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2023-01-11郭丁丁

质量与市场 2022年1期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能源

■郭丁丁

(晋能控股山西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引 言

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引领企业乃至行业发展尤其关键。要重点关注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以企业为依托和支持,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其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将企业的基础研究成果切实落地,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和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充分发挥不同领域、地域企业的优势,协同、整合不同企业的资源,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

1 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社会和行业发展特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化能源相关领域知识的研发和创新,为社会和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体现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功能和角色。其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凝聚人才

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吸引更多的研发资源,对于优秀人才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企业国家实验室之中,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献计献策。

1.2 有利于拥有更多的研发资源

构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拥有更多的研发经费,不仅能够吸引企业的研发投入,而且还可以将国家及地方的财政专项拨付经费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1.3 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市场化

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市场化,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实现技术开发与产品生产的同步性,从而更好的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转化。

1.4 有利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

企业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促进不同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横向合作和跨学科交流, 通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平台更好的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2 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存在的问题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实验室定位不够准确

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存在定位不准确、不清晰的问题,由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需求,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而实验室建设将更多的视线聚焦于科学基础研究内容,对于能源的科学基础研究表现出总体的、宏观的、长期的效益,而无法在短期内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因而,当前的企业国家实验室建设存在企业与实验室定位模糊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良性循环。

2.2 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尽管当前我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获得较大的发展,然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机制尚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支持的热情,各部门之间缺乏分工协同与合作,实质性的联合研发较少,在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牵涉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方面缺乏主动性。同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依托单位之间的关系复杂,依托单位放权不足,过分强调对实验室的领导,存在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现象,不利于科研成果的重点突破和创新。

2.3 优秀科研人才比较缺乏

当前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人员结构也不够合理,表现出技术力量断层的问题。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吸引能源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世界一流领军科学家,无法拟定与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契合的人才计划,并缺乏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评估,不利于推进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优化管理,难以保证研究的持续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2.4 建设和运行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当前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项目资金不足,经费筹措来源和能力尚存在较大的欠缺,无法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足够数量和类型的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也无法吸引国际优秀人才进入到能源企业国家实验室之中,难以真正推进能源企业国家实验室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工作,也无法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研讨等活动,对创新性成果的资金支持受限。

3 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建议

3.1 明晰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位

以企业为依托和支撑,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特色优势领域建设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充分突显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引领性。首先要突显国家战略目标。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要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和引领,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生成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突显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瞻性、连续性特点。其次要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瞄准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能源领域开展原创性、系统性的科学研究。再者要注重高新技术的扩散。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开展关键性、共性技术研究,加强能源相关领域的科技攻关,促动能源企业国家实验室的突破与创新。

3.2 构建“共建-共管”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

注重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成立专门独立的科技评估机构,通过科学评估制定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政策,拟定与能源企业相契合的科技计划,结合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科技攻关具体课题,并负责组织科技研发人员进行突破创新,利用能源相关专业技术施行专业化的评判,由多元化的专家组成员进行科技评估,包括能源行业的科研专家、上下游支撑行业的专家、具有影响力的国外能源专家等,从立体多维的视角进行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体现出评估机制的督促、检查、总结、促进和激励作用,较好地提高企业国家重点工作室的科技管理和科技决策水平,使之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评估立法,对企业国家重点工作室建设和管理进行立法规范,开展对企业国家重点工作室实践活动的深入全面调研,确定科技评估机构的功能、作用、经费管理和法律地位,合理确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专家成员、评估流程、评估结果的公布方式等,为企业国家重点工作室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另外,还要改进和优化评估内部机制和评估方法,可以委托专业的科技评估机构进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长期稳定研究,提供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的需求,合理选择层次分析法、行业评议法、系统综合评估法、交叉影响分析法、费用效益分析法等。还要完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不同性质实验室的特点开展评估工作,并将评估专家换届机制纳入评估内部机制建设范畴,更好地推进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开展。

注重“依托”与“相对独立”的良性互动。正确处理好依托单位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相对独立”和“依托”的边界分寸,依托单位要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经费支持、人员构成和后勤服务等支持,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工作优势和成果,为提高依托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科研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更好地为国家目标和国家战略需求服务。

同时,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落实“相对独立”,完善实验室主任聘作机制,建议由企业总工程师担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发挥实验室主任拥有和行使实验室的全面管理权,具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和决策,赋予学术委员会在开放课题上的审批权。并要实现对人才和设备的跨部门管理,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3.3 优化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

合理配置人员结构。在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人才是关键要素。要保持动态、合理的人员结构,主要是保持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的整体优良与协调,尤其要注重研究人员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要形成具有学科深度和广度的优秀实验室人才,能够较好地承担跨学科、跨领域大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例如:从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决策的主管人员要以前瞻性、整体性的视角制定企业国家实验室的战略性目标,宏观组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作模式;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则要安排本实验室的具体工作任务和细节,确定与科技研发相契合的管理模式;实验室其他专兼职管理人员要能够熟悉掌握本领域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等。另外,要提高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培养自主权,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将实验室与高校相合作和链接,使实验室拥有自主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和权利。并完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体系,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引领。

完善政府主导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当以政府资助作为支撑,将国家投资也作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取资金的渠道,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投资职责,国家应与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样也给予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拨付适当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建设期的建设经费以及验收通过后的运行经费。专项经费主要包括:开放运行经费、科研仪器设备费、基本科研业务费等,保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政府投入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并增加实验室经费自主使用权,让企业国家实验室能够专门开展研究,推进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的生成。同时,还要拓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渠道,构建多渠道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投资体系,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的力量,加大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经费投入,将资金投入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和开放课题领域之中,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顺利运行提供支持。并要对资金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做好资金在实验仪器设备更新、国际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安排和使用,实现对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面资金保障。另外,还要建立完善规范的预算核算和监督制度,做好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合理使用及核算回收等工作,严格监督已拨经费的使用状况和取得效益,通过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3.4 强化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

要利用电子网络技术构建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打造电子联网一体化的实验室体系,加强各级职能部门与实验室之间、各个实验室之间的交互与协同,共同解决科技研发中的瓶颈难题。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实验室的网络联合,注重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形成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较好地实现研究信息、学术资料、仪器设备、优秀人才的联合共享,推进能源企业国家实验室管理的开放化、联合化和流动性。

4 结 语

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引领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使命,要利用网络加强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和引领能源科技产业革命,促进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

猜你喜欢

重点实验室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电竞实验室
重点推荐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