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
2023-01-11蒋勇杭州大江东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文/蒋勇 杭州大江东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张升 杭州大江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引言:
我国市政工程的规模逐步扩增,可以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社会生产生活创造可靠保障。市政工程在建设中也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了自然环境因素、技术工艺因素等等,导致建设难度逐渐增大,给建设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了解市政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采取防控措施,达到预期建设目标。为此,要了解市政工程的基本特点和建设内容,从工程现状和建设需求出发,对传统质量管理措施实施整改,避免质量隐患问题对工程投运效果造成威胁。
1、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会对工程的综合效益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市政工程质量状况的审查力度,旨在改善市政设施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发展动力。以质量管理工作为前提,可以与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做好密切协同,真正消除各个阶段的质量隐患,避免造成返工的情况,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同时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体现市政工程的综合价值。特别是市政工程的投资越来越大,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可以避免造成严重的浪费问题,以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市政工程的类型也较多,包括了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和桥梁工程等等,只有消除其中的质量隐患,才能为群众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城市健康长远发展【1】。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涉及机械管理、材料管理和环境管理等等,只有不断细化质量管理措施,才能在各个重点环节强化管理效能,避免造成意外状况。部分施工项目也呈现出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质量管理可以针对其隐蔽性问题实施全面排查与控制,避免对后续施工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2、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1 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树立现代化质量管理意识,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这是引起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企业在施工建设中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只关注眼前经济效益,但是却忽视了城市的长远发展,不惜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获取更高的利益,导致市政工程在投运后面临较多的隐患,威胁人们的使用安全【2】。仍旧局限于传统管理模式下,对于先进管理理念的认知程度不足,无法针对当前市政工程的基本特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在机械设备及材料管理等方面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2.2 管理制度缺失
市政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其质量影响因素也在逐渐增多,管理制度缺失问题会对整体管理成效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和监督力度较低,尤其是部门负责人不了解自身的管理职责,出现质量问题后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严重损害公共利益,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验收阶段,都缺乏详细而严格的制度作为约束,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严重损害其他建设主体的利益,同时会对工程安全性造成威胁。传统制度体系存在滞后性问题,无法适应新时期市政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实际执行效果不佳,导致建设中的问题频发。
2.3 审查力度较低
施工图纸是指导市政工程建设的关键材料,但是未能对其实施严格审查,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威胁【3】。未能结合市政工程建设区域的实际条件开展审查工作,导致施工图纸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难以为施工作业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施工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问题,质量问题逐渐增多,最终会对整体质量安全形成威胁。依托施工图纸审查机构进行审核时,其专业性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审查流程也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2.4 人员素养不高
市政工程建设中对于施工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长,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筛选机制,导致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在施工中未能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这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缺乏完善的岗前培训机制,施工人员不了解具体的技术工艺特点和操作方法,在施工中存在盲目性问题,出现质量问题后就会引起返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同时,质量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仍旧局限于传统管理体系下,也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工作中的创新意识不足,无法促进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
3、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应对建议
3.1 转变管理理念
从思想上提高对质量管理的重视,是确保市政工程质量达标的关键,因此应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针对性管理,消除其中的质量隐患。管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市政工程的设计方案,以此为依据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考虑到质量要素和经济要素、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全面把控和统筹兼顾的目的。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宣传,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落实质量控制要求,避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工程质量问题。增进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过往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类型及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避免引发重大质量问题。传统粗放式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市政工程建设的要求,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理念,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加以详细划分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增强各个工序的配合度,在达到质量标准并通过验收后才能开展其他的施工项目【4】。管理人员要积极做好问题排查和反馈工作,针对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加以评估并上报,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逐步降低工程建设风险,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工程项目有条不紊的实施。
3.2 加强全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应该渗透在市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在了解不同阶段工作要求的基础上,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该做好基础性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市政工程的建设情况实施评估,明确项目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避免在后续工作中受到意外因素的干扰。在决策阶段,需要对工程相关信息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除了要考虑到工程的质量要求外,还应该做好质量要素和技术要素、经济要素、环境要素之间的密切协调,保障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设计阶段,需要由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确保市政工程各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城市居民的使用需求。施工阶段是市政工程建设的主要阶段,因此要提高重视程度,严格规范施工过程。施工单位应该主动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交流沟通,了解具体的设计意图,及时获取监理单位的反馈意见并实施整改,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能达到质量控制要求。在施工中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针对重点环节实施动态化监督,防止人员操作失误或者环境因素影响而引发质量问题,做好整改工作的全程跟踪。此外,在竣工验收阶段也应该实施全面化质量管理工作,针对市政工程是否达到预期建设标准实施评估,为竣工结算提供依据。
3.3 控制材料设备质量
在施工建设中会用到较多的材料与设备,需要针对其质量状况实施严格把控,这也是决定工程整体质量效果的主要因素。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该了解市政工程的具体要求及特点,确保材料类型和数量、性能等达到施工标准,综合考量技术性要素和经济性要素。尤其是在市场中出现了较多的新型材料,应该尽可能选择具有环保性的材料,满足城市的绿色化发展需求。在材料采购环节应该由专业人员负责,结合市政工程进度制定明确的材料采购计划,既要避免材料供应不足而延误施工工期,也要避免材料库存积压而给企业造成经济压力。针对材料生产厂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生产能力和社会信誉等情况,从源头上把控材料质量。在施工现场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对材料的规格、尺寸和性能等实施检查,达到具体建设标准后才能应用于施工当中。针对施工材料实施分类管理,严格控制保存环境,确保湿度和温度等达到保存要求,防止出现受潮和锈蚀等情况。在施工前针对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施全面检查,消除其中的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生产能力,这也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5】。在设备使用后应该做好定期养护,针对其中的故障隐患加以排查和检修,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3.4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可以增强建设组织性和规范性,在制度体系的约束下改善整体质量效果。制度体系应该与时俱进,针对各项制度细则实施全面优化与改进,防止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阻力。在市政工程建设前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招投标制度,确保施工单位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防止施工能力不足而引发质量问题。在施工现场则应该建立动态化监督制度,针对质量影响因素实施总结和评估,强化对现场各个环节的管控,消除其中的质量隐患。为了增进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交流,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还应该对责任制度实施全面优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在质量管理中形成强大的合力,避免相互推诿而引发的质量问题。此外,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质量管理中做到全员参与,还应该建立奖惩制度,针对工作中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实施全面评估,找到具体的责任人并采取惩罚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防止在后续施工中出现类似的问题【6】。管理制度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结合市政工程的具体建设要求加以动态化调整,增强制度的约束效果,避免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化。
3.5 强化图纸审查
图纸审查也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可以针对图纸中的问题实施调整,为后期施工创造可靠的条件。在审查前应该详细阅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确保审查流程及内容达到要求,施工图要满足安全性及功能性要求,改善市政设施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在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时,应该针对其使用情况加以评估,防止对质量和成本、安全等造成威胁。施工单位应该自觉做好复测工作,及时搜集相关施工资料和文件,针对施工图纸中的问题加以研究,在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帮助下优化图纸内容,降低对施工作业的影响【7】。确保图纸达到城市规划及建设要求,使市政工程建设与城市化建设保持协同,根据工程需求和质量控制标准选择合适的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等,针对材料设备性能等实施审查。
3.6 引入先进技术
传统技术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工程建设的要求,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应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高整体管理效能,达到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实践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市政工程信息的全面汇总与整理,避免各单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针对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研讨并制定解决方案,切实保障市政工程的质量效果。在现场施工环节,也可以运用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构建完善的智慧工地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通过远程管理的方式评估现场作业情况,针对其中的违规操作行为实施记录,及时督促施工人员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防止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而引发质量问题【8】。BIM 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在市政工程技术交底环节,能够整合各类信息与资料,通过三维立体模型的构建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依据,了解市政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问题并制定处理方案,消除其中的隐患问题。
3.7 提高人员素养
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养,是决定市政工程质量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做好专业化培训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掌握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法和操作要点,防止操作不当而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更要由技术人员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指导,明确重难点环节,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作业水平。质量管理人员也应该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做好管理措施的改进与优化,提高信息化素养,借助于计算机及辅助设施实施质量管理【9】。注重先进人才的引进,针对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实施评估,强化对施工现场的控制,防止人员疏忽大意而引发质量安全事故。积极做好人员考核工作,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流程,降低人为因素对建设质量的影响。
结语:
质量管理是市政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及时发现其中的质量问题并加以整改,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条件。但是,由于在管理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的影响,也会导致工程质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包括了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失、审查力度较低和人员素养不高等,严重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该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全过程管理、控制材料设备质量、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图纸审查、引入先进技术和提高人员素养等方式,逐步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消除市政工程中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