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茶赋

2023-01-11谢向英

中国茶叶 2022年9期

谢向英

北京国农智库,北京 100081

我华夏渊源,山川河泽,四时平和,蔚映百代,甘雨和风,终古追远,兆民所仰,造化乃与天地,赋形于水陆草木之菁华也,谓之“茶”,寓意为人在草木间也。逸韵神发,自然而至,志惟深远,乾坤为之相成,历千载哉!有此“茶”也,福佑我中华民族,或药或草,是以茶之鼎盛也。趻踔而行,传扬世界,玉润流光,异彩纷呈,凡千种也,茗茶上品迭出,贵在神气,秉心养志,颐养虚静,郁郁乎彰,涵在五藏之首,形在片叶之上,意在方寸之间,味在咫尺之怀,肇于正气之风。浩浩乎,茶之盛也!

茶之源也,有神农氏之传说,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茶之为饮,陆羽以《神农食经》之“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依据,乃考证为汉代以后饮用。起源于西南地区,古代巴人最早用茶、种茶,乃有3 000年历史也。

至东汉三国年间,有医家华佗提出“苦茶常服,可益以思”,是茶药理功能之记述。隋唐因运河沟通南北,茶业乃兴,盛在中唐,有陆羽出世,后人多敬称为圣者乎,倡以“和”为哲学之中国茶道,其性嗜茶,并著述问世最早、内容最全之经典著作曰《茶经》,论述茶的起源、品种、冲泡用水及趣闻轶事,推动茶业之发展。

茶道兴于唐,鼎盛于宋。有宋徽宗著《大观茶论》,匡扶茶道地位,茶文化自此登于圣坛,或有民间斗茶之兴起。自此,文人墨客、医学大家异代接力,著述颇丰,传有五代之苏廙为候汤、点茶大家。自此幽士逸夫,茶本灵草,推《十六汤品》,唐张又新有《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之《大明水记》《浮槎山水记》、苏东坡之《叶嘉传》等。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或药用,或以文论茶。近代亦有陈椽、庄晚芳、王泽农等教授学者,茶以载道,为中国茶之发展呕心沥血也。历代之旷世多名士名篇,举凡浩荡千言千首乎,于此不一一而举也。

茶之类丰也,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之多。另有花茶,寻常百姓之最爱,品种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等。近期新品多达百种,名品老店辈出。茶,“柴米油盐酱醋茶”也,百姓生活之不可或缺。

绿茶皇后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的狮峰山、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成品茶形似碗钉,光扁平直,色翠略黄,呈“糙米色”,甘鲜醇和,优雅高清,碧绿清莹,细嫩成朵。有信阳毛尖兴盛于唐,鼎盛于北宋,闻名于清末,产于大别山区,其性寒味甘,熟板栗香味,富含维生素,有清热解毒,清肠减肥之功效也。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细嫩卷曲,嫩绿油润,芽叶成朵,醇厚鲜香。又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一芽一叶,形似雀舌,清嫩回甜。其余如碧螺春、峨眉山茶、狗牯脑、中岳仙茶、松峰绿茶、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安吉白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蒙顶甘露、南京雨花茶、日照绿茶、湄潭翠芽等绿茶名品百花齐放也。安吉白茶,乃为绿茶中新秀,源于天目山麓浙西安吉溪龙乡,形如兰惠,色翠绿,白毫外露,芽乃如金镶碧鞘,清香鲜爽,玉般娇贵,有龙凤二形,风土韵扬。

红茶,其鼻祖在中国,乃发酵而成,按制作方式可分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也。红茶名品迭出,如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味强而醇和鲜爽。如正山小种红茶,清康熙年间,丝路贸易,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美哉桐木关,耸翠灵秀,清溪潺潺,高山飞雪,老枞馨香,烟云缥缈,涵翠灵秀,内涵隽永,传承红茶鼻祖,400年传奇至今。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旨罢造团茶,改以团茶龙凤饼著称的武夷贡茶为散茶,明末时期,崇安县“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茶汤色变红,而为无心之作的茶叶,远近闻名。16世纪末17世纪初,正山小种红茶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掀起“下午茶”之风尚。自此正山小种红茶,成为中国红茶之象征。时代新品“金骏眉”,属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桐木关。金骏眉之名贵,在于全手工制作,经萎凋、发酵、揉捻等,绵顺滑口,极具“清、和、醇、厚、香”之优也。金骏眉为当代茶中珍品,外形细小紧实,伴金黄色茶毫,汤色金黄,入口甘爽。金骏眉之奇者有三,一者淡甜花香、蜜香、果香,甘甜润滑,叶底外形,细小紧秀,故而取名中含有“金”;二因产自崇山峻岭中小种茶树之一芽,如骏马奔腾,故为“骏”;三者茶形状似眉毛长寿天年,得名金骏眉。

黄茶者,闷黄所致,分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名品有君山银针、北港毛尖、广东大叶茶等。君山银针,十大名茶之一,遵九不采原则,杏黄茶色,遍体白毫,甘甜醇香。北港毛尖,黄小茶也,唐代有载,叶肥壮,清瘦。广东大叶茶,黄大茶代表,饱满肥大,色青透明黄。

黑茶,属后发酵茶,产于鄂、湘、滇、赣、川,浓香厚朴。湖北老青茶产于咸宁、崇阳也,里茶面茶也。六堡茶,产于广西苍梧六堡乡,有槟榔及松烟味道,消热消暑,润肺止咳也。云南普洱,采云南大叶茶树嫩芽制作,浓郁甘绵,沁人心脾,历久而弥香也,生津止渴,温中补气,消食养胃。茯茶,黑茶之特色产品,是边销茶之一,原为西北游牧民族之特需商品。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美称为茯茶、福砖。历久弥香,茶汤色泽红艳明亮。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并有降脂、降压功效。唐代以后,茶叶由官方统制,贮存一地边地府库,交换马匹,此为“官茶”;明清时期600 余年间先后生产“马合盛”“天泰全”“泰合诚”牌茯砖茶,集中于咸阳,乃为中国最大之茶叶集散地和加工地。湖南安化茶厂、益阳茶厂、临湘茶厂生产之黑茶,为湖南黑茶代表。陕西省任臣氏茯茶和秦御茯茶,恢复600年泾阳茯砖,黄花梨茯茶获国家专利,自此砖茶兴盛之,更有花砖、黑砖、青砖茶、千两茶、康砖、金尖、四川边茶多品种汇聚。

白茶产于福建福鼎、福安、寿宁、政和、松溪,云南景阳也。宋徽宗有《大观茶论》言,贡品茶也,产于政和,喜动龙颜,以年号赐于地方,关隶改为政和县。白茶者,微发酵也,满披白毫,毫香清新,如银似雪,汤色黄绿清澈,淡淡回甘,茶之珍品也。史有东汉许慎,以尹珍携茶求学,枥、茗,称之荼,淡雅之苦味,纯朴厚重,为之色香味。入《说文解字》有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誉也。白牡丹者,宛如蓓蕾初绽放。福鼎大白茶、政和白茶、郑墩白茶远销海外,其性寒,药效显,保肝护肝,抗菌消炎,益思保健之良品也。

青茶者,汇聚红茶、绿茶之优点,有铁观音、冻顶乌龙、武夷大红袍等。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冻顶乌龙,产于台湾,桂花焦糖之香甜也,享誉海外。亦有武夷大红袍汤色明亮,滋味浓厚,熟果香味最佳。武夷之茶名,甲于海内也。四大名丛茶树,有半天妖、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也。国茶巅峰,大红袍也,岩韵厚重,环九曲之溪水,元代有御茶园,茶之佼佼者也。明末清初,有赶考者病痛,饮之而去疾病,而后中状元乃归,以状元红袍披于茶丛之上,而得大红袍美名。历朝历代,年产不过几百克,而价格不菲。天心岩九龙窠处,母树6 株350年也,经风历雨,为天心永乐禅寺守护多年,幸而能留芳于世。凡尼克松访华,毛主席以200 克大红袍母株茶叶相赠,方有“半壁江山”之史话也。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获得地理标志,2006年停采。母树大红袍,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也。范仲淹有诗“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朱熹寓居武夷,携篓采茶,多少名篇赞武夷茶也。有近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弘扬茶之精神,复有九龙窠大红袍摩崖石刻,大红袍祖庭之天心永乐禅寺,而今天心禅茶名扬天下。禅宗大德之泽道禅师,文赞“茶之真品为上”,弘扬茶禅一味,邀书画家谢云生绘制《茶神》之像,供奉于殿堂,天心禅寺举武夷国际茶博会,声望颇嘉也。

看我国历代国际贸易,丝绸之路延展,茶为先导也。茶原产巴蜀,秦灭蜀,茶随秦军流布天下。茶马互市,乃历代中原王朝羁靡游牧民族的手段,百朝兴废皆有此因素。史载,汉代初期,川商马帮以蜀地出产的丝绸、蜀布、邛竹杖等物资,越川西平原,攀援崎岖山道,经西昌,渡金沙江入滇,经缅甸,抵印度等南亚和西亚地区,乃为中国最古老之国际通道、中国最早之对外陆路交通线,亦是我国西南与南亚诸国、西亚、西欧、非洲交通线之最短路途也,丝绸、茶叶、瓷器远销缅甸、印度、罗马和阿拉伯国家,乃称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始发站。

又复有茶马古道,为古代交通路线。出发点一为云南普洱,一为四川成都,汇合于今藏东洛隆宗,乃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海拔最高、地势最险、路程最长之古商贸通道,亦堪称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茶叶由此道入尼泊尔和印度等国,再由海路传入欧洲,为中国茶叶传入西方之国际通道也。自近代以来,中国茶叶西进之路,马帮、驼帮、晋商,各路英雄豪杰汇聚,风起云涌,鸦片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皆战火连绵,茶叶之事改变历史世界也。

中国茶道,儒生可怡情,羽士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别于日本之清寂茶道。茶须静品,韵高致静,方可明心见性,澡雪精神,虚静清幽,空灵虚静,乃得天人合一境界,禅茶一味,茶禅一体。唐,古寺皆有茶堂,茶寮,于此理佛禅道,切磋经论,悬茶鼓,施茶僧,亦有奠茶、戒腊茶、普茶等茶之佛事,有茶汤会、茶百戏、斗茶、茗战之风俗也。有茶艺、德、礼、理、情、学说、茶道等7 种义理。文人墨客,诗人茶语,缀茗妙笔,虚实相生,物我玄会,妙趣天成。

至若儒家思想,南北朝时,以茶养廉。文人逸客,渐渐兴清淡之风,以茶助兴也。吟咏所志,深远为妙。茶、道、儒、佛皆同鼎盛,相互融洽、共同发展,以茶供祖、以茶释经、以茶养生、办茶会、写茶诗,凡各类茶事之盛景。自古古寺出名茶,梵我一如之境界,以戒定慧三学之理,深化茶道精神,所谓禅茶一味,活在当下,以茶助禅修,茶礼诸佛,一曰苦,四谛总纲,苦海无边,看破生死,大彻大悟。茶性也苦,品茶参破苦谛;二曰静,和静怡真,心斋坐忘,澄怀静道;三曰凡,茶艺之本平凡事也,小中悟大道;四曰放,看破放下,不无牵挂,无事之人,方入境也;五曰无,有无之无,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之理。直心是道场,平常心是道,《五灯会元》也。禅宗公案之“赵州吃茶去”,闻名茶禅,禅心默契,了悟禅机,所谓“空持千百偈语,不如吃茶去”。

茶道也,茶之礼、品、美学及精神一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清代。有五境之美,茶、水、火、具、境等,求味与心最高享受。遵循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宋代三点三不点,明代讲十三宜、七禁忌。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王公贵族,讲“茶之珍”,附庸风雅。文人学者,重“茶之韵”,激扬文思。佛家重“茶之德”,道家理论曰“茶之功”,意在品茗求保生。百姓讲“茶之味”,涤烦解渴,享平凡人生为乐也。

嗟乎!功在茶事,意在千秋。沿根逐叶,芽芽甄选,叶叶辛苦,乃曰:茶无绝品,归真为上。茶字意寿,笔画叠加,百零八岁。文繁如理,雅趣者茶,茶性刚柔相济,刚者严冬不凋,迫人励志;柔则与物不争,饮者怀情。看今朝,一带一路,创新时代,资源禀赋,茶商云集,重点布局,区域规划,协同发展,共商国事,国茶新品频出,推世界顶尖之品味,科研先导,品种保护。中国茶,当傲然于世界。茶,品质长乎千载,端正乐乎百代,所以为茶事,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天人合一,禅茶一味,上通诸天境界,下贤人伦百姓。茶事繁盛,自然纯真,乃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