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携手改善幼儿在园进餐习惯

2023-01-11南京市兴宁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陪餐食堂膳食

南京市兴宁幼儿园 王 珍

科学合理的膳食不仅有益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也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有条件和意识为孩子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然而现实中,虽然有丰富的膳食,许多孩子却因进餐习惯不佳,并没有摄取到成人为其精心搭配的营养,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据我观察,班级中经常生病的体弱幼儿往往进餐习惯不好,要么不会自主进餐,要么严重挑食,要么一口饭能含在嘴里20 分钟都不咽下去,很长时间也无法完成进餐环节。

作为幼儿园的后勤管理人员,我每天中午都会进行陪餐、巡餐工作。我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进餐困难的幼儿,特别是新入园的小班孩子进餐困难现象特别突出:不主动进餐,边玩边吃,严重挑食,吃饭时间超过1 小时,不会咀嚼等。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困扰,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进餐困难情况,有些家长愿意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给予指导,要求幼儿在家也自己独立进餐,虽然效果不明显,但也会坚持;有些家长却敷衍老师,说孩子在家吃得很好,只是在幼儿园不愿意吃而已,在教师的一再追问下,家长才承认在家吃饭都是家长喂的,自己一口也没吃过。针对这些现象,我觉得改善幼儿进餐习惯必须进行有效的家园配合。

一、深入调查了解班级幼儿在家进餐情况

从理论上说,正常发育的孩子三岁左右就应该有能力独立进餐,所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应该是可以独立进餐的。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开端,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首先就要能把自己喂饱。这在早期教育阶段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我们从全园小中大班幼儿中随机抽取了100 名进行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能独立进餐的幼儿占61%,39%的幼儿需要家长喂饭;幼儿在进餐时边吃边玩或者看电视的约占30%,边吃边讲话的约占60%,只有约10%的幼儿吃饭时不做其他事情;进餐时间超过30 分钟的幼儿约占20%;还有大约20%的幼儿汤泡饭混着吃。从家长列出的幼儿一日三餐菜谱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家庭食物比较单一,一日中碳水化合物供热偏多,脂肪、蛋白质供热偏少,豆制品摄入不足,蔬菜、水果摄入偏少。比如,有个别家庭晚餐只给幼儿吃面条和粥,根本不能满足幼儿所需热量。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订带量菜谱,家园协同不重样

1.保健老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家长的反馈制订带量食谱

幼儿园的膳食需要有计划的实施,膳食计划是一种能满足机体营养要求的膳食安排,包括满足机体所需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有计划地按照营养需要选择食物的品种、计划数量,以及合理的烹饪方法。幼儿园的食谱必须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生长发育和消化机能的特点及需求,根据季节变化、市场供给、伙食费支出情况来制订。因此,幼儿园的食谱需要带量,并做到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米面搭配、粗细粮搭配、色彩搭配、甜咸搭配。

为了幼儿食谱的科学和规范,且适应幼儿家庭的需求,我园会组织保健老师和家长代表座谈,商议制订每周的带量食谱,并与食堂人员沟通各种菜的切配与烹饪方法。然后,保健老师会将菜谱在托幼机构营养保健网络管理系统“智慧树”里,进行营养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家长们。接着,由食堂会计监督伙食账目的盈亏,当月结余在预算正负2%之内。最后由后勤园长审核把关完成食谱的制订。

2.每周微信公众号发布菜谱,家园协同不重样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时期,家长无法进入幼儿园看到“明厨亮灶”和幼儿食谱。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幼儿园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一周食谱》栏目。栏目中包含带量食谱和成品菜图片,让家长直观了解幼儿在园的饮食情况。同时为家长在家给孩子准备早餐和晚餐提供了借鉴和提示,让幼儿吃得丰富,吃得健康。

三、“5+2”的家园互动模式促进幼儿进餐习惯的改善

1.创设轻松愉悦的家园进餐环境

进餐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进餐欲望,愉快、温馨、舒适的进餐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食欲。因此,家园双方都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进餐前不开展高强度的活动,即使有户外体育活动也要提前做好调节准备,播放轻松、舒缓的轻音乐,让幼儿在优美、放松的氛围下进餐;其次,主班教师在餐车进班后开展餐前宣传,介绍菜名和营养,例如通过游戏“猜一猜、闻一闻”等让幼儿猜一猜当天的菜品,闻一闻菜的味道,看一看菜的颜色等,鼓励幼儿大胆说一说菜的营养价值以及吃了这些菜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再次,通过听《多多什么都爱吃》《好饿的小蛇》《我要大公鸡》等关于进餐的绘本故事,鼓励幼儿吃完自己的饭菜,知道珍惜粮食;最后,结合园本节日“金陵美食节”、食品安全周等活动开展“光盘行动”,号召幼儿“节约粮食,从小做起”。园部开展了“5+2”的互动模式,要求家长晚上和周末2 天在家与幼儿共同进餐时也要注意进餐氛围,让孩子独立进餐,全家开展光盘行动,并将孩子进餐的视频发到班级群与同伴分享。

2.陪餐、巡餐制度和家长监督并举

根据“江苏省阳光食堂平台”开展领导陪餐活动的要求,我园由园长、副园长、保健老师、中层干部组成陪餐小组,按照陪餐要求到班级进行陪餐,并记录陪餐情况,反馈建议。我们制订了陪餐计划表,保证每学期每个班幼儿的早点、中餐、下午点都会被安排到,并且留下每天的陪餐记录和照片,及时上传到“江苏省阳光食堂平台”备查。

陪餐制度和巡餐指导,有效提升了幼儿园的膳食水平。为了让家长放心,我们告诉家长可以通过“阳光食堂”平台看到幼儿在园每天一餐两点的食材,从入园到幼儿吃到嘴的所有过程,都有相关票据和照片。

3.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1)说唱儿歌学习惯。我们教给孩子一些关于进餐习惯的儿歌,让孩子在说唱中养成好习惯。比如,结合疫情期间常态化管理需要,餐前要求幼儿认真洗手。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七步洗手法编成了一首儿歌,方便幼儿说唱记忆:“两个好朋友,手碰手;你背背我,我背背你;来了一只小螃蟹,小螃蟹;举起两只大钳子、大钳子;我和螃蟹点点头,点点头;螃蟹和我握握手,握握手。”

(2)主题课程渗透教育。在主题活动“我的蔬菜朋友”中,幼儿开展了择菜、理菜小能手活动。园部给幼儿准备当天吃的蔬菜,分到班级让幼儿参与择菜、理菜、洗菜等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另外还安排了幼儿参观食堂等活动,让幼儿观摩食堂大厨烹饪食物的过程,知道饭菜的来之不易。中午吃到自己处理的蔬菜,体验劳动的成果,孩子们非常开心,都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我们结合园本节日“金陵美食节”开展“我的菜谱我做主”活动,让幼儿参与食谱的制订,评选出三道小中大班“最爱的美食”,再由保健老师结合幼儿的评选结果在当月食谱中体现,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进餐欲望。

(3)“进餐值日生”评选促提高。班级幼儿与老师共同商讨“进餐值日生”的达标要求:幼儿坚持一周光盘以及桌面、地面干净整洁才能有资格参与“进餐值日生”的评选。这样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

(4)祖辈培训班做好衔接。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线上活动,开展了“爷爷奶奶”培训班,邀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观看幼儿在园进餐的视频,了解幼儿在园进餐要求。强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家也要像幼儿园一样要求幼儿餐前洗手,独立进餐,餐后做好自我服务等,将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保持到家里。

四、按月开展膳食委员会,家园携手共同管理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要求,我们每月召开一次幼儿园膳食委员会会议,邀请不同年龄段家长参与幼儿园食品卫生及伙食财务管理,开展家长参观食堂、进班陪餐等活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期间,我们每月的膳食委员会活动通过“云”视频的形式开展,有效促进家长主动配合,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猜你喜欢

陪餐食堂膳食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幼儿园“陪餐”,怎么做才更有意义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食堂
幼儿园“陪餐”,怎么做才更有意义
秋天膳食九字诀
校长“择优陪餐”不宜提倡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谷城县庙滩镇南川中心小学:打造“领导陪餐”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