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2023-01-11杜帅夏津县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山东德州2532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卷材部位模板

文/杜帅 夏津县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山东德州 253200

引言:

地下室结构是高层建筑的标配,也是建设的焦点,更是高层建筑病害最常见的结构部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高层建筑地下室出现泄漏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事故,一般与设计、施工和材料有关。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出现,有效杜绝地下室渗漏事件,必须从优化给水排水设计方案,加强现场管理,做好防水材料质量控制,选用刚性防水技术,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等方面严格控制结构和施工作业中的裂缝问题,确保地下室无渗漏事件发生。

1、地下室防水施工概述

地下室工程施工属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范畴,指房建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高度的地下建筑,以及建造在岩石以及土层中比附近地面标高低2m 以上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漏水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导致地下室工程出现漏水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是裂缝。因此加强对地下室工程的裂缝控制也是整个防水施工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高层建筑工程的地下室施工来说,一旦出现裂缝问题,不仅会影响整个地下室工程的防水效果,还会对整个高层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安全生产等带来巨大的影响。裂缝问题一般是由施工因素造成的,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配制以及地下室模板的使用方面。在制作混凝土时,需要对水泥用量、粗细骨料的选择以及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量进行严格把控。如果整个浇筑工程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原材料的把控,如果选用水化热较高的水泥或者是矿渣含量较高的水泥,则会出现裂缝。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首先要使模板保持湿润,并且需要结合季节合理选用钢模板,不能在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使用钢模板,否则会导致模板在后期使用中由于大幅的变形而出现漏浆问题,进而演化成裂缝。最后就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热的影响下,存在较大的内外温度差,因此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也会进一步加速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2、地下室发生水渗漏原因

2.1 材料质量不合格

材料质量不合格是造成地下室渗漏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室施工需要应用到大量混凝土材料,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配比不当会大大降低地下室防渗水平。例如某大厦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没有进行配比试验,导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渗漏问题。在浇筑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前施工单位要通过试验检测确定最佳混凝土配比,然后按照比例配置混凝土。该大厦地下室施工中在选择粗细骨料、水泥、外加剂等材料时没有严格检查其质量,导致最终配置的混凝土防水效果不达标。此外,该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振捣不充分,存在蜂窝、孔洞等不良问题,防水作用大大降低,最终渗漏水问题严重。

2.2 设计标准不合格

如今一些设计人员依然片面地认为可以通过不断增加墙体厚度来实现防水效果,认为只要提升设计的厚度,就能达到防水的要求。而这种理念实际上忽略了混凝土实际上会出现炭化这一现象,尤其在施工建设的后期,混凝土与水发生反应很可能对其内部的钢筋造成锈蚀,进而降低其整体结构的强度,为日后渗漏问题埋下了隐患。此外,对于一些具体的防水项目没能给出明确的设计要求,就会使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大大增加,降低施工缝以及后浇带,或者管道连接处的施工强度,进而导致防水问题的出现。

2.3 管道空隙堵塞

某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中不但包括地下室,还包括地下车库,需要容纳的管道较多,包括消防、电缆、排水等多项内容。施工人员没有密封好墙体上的孔隙,最后墙体空隙部位出现了渗漏水现象。经过调查,该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打孔施工中没有严格遵守标准规范,导致地下室墙面的渗漏水问题较为严重。此外,地下室的管道焊接质量不达标,导致密封性不强,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管道出现了渗漏的情况。可见,地下给排水管道孔隙封堵不密实也是造成地下室发生渗漏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技术不达标

如果对现场人员缺乏管理,就很可能出现施工缝预留不合格的情况,同时如果在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浇筑时未能提前进行铺浆,那么混凝土整体的抗渗性能及其强度会受到影响。此外,振捣不密实以及粗骨料的应用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缝隙、孔洞以及蜂窝麻面的现象。

2.5 施工队伍素质较低

如果施工队伍的素质较低,那么在具体施工操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导致地下水防水能力受到影响。比如在施工中偷工减料或是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没能进行后续的养护等都会严重影响其防水效果。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培训,在一些新技术的运用方面也会存在困难,使得一些较好的防水设计难以得到正确落实。

3、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要求

3.1 确保充分准备

在地下室施工中,要做好前期准备,重视设计工作。技术人员应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确保设计时能清楚地了解当地地质条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和确定防水施工工艺和防水材料。与不同防水技术相匹配的防水材料也存在一些差异。目前,防水材料通常按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的方法进行划分。同时,还要确保设计人员有真实准确的测量数据,严格按照施工需要选择施工工艺。

3.2 地下室基底表面施工

基坑地下水位是地下室工程地基施工控制的关键对象。同时,为了保证地下室基底的防水能力,还应提高找平效果。施工人员应及时处理鼓包、松动等不良问题,将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概率降至最低。基层处理完成后,通过洒水试验确定渗漏问题,及时发现防水薄弱部位。铺设防水卷材时,应结合地下室实际情况和工程防水要求,合理选择防水卷材,有效提高基层防水效果。

3.3 特殊部位的防水

对于一些极易出现渗水现象的薄弱部位,应当做一些特殊的处理,进而提高其抗渗能力。首先在对穿墙管根进行处理时,需要确保焊接的水平,避免出现一些大的裂缝,并进行一些防腐处理;在对穿墙管部位进行施工前,需要先对管壁进行清理,并选择一些抗渗能力强的材料进行施工,或者通过增加该部位的密度来提升其抗渗能力,施工时需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不能留有接茬;在对其管根处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设时,需要确保管材与基面连接紧密,不能留有空隙或出现空鼓、翘边的现象。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抗渗性能,可以在其特定部位涂抹一些防水涂膜。其次在对后浇带进行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确保其表面的清洁。通常后浇带的防水设计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底板的防水处理,二是墙体的防水处理。因此在对底板进行防水处理前,需要在其垫层上采取一些防水措施,进而提升其防水效果,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同时在后浇带两侧还要设置挡水墙,并涂抹防水砂浆,从而避免雨水流入。在对墙体进行防水处理时,为了提升其强度,可以在浇带外专门再砌筑一道挡土墙,从而减少土方压力的影响,同时对于墙壁的表面也要设置一道防水层。

3.4 地下室防水技术要点

详细的技术交底是保证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的前提。只有全面实施该技术方案,才能保证地下室的防水效果。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能清楚地了解地下室防水施工要点,掌握防水设计方案,明确防水工艺流程和施工材料性能,严格监督施工过程。技术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施工人员处理,记录常见问题,加强相关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为以后其他工程提供参考。

4、地下室防水施工要点

4.1 防水卷材施工

防水卷材的使用对于地下室防水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因此想要使其施工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达到实际的防水效果,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在卷材正式开始铺设之前,需要确保其基层表面的平整,并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对于存在的微小裂缝要进行及时处理。通常在对其平整度进行检查时,需要应用两米长的直尺进行检查,确保其存在的空隙都在5mm 以内,并且每平方米内的空隙最多不能超过一个。同时还需要确保墙面保持干燥,含水率应当始终保持在9%以下。如果含水量过高导致表面太过于潮湿,则应该运用汽油喷灯对其进行烘烤,直至达到含水率的要求。如果墙面凹凸不同,起伏较大,那么就需要将一些凹坑填平,以l:3 比例的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其次,对于平面与立面相交的阴阳角,则应该做成光滑的圆角型,并确保其圆弧的半径在5cm 以内,如果存在过于突出的坚硬物质,则应该进行铲除,当其难以被铲除时,则应该运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处理。对于墙面以及阴阳角等部位的杂质一定要仔细清除,尤其要注意一些铁锈,应当运用砂纸、钢刷或其他的溶剂对其进行清理。

4.2 刚性防水技术

(1)模板工程。在地基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地基的密封性也有一定的关系。提高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封性和强度,使混凝土发挥更好的支撑和密封性作用。模板工程施工首先要计算和设计模板尺寸,充分考虑地基工程中梁、桩、柱和墙体结构,提高模板精度。同时,考虑不同的设计位置和结构荷载,监督模板施工过程,确保模板不发生变形或开裂。在模板浇筑时,实时监测混凝土的凝固情况,选择合适的浇筑时间,保证浇筑质量。

(2)钢筋施工。管理好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关系,加强钢筋施工质量,确保钢筋和混凝土能够相互作用,防止裂缝产生。钢筋施工质量是防止地基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形开裂、防止地基渗漏的关键。

(3)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制备阶段,根据施工计划和技术要求,确保混凝土中不同材料的配合比。混凝土浇注时,要注意浇注顺序的合理性。单个结构浇筑时,控制好浇筑的规律性和非间歇性,使混凝土均匀浇筑。混凝土凝固过程中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若温度过高或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应适当进行表面浇注来帮助其正常凝固,以防止开裂。在地基施工中,周围若有水渗入,要用止水板、止水带保护混凝土,防止水分影响混凝土凝结。

4.3 自防水系统

4.3.1 施工材料选择

在正式开展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前先要根据工程防水要求和抗渗等级进行施工材料、设备的合理选择,根据技术交底内容和设计图纸规范地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如果在施工中发生了和设计图纸不符合之处要及时上报并且由设计部门、业主、施工部门等多方进行审核和调整,避免私自修改。正式施工前,要保证准备工作充分,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其中不但包括材料、设备,也包括作业人员。试验检测人员要检测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明确其是否达标。

4.3.2 混凝土浇筑技术

连续完成地下室混凝土浇筑,保证其形成完整的整体,同时加强振捣,将混凝土密实度提高。为了将地下室防水效果进一步提高,要充分做好防裂处理。由于地下室处理密闭的空间中,其散热条件不佳,此时需要注意重点关注其温湿度,采取有效的保温保湿或者降温处理办法,确保其硬化度达标,避免发生干缩裂缝、温度裂缝。

4.3.3 拆模技术

适当延长拆模时间,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在拆模前,技术人员要注意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当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方可按照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的顺序将模板拆除,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

4.4 裂缝处理

据相关数据表明,大部分地下室防水问题都与裂缝的产生有着密切联系,而施工缝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处理力度。在施工中对施工缝的处理与一般裂缝的处理也是减少地下室防渗漏的重要内容。针对不渗漏的施工缝可以将其剃成凹字形,并以水泥素浆进行打底,首先对于不渗漏的施工缝,可以将其专门凿成凹槽状,然后运用1:2.5 的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处理,在找平后对其实施压实处理。而针对渗漏情况,通常需要使用氰凝灌浆或促凝胶浆进行处理。对于其他尚未出现渗漏的裂缝,则只需运用水泥砂浆就能进行处理。据此,施工中针对未渗漏的主要进行防治,而对于已渗漏的则要实施特定手段进行治理。一旦在结构中出现了环形裂缝,则需要使用氯丁胶片,后埋式止水带等方式进行处理,以提升其防渗漏能力。在针对预埋件部位渗漏,或是防水卷材空鼓问题,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如果预埋件部位出现渗漏,则应该将其部位周围凿成环形裂缝,然后再运用灌浆填充的方法。而后再依据上面的操作方式进行灌浆处理。针对渗水较为严重的区域,则需要拆除预埋件,制作预制块,在表面涂抹上一层新的防水层,在预制块进行放置前,需要先放入快凝砂浆,待其凝固之后再均匀地涂抹防水层。在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当凝砂浆具备一定的强度之后,才可以使用胶浆进行堵塞和加固,完成加固之后需要分层进行防水层的涂抹,巩固防水效果。而针对防水卷材空鼓现象,则需要将防水卷材剪开,进行分层粘贴,保证每一层之间都可以有效贴合。只有这样才能对地下室渗水问题做到充分的应对。

4.5 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在完成第二次搓平处理后开展底板混凝土的养护施工。首先在底板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的水分流失。如果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较高,还需在塑料薄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洒水降温措施,整个底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能短于14d。进行墙体混凝土养护工作时,当混凝土终凝后可以立即采取浇水养护措施,在拆除模板之前从模板墙的上口进行浇水养护。在拆除墙体模板之后还要在两侧悬挂一定数量的麻袋片,并结合实际的天气变化情况,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浇水,保证麻袋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且确保养护时间不低于14d。

4.6 后浇带施工

在地下室沉降稳定后可以开展后浇带施工作业。施工前,工作人员要清理干净施工缝中的杂物、泥土等,凿毛处理两侧混凝土,处理干净松动的石子,用高压气吹扫干净然后用清水润湿后浇带附近区域混凝土,在湿度达标后全面检查后浇带处架体情况,加固验收,然后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逐层完成浇筑作业,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充分搅拌混凝土材料,做好振捣,保证后浇带整体结构的密实度。

4.7 加强施工管理

如今许多单一的防水技术与措施很难实现非常好的防水效果,因此在进行防水设计时,应该综合使用多种不同的防水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防水技术的管理,根据不同的渗漏情况,选择合理的防水措施,并合理安排每一道施工的具体工序,对于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以及关键的施工环节都要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地下室整体的防水效果。在施工中加强对于各个部位的管理,促使整个施工环节安全可靠。此外在施工前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应对措施,同时可以制定好相关的应急方案,针对施工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整体施工时间不受影响。

结语:

地下室渗漏水是十分常见的现象,需要从材料、设计、施工等多方面加强渗漏问题的控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严格控制,切实落实防水工程技术方案,保证地下室工程的防水效果。

猜你喜欢

卷材部位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防水卷材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SIS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的应用研究
CyClean非接触式卷材表面清洁系统
GB23441-2009《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改进探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