀,始终不忘初心,倾听读者心声,致力打造公益新闻专栏——《心语心愿》,为遇到困难、心怀愿望的当事人,牵线搭桥,助其实现“微心愿”。集团还专门成立心语心愿工作室,给予栏目更多人力和机制保障。
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整合社会爱心资源,5年来,“心语心愿”栏目报道涉及的当事人数千名,其中约98%的心愿成功获得社会爱心力量帮助得以圆梦,顺利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一桩桩心事,凝聚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不断助力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
一、你呼我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办报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镇江日报》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不断有社区干部反映,极少数群众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救助心愿,希望有人伸出援手给予帮助。
为响应群众呼声,回应市民关切,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报理念,《镇江日报》于2017年5月常态化开设《心语心愿》栏目,以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年轻党员女记者为专栏作者,负责采访收集群众心声,通过报纸栏目为群众鼓与呼。
好学的小姑娘梦寐以求想要学习机、留守儿童渴望一架电子琴、留守女童希望一台古筝、孤儿想要一辆自行车、困境兄妹三人急需冬衣、高三女孩想给脑瘫爸爸添置平板电脑;低保老两口住院期间渴望10元一份的快餐、失独老人期待一台洗衣机、困境古稀老人想要助行器、失明老人急需除湿机、重度糖尿病人急盼放胰岛素的冰箱、失独老夫妻想要一部手机、重残人士急盼蜗居能开一扇天窗……所有这些愿望和诉求,都得到《心语心愿》栏目记者的及时响应,经过报道后均很快实现。
群众的心愿,远不只物质的需求,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轮椅男孩”盼望回到校园,重返课堂;脑瘫青年期盼走出家门,看看城市新貌;红光社区居民希望路口有凸面镜;老城区居民渴望宝盖山上有扶手;独居老人想要有花草为伴;钻石婚党员夫妇梦想能拍张婚纱照……在栏目的帮助下,当事人都得以梦想成真。
孩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老人们展开了紧锁的愁眉,温暖的阳光洒进小屋,老党员夫妇在婚纱照拍摄现场热泪盈眶……一个个小小愿望的实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他们更好地实现小康生活,也拉近了媒体与读者的距离。
二、一呼百应,架好各方资源信息沟通桥梁
随着栏目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群众向报社反映的心愿也越来越多,甚至在不断“升级”,对报社寄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开设“心语心愿”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借助新媒体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及时沟通信息,达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满足更多群众实现心愿的需求。
2018年4月24日,一条心愿线索反馈给专栏记者:有三个来自贵州的仡佬族孩子跟着爸爸流浪到镇江,已到学龄却迟迟上不了学。得知线索后,专栏记者立刻联系了知情人,前往孩子的租住地。原来,三兄妹的妈妈早已去世,跟爸爸来到镇江,因为爸爸妈妈当时没有领结婚证,三兄妹一直没有户口,上不了学。当天,我们就以《三个孩子的心声:“阿姨,我想上学!”》为题在新媒体作了报道(报纸次日见报)。心愿发布后,引发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时任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党委书记的阮庆红联系记者表示,社区的爱心辅教可以先给孩子提供基础的进入小学前的学习辅导。
此后,我们又帮这一家子联系贵州警方,筹集他们来回办理户口的路费,为他们申请入学、联系各界爱心人士助学。当年秋季学期的第一天,三个孩子坐在了西麓中心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因为三兄妹中的老三患有先天性面横裂,在“心语心愿”牵线搭桥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她申请到“嫣然天使”基金的帮助。同时,一家人前往北京手术的路费、住宿费、营养费等,也全部由爱心企业家承担。
2021年春节前夕,得知三个孩子一直穿着旧衣,栏目再次发力,金山街道人大工作人员及时响应,带三个孩子前往商场挑选过年新衣。迎江路中心社区也在春节前采购了崭新的电视机送到孩子们的租住地。2021年春节,这一家四口第一次坐在电视机前看上了春晚。
一篇报道,解决了单亲爸爸多年的困境;一次连线,让孩子在镇江的求学梦顺利完成;一分牵挂,让孩子们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源源不绝的爱心。这一切,都缘于“心语心愿”栏目构建的爱心信息交流平台。
2018年底的节点上,《心语心愿》栏目策划推出《走基层·年终特别报道——孩子们圆梦“跨年微心愿”》特别报道,栏目组牵线汇聚多渠道社会力量,一次性促成三所小学145名小学生集体圆梦微心愿。
2020年,我们帮助实现“心愿”的能量在进一步放大,甚至完成一所小学千余名师生、家长由来已久的“大心愿”。2020年5月7日,“心语心愿”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阳光何时照亮上学“最后一里路”?》的消息。当天,学府路师生的心愿就被爱心企业家陈正乐认领。12 日,一条全长约500米的爱心路铺就完工。心愿完成的背后,还牵出了另外一个爱心故事:陈正乐在施工过程中了解到,路旁还有几户居民因为种种原因家中至今没有接通自来水。他们主动伸出援手,联系有关部门,帮居民办理手续,接上了他们渴望多年的自来水。
因为栏目的报道和牵线搭桥,期待已久的心愿终于顺利实现。居民、学校、家长感动不已,给心语心愿工作室送来两面大红的锦旗:“心系学生爱意暖 为民解忧情深切”“纸媒架起心愿桥 爱心筑就阳光路”。
三、我呼你应,爱心的回响传递更多正能量
爱心,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心语心愿》栏目曾经帮助过的学府路小学,在时隔一年之后,联手镇江报业传媒集团成立“心语心愿”工作室“养正爱心驿站”。爱心驿站的初衷就是,与《心语心愿》栏目联动,帮助更多困难弱势群体,用爱心回馈社会的关爱。
2021年春节前,《心语心愿》栏目曾经报道过的一位独居孤寡老人朱龙生,中风后不能行走,生活陷入困境,老人渴望一台电动轮椅。该心愿见报后,很快就被学府路小学“养正爱心基金”认领。
2021年11月3日,栏目刊登了自闭症儿童强强想要一支点读笔的心愿。“心语心愿”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多位爱心人士与记者联系。
学府路小学校长蒋礼明特致电记者表示,强强的心愿可以由学校“养正爱心基金”来买单。但由于心愿已经被中山路小学和红旗小学的“童心义工团”“抢单”,记者婉拒了他的好意。蒋校长则希望有机会再献爱心。
正如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府路小学“养正爱心驿站”与《心语心愿》栏目的互动,传递着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听到了爱心回荡的动人交响乐章。
四、几点体会
常言道,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每当心愿被“秒光”,每当愿望得以实现、难题得到解决,当事人不断说感谢的时候,我们栏目记者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美好。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1.上连党心,下接民心。公益性是党媒的重要属性,无论媒体如何深度融合,坚守人民情怀,坚持为人民服务,是不变的新闻价值追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绝不是一句空话。对于媒体来说,就是要在报道中,把党心和民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要始终同人民在一起,新闻就一定有感染力和公信力;只要你离百姓足够近,报纸就一定有影响力和生命力。
2.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几年助人圆梦的过程中,《心语心愿》栏目运作也不断成熟,记者的业务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得以提升。2020年,骨干记者成功当选为镇江市劳动模范,心语心愿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市级“巾帼文明岗”“党员示范岗”和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称号。在江苏省好新闻评比中,栏目也屡获佳绩。市委书记考察报业传媒集团时,对心语心愿工作室的理念与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把栏目办好的初心和信心。
3.践行“四力”,永无止境。读者在哪里,群众在哪里,记者的脚步就应该走到哪里,《心语心愿》栏目已成为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践行“四力”的品牌代表。增强“四力”对党报记者来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只有将采访镜头对准民生关切,以真挚情怀反映民生冷暖,新闻作品才能真正赢得群众喜爱。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栏目要不断探索前进,更加深入地扎根人民,以新闻人的担当和坚守,讲述好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故事,为谱写现代化新镇江凝聚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